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在秦代,“令长皆掌治其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由此可见,当时21教育网
A.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
B.秦统一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
C.郡是县的上级行政部门
D.广大人民的赋役负担十分沉重
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
(?http:?/??/?www.21cnjy.com?)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21cnjy.com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3.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
(?http:?/??/?www.21cnjy.com?)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小农阶级影响了古代中国政府决策的制定
B.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的治理注重血缘关系
C.宗族自治表明中央政府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
D.宗族自治有助于消除藩镇割据现象的出现
4.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
(?http:?/??/?www.21cnjy.com?)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一举措旨在(
)21·cn·jy·com
A.提升市镇的经济水平
B.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
C.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
D.凸显市镇的军事功能
5.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
(?http:?/??/?www.21cnjy.com?)长。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www.21-cn-jy.com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为抵御外族人侵提供足够兵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6.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
(?http:?/??/?www.21cnjy.com?)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2·1·c·n·j·y
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稳定小农以征发赋役
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
7.西汉时期政府实行编户制度,将民户的一些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这一制度的实施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
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
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
8.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基层社会是典型的
(?http:?/??/?www.21cnjy.com?)“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
B.切实保障乡民参政议政权利
C.大一统思想根植于历史传统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9.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代初具
(?http:?/??/?www.21cnjy.com?)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户籍制度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其根本目的是21·世纪
教育网
A.严防农民串联造反
B.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兵役
C.便于压迫剥削农民
D.巩固封建王朝统治
10.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
(?http:?/??/?www.21cnjy.com?)般平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
“大家”“中家”“小家”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www-2-1-cnjy-com
A.配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划分明确的阶级地位
C.提供赋税征收的依据
D.抑制地主阶级多吞多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明初,由于战乱、灾荒和繁
(?http:?/??/?www.21cnjy.com?)威重役也是促使明代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明代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国力下降。更有甚者,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统治者“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经里、县、府、布政司,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因为册子以黄纸作为封面,所以被称为“黄册”。明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还在刑律中明确规定:“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行过割,一概影射减除余粮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凭借刑罚巨大的威慑力,户籍黄册制度得以有效地推行。2-1-c-n-j-y
——节选自《明代户籍法律制度与社会流动》
(1)据材料概括明朝初期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户籍黄册制度形成的特点及推行的影响。(8分)
1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对于人口管理
(?http:?/??/?www.21cnjy.com?)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汉代基本沿袭了秦以来的户籍登记制度。公元583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清查低报或高报年龄以及诈称病残的情况,如有不实,地方官吏要流配还乡,同时还鼓励人们相互检举揭发不实情况。中国古代人口信息登记与赋役征收有着直接的关系,统治阶级建立了严密的户籍登记制度并且不折不扣地执行人口管理的各项制度。他们不仅对姓名、住址、相貌、职业等身份信息进行登记,而且通过定期的登记与核实、严密的社区基层组织的管理、严厉的惩罚制度来保证登记信息的真实准确,还借助官府的户籍登记信息、基层组织管理者、连坐制相纠相察,实现对人口的验证查询。
——摘编自陈晗婧《中国古代身份信息管理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到隋朝人口管理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古代人口管理制度。(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时间:3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在秦代,“令长皆掌治其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由此可见,当时www.21-cn-jy.com
A.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
B.秦统一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
C.郡是县的上级行政部门
D.广大人民的赋役负担十分沉重
【答案】C
【解析】题目提供的材料首先叙述秦朝
(?http:?/??/?www.21cnjy.com?)时县长的职责,然后说明他们要向所属郡负责,说明郡是县的上级行政部门,C正确;A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题干内容是郡县机构的运作,无法通过这一材料判断当时国家政治局面是否稳定,排除B;D与题无关,排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
(?http:?/??/?www.21cnjy.com?)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2-1-c-n-j-y
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
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
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
(?http:?/??/?www.21cnjy.com?)代地方宗族内部注重社会教化和乡规里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认同,因此古代乡村基本实行自治,故B正确;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不是乡村实行自治的必然原因,故A错误;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远未达到健全完备的地步,故C
错误;“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说明乡村依然受政府的管控,故D错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
(?http:?/??/?www.21cnjy.com?)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21·世纪
教育网
A.小农阶级影响了古代中国政府决策的制定
B.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的治理注重血缘关系
C.宗族自治表明中央政府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
D.宗族自治有助于消除藩镇割据现象的出现
【答案】B
【解析】材料“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
(?http:?/??/?www.21cnjy.com?)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关系对维持地方统治的重要性,B正确;A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4.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
(?http:?/??/?www.21cnjy.com?)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一举措旨在(
)2·1·c·n·j·y
A.提升市镇的经济水平
B.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
C.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
D.凸显市镇的军事功能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朝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
(?http:?/??/?www.21cnjy.com?)治安、委派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表明明朝政府重视加强对江南市镇的管理,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江南市镇受到中央有效管理,与提升市镇经济水平无关,排除A;地方基层官员的增多,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排除B;派往这些地区的官员是县丞、主簿、同知等行政官员,与军事功能无关,排除D。故选C。
5.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秋战国
(?http:?/??/?www.21cnjy.com?)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版权所有:21教育】
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为抵御外族人侵提供足够兵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答案】D
【解析】材料所述为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演
(?http:?/??/?www.21cnjy.com?)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历代都比较重视户籍管理,户籍是征收赋税、征派徭役和兵役的依据,故D正确;人口流动不一定会导致社会动荡,故A不正确;B、C只是目的之一,概述不全面,排除。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6.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
(?http:?/??/?www.21cnjy.com?)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代户籍制度21
cnjy
com
A.开始加强对基层控制
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
C.稳定小农以征发赋役
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西汉时期……
(?http:?/??/?www.21cnjy.com?)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以便征发赋役,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户籍制度是汉代加强对基层控制的开始,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汉代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汉代户籍制度被历代的王朝沿用,D项错误。21cnjy.com
7.西汉时期政府实行编户制度,将民户的一些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这一制度的实施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
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
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
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http:?/??/?www.21cnjy.com?)知,编户制度能使国家掌握人口的真实情况,为征发赋役提供依据,加强了国家治理能力,故选A项;编户制度是国家治理的举措之一,不会直接加重民众负担或增强国家财力,故排除B、D两项;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掌握人口真实情况只是其中一个目的,C项中“旨在”表述错误,故排除。21·cn·jy·com
8.中国人重血缘和亲情,中国
(?http:?/??/?www.21cnjy.com?)基层社会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中国历代统治者深知,将皇权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在广大乡村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地方治理
B.切实保障乡民参政议政权利
C.大一统思想根植于历史传统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答案】A
【解析】中国基层社会之所以是“熟人社会
(?http:?/??/?www.21cnjy.com?)”,原因在于宗法纽带长期存在,基于此,古代统治者对基层管理更多地利用乡绅进行管理,官、吏、绅三者的有效配合,实现了基层的长治久安,说明统治者通过宗法纽带加强对地方的治理,A正确;古代基层民众没有参政议政权利,排除B;题干主旨是基层治理,C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古代统治者对基层管理实现了长治久安,并非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受到挑战,排除D。
9.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周朝,至秦
(?http:?/??/?www.21cnjy.com?)代初具规模。从商代的“登人”到汉代的“编户齐民”,再到宋代的“保甲制”,户籍制度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我国历代政府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其根本目的是www-2-1-cnjy-com
A.严防农民串联造反
B.便于国家征集劳役和兵役
C.便于压迫剥削农民
D.巩固封建王朝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不
(?http:?/??/?www.21cnjy.com?)断完善,体系越来越严密,其主要目的是便于统治者巩固统治,D正确;A、B、C三项所列内容也是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不断完善的目的,但究其根本,也都是为了巩固统治,排除。21
cnjy
com
10.据历史记载,西汉户籍有一般平
(?http:?/??/?www.21cnjy.com?)民籍、宗室籍、商人市籍等多个类别。其中一般平民籍又分为
“大家”“中家”“小家”三个等级。西汉这样划分户籍的主要目的是
A.配合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B.划分明确的阶级地位
C.提供赋税征收的依据
D.抑制地主阶级多吞多占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西汉户籍的划分主要是
(?http:?/??/?www.21cnjy.com?)为了国家分等有征收赋税和徭役的依据,C正确;按等级和类别划分户籍与抑商政策无关,材料中没有反映豪强地主。故A项错误;划分平民户籍等级无法确立阶级地位,不是西汉按等级划分户籍的目的。故B项错误;划分户籍与土地兼并无关。故D项错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明初,由于战乱、灾荒和繁威重役也是
(?http:?/??/?www.21cnjy.com?)促使明代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明代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国力下降。更有甚者,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统治者“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由各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经里、县、府、布政司,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因为册子以黄纸作为封面,所以被称为“黄册”。明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还在刑律中明确规定:“若官吏里甲通同人户隐瞒作弊,及将原报在官田地,不行明白推行过割,一概影射减除余粮者,一体处死。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凭借刑罚巨大的威慑力,户籍黄册制度得以有效地推行。
——节选自《明代户籍法律制度与社会流动》
(1)据材料概括明朝初期推行户籍黄册制度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户籍黄册制度形成的特点及推行的影响。(8分)
【答案】(1)原因:由于战乱
(?http:?/??/?www.21cnjy.com?)、灾荒和繁赋重役导致流民严重;百姓流离破坏了生产的发展;流民聚集威胁到国家的统治;大量的流民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
(2)特点:自下而上,层层造册;制定法律以保证户籍制的推行。
影响: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
(?http:?/??/?www.21cnjy.com?)展;有利于政府征调赋役;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政权的巩固。对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
(?http:?/??/?www.21cnjy.com?)“由于战乱、灾荒和繁威重役也是促使明代流民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诱因”可得出,由于战乱、灾荒和繁赋重役导致流民严重;根据材料“百姓背井离乡,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可知,百姓流离破坏了生产的发展;根据材料“流民积聚为乱,愈演愈烈,成为威胁国家统治的重要力量,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可得出流民聚集威胁到国家的统治,大量的流民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
(2)特点:根据材料“由各
(?http:?/??/?www.21cnjy.com?)户真实详细填写人丁和田产状况,经里、县、府、布政司,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最后报送户部”可知,自下而上,层层造册;根据材料“明朝统治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户籍的管控,还在刑律中明确规定……隐瞒人户,家长处死,人口迁发化外”可知,制定法律以保证户籍制的推行。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户籍黄册制度的推行
(?http:?/??/?www.21cnjy.com?)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户籍黄册的推行使得政府掌控了人口数量,有利于政府征调赋役;户籍黄册的推行一定程度上管控着人口流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政权的巩固。通过户籍黄册制度,政府对人口流动的严格控制,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1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对于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
(?http:?/??/?www.21cnjy.com?)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汉代基本沿袭了秦以来的户籍登记制度。公元583年,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清查低报或高报年龄以及诈称病残的情况,如有不实,地方官吏要流配还乡,同时还鼓励人们相互检举揭发不实情况。中国古代人口信息登记与赋役征收有着直接的关系,统治阶级建立了严密的户籍登记制度并且不折不扣地执行人口管理的各项制度。他们不仅对姓名、住址、相貌、职业等身份信息进行登记,而且通过定期的登记与核实、严密的社区基层组织的管理、严厉的惩罚制度来保证登记信息的真实准确,还借助官府的户籍登记信息、基层组织管理者、连坐制相纠相察,实现对人口的验证查询。
——摘编自陈晗婧《中国古代身份信息管理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到隋朝人口管理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古代人口管理制度。(6分)
【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不断完善;以户
(?http:?/??/?www.21cnjy.com?)籍登记制度为主要载体;注重体貌特征;采用告发连坐,惩罚手段严酷;强调人口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定期复核;管理严密规范。【来源:21cnj
y.co
m】
(2)评价:有利于政府的赋役征收,有利于
(?http:?/??/?www.21cnjy.com?)巩固统治;使中国封建王朝不断延续。但统治者的人口管理制度带有强制性;适宜于统治稳固时期,一旦政局动荡人口管理则混乱不堪。21教育网
【解析】(1)特点:根据“秦朝
(?http:?/??/?www.21cnjy.com?)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汉代基本沿袭了秦以来的户籍登记制度”可得出政府重视,不断完善、以户籍登记制度为主要载体;根据“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得出注重体貌特征;根据“清查低报或高报年龄以及诈称病残的情况,如有不实,地方官吏要流配还乡,同时还鼓励人们相互检举揭发不实情况。”可得出采用告发连坐,惩罚手段严酷;根据“而且通过定期的登记与核实、严密的社区基层组织的管理、严厉的惩罚制度来保证登记信息的真实准确”可得出强调人口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根据“实现对人口的验证查询。”得出定期复核、管理严密规范。【出处:21教育名师】
(2)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http:?/??/?www.21cnjy.com?)可从有利于政府的赋役征收,有利于巩固统治、使中国封建王朝不断延续、但统治者的人口管理制度带有强制性、适宜于统治稳固时期,一旦政局动荡人口管理则混乱不堪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