集合
教学内容:教材第104-105页。? ?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 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两个圈。
教学过程:? ? ? ?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现在房间里有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问房间里有多少人?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理清人物关系,首次提出“重复”。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师:羊村将要举行运动会。下面是参加 跳绳、踢毽比赛的名单。(出示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人?参加踢毽的有几人?
(参加跳绳的有5人,参加踢毽的有4人。)
师:那么,参加运动会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帮慢羊羊村长计算吗?
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9人,5+4=9(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9人呀。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8人参加了,算式是5+4-1=9(人)。 ……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8人呢?为什么要减去1呢?
看来同学们都发现了喜羊羊重复参加了跳绳和踢毽,在这里,我们把重复出现的人用直线连起来。
再次确定:报名参加运动会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确定列式:5+4-1=8(人)
2、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的看清楚,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 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老师准备的圈里,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的圈里。 “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
师:喜羊羊怎么还不站好呀?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3、将刚才的过程在大屏上用集合圈演示,给学生介绍集合。
4、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师: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自己交流各自的收获。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集合
跳绳
喜
美
费
机
奔
踢毽
懒
暖
喜
羚
5+4-1=8(人)
美羊羊 沸羊羊
机械羊 奔羊羊
懒羊羊 暖羊羊
羚羊公主
喜羊羊
两项都参加
跳绳
踢毽
4+1+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