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的步态舞》教学设计
教材位置:
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美妙的童音》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教材分析:
《木偶的步态舞》为2?4拍,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运用富有弹性的切分音节奏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以及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带给人活泼、奔放的感觉。第二乐段速度放慢,节奏拉开,旋律作半音下行,带有忧伤和沮丧的意味。第三乐段将乐曲引入再现部分,又呈现在活泼欢快和滑稽可笑的意境之中。整首乐曲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外形奇特的小木偶跳舞的滑稽音乐形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乐曲的第一乐段所表现的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所塑造的木偶形象,感受第二乐段表现的木偶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知识与技能:感受作品中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是表现小木偶机械、滑稽的音乐形象,能模唱主题旋律,并能用律动来表现。
(3)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以整体——分段——整体聆听的方式感受作品,利用模唱、律动表演、划旋律线等手段,感受木偶机械、滑稽、活泼可爱的步态,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活动中大胆表现。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准确把握乐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用各种方式来感受木偶滑稽可爱的步态。
难点:掌握乐曲中切分音节奏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所表现的主题旋律。
五、 设计理念:
以“思”感悟音乐——以“情”体验音乐——用“心”参与音乐。逐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木偶的步态舞》的旋律虽然活泼,但很抽象,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音乐有很大难度,所以根据课标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模唱、律动、画旋律线等方式来感悟音乐表现的情景和塑造的形象。
教法:
聆听法、直观演示法、谈话法和对比法。
学法:
指导学生亲身体验,从听、唱、表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方式中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九、教具准备:
因此课我准备的教具有仿、划旋律线节课我象,能刘场地表现力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钢琴以及几种木偶的实物等。
十、教学过程:
总的设计思路围绕
律动导入——整体聆听——分段聆听——创编表演——拓展延伸 五个环节进行。
(一) 律动表演导入音乐课堂。(1分钟)
老师通过音乐用小木偶玩偶来表现木偶的动作,学生通过看,听来感受木偶的基本特点。揭示出“木偶”
(二)欣赏作品:
1、聆听全曲。(6分钟)
(1)师随音乐用木偶来表演,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
(2)再次聆听全曲。让学生思考:音乐前面、中间和后面有何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变化。
2、分段聆听:(25分钟)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主要围绕用小木偶律动、拍打节奏、模唱旋律、划旋律线等方式来感受小木偶情绪的变化。
(1)感受表现第一乐段:
? A、聆听时让学生思考:音乐是怎样表现小木偶开心的样子?你会用小木偶来表现吗?
3782060323850003691255323850003556000205105
00
B、再次聆听时思考:乐曲中小木偶是用什么样的步态来进行舞蹈的?引出“步态舞”
C、学习乐曲中切分节奏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 XXX XX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拍打。
老师再引导拍打出正确的节奏。
引导学生用跺脚的方式来表现木偶的步态,并简介糕饼舞节奏的由来。
【设计意图】突出重点,学生通过拍、读、律动等有趣活动,感受节奏对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D、感受作品的主题旋律,指导学生随琴用bang来模唱。
【设计意图】解决难点,感受音乐的动感,记住这段活泼的主题旋律音乐。
(2)聆听感受第二乐段:
A、设计一个小故事来感受第二乐段音乐的变化。
B、再次聆听第二乐段,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起伏,并划出旋律线。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和画旋律线的方式来感受两段音乐情绪上的变化。
(3)聆听感受第三乐段,同时思考:
这段旋律你熟悉吗?和前面哪一乐段相似?
【设计意图】分辨出两段音乐的相似之处。
3、复听巩固,反馈教学内容:(3分钟)
(1)运用聆听、律动、画旋律线的方式再次完整感受作品,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各乐段的特点。
(2)采用问答式和归纳法引导学生记住欣赏的作品名称和内容。
【设计意图】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5分钟)
师生一起用各种木偶在管弦乐演奏的《木偶的步态舞》中合作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了解本作品的其它演奏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