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1.下列有关化学键、氢键和范德华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键是金属离子与“电子气”之间的强烈作用,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B.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范德华力是分子间存在的一种作用力,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D.氢键不是化学键而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所以氢键只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
D [氢键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比范德华力强,但是比化学键要弱。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间(如水、乙醇、甲醇、液氨等),又可以存在于分子内(如),所以应选择D项。]
2.物质结构理论推出: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叫金属键。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据研究表明,一般地,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的硬度大于铝
B.镁的熔、沸点低于钙
C.镁的硬度大于钾
D.钙的熔、沸点低于钾
C [Mg的半径大于Al的半径,且价电子数小于Al的,所以金属键应为Mg
Ca,B项错;Ca与K同周期,价电子数Ca>K,故金属键Ca>K,D项错。]
3.根据下列晶体的相关性质,判断可能属于金属晶体的是( )
选项
晶体的相关性质
A
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熔点低
B
固态或熔融态时易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
C
由共价键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熔点高
D
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后能导电
B [A项,由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错误;B项,金属晶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绝大多数金属在常温下为固体,熔点较高,所以固态或熔融态时易导电,熔点在1
000
℃左右的晶体可能属于金属晶体,正确;C项,相邻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属于共价晶体,错误;D项,固体不导电,说明晶体中无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则不可能为金属晶体,错误。]
4.(双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含有阴离子
B.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C.价电子数越多的金属原子的金属性不一定越强
D.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
CD [金属晶体中虽存在阳离子,但不一定有阴离子,A错误;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B错误;价电子数多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不一定强,如Fe的价电子数比Na多,但Fe的金属性没有Na的强,C正确;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AlO就是阴离子,D正确。]
5.金属晶体的常见晶胞结构有a、b、c分别代表的三种结构示意图,则图示结构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
(a) (b) (c)
A.3∶2∶1
B.11∶8∶4
C.9∶8∶4
D.21∶14∶9
A [图a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为12×+2×+3=6,图b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为8×+6×=4,图c中所含原子的个数为8×+1=2。]
[素养培优练]
6.金属钠晶体的晶胞为体心立方晶胞(),晶胞的边长为a。假定金属钠原子为等径的刚性球,且晶胞中处于体对角线上的三个球相切。则钠原子的半径r为( )
A. B. C. D.2a
B [如果沿着某一面的对角线对晶胞作横切面,可得如图所示的结构,其中AB为晶胞的边长,BC为晶胞的面对角线,AC为晶胞的体对角线。根据立方体的特点可知:BC=a,结合AB2+BC2=AC2得:r=。
]
7.完成下列问题。
(1)镧系合金是稀土系储氢合金的典型代表,该合金储氢后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1
mol镧形成的该合金能储存________
mol氢气。
(2)镍铜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晶胞的边长为a
cm,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该合金的密度为________。
[解析] (1)由晶胞结构知,1个晶胞中含有La的个数为8×=1,含有Ni的个数为8×+1=5,因此该合金的化学式为LaNi5。1个晶胞中含有H2的个数为8×+2×=3,因此1
mol
La形成的该合金能储存3
mol
H2。(2)1个晶胞中含有铜原子个数为8×=1,镍原子个数为6×=3,故该合金的化学式为CuNi3,该晶胞的体积为a3
cm3,则合金的密度ρ==
g·cm-3=
g·cm-3。
[答案] (1)3 (2)
g·cm-3
2/4第三节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第1课时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
发
展
目
标
体
系
构
建
1.认识金属晶体的结构和性质。2.能利用金属键、“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一、金属键
1.定义:在金属单质晶体中原子之间以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成键粒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3.成键条件:金属单质或合金。
4.成键本质
电子气理论: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共用,从而把所有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形成像共价晶体一样的“巨分子”。
二、金属晶体
1.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单质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2.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
微点拨:①温度越高,金属的导电能力越弱。②合金的熔、沸点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沸点低。
1.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常温下,金属单质都以金属晶体的形式存在
(×)
(2)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因形变而消失
(√)
(3)金属晶体的构成粒子为金属原子
(×)
(4)同主族金属元素自上而下,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体现金属键逐渐减弱。
(√)
2.下列有关金属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金属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B.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
C.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
D.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有关
B [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作用,既包括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也存在金属阳离子之间及自由电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作用;金属键中的电子属于整块金属;金属的性质及固体的形成都与金属键的强弱有关。]
3.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下列晶体类型:
(1)SiI4:熔点120.5
℃,沸点271.5
℃,易水解________。
(2)硼:熔点2
300
℃,沸点2
550
℃,硬度大________。
(3)硒:熔点217
℃,沸点685
℃,溶于氯仿________。
(4)锑:熔点630.74
℃,沸点1
750
℃,导电________。
[答案] (1)分子晶体 (2)共价晶体 (3)分子晶体 (4)金属晶体
金属键对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金属键是化学键的一种,主要在金属中存在。由自由电子及排列成晶格状的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组合而成。金属键有金属的很多特性。例如:一般金属的熔点、沸点随金属键的强度而升高。其强弱通常与金属离子半径成逆相关,与金属内部自由电子密度成正相关。
(1)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中一定含有阴离子吗?
提示:不一定。如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没有阴离子,但有阴离子时,一定有阳离子。
(2)金属键强弱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提示:由于金属键是产生在自由电子(带负电)和金属阳离子(带正电)之间的电性作用,所以金属阳离子电荷越多,半径越小,则金属键越强。由于堆积方式影响空间利用率,所以它也是金属键强弱的影响因素之一。
1.金属键
(1)金属键的特征
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晶体中的电子不专属于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金属阳离子,而几乎是均匀地分布在整块晶体中,因此晶体中存在所有金属阳离子与所有自由电子之间“弥漫”的电性作用,这就是金属键,因此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金属键的强弱比较
一般来说,金属键的强弱主要取决于金属元素原子的半径和价电子数。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数越少,金属键越弱;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
(3)金属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①金属键越强,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②金属键越强,晶体的硬度越大。
2.金属晶体的性质
(1)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熔、沸点:金属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①同周期金属单质,从左到右(如Na、Mg、Al)熔、沸点升高。
②同主族金属单质,从上到下(如碱金属)熔、沸点降低。
③合金的熔、沸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沸点低。
④金属晶体熔点差别很大,如汞常温下为液体,熔点很低;而铁常温下为固体,熔点很高。
3.金属晶体物理特性分析
(1)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晶体中的各原子层发生相对滑动而不会破坏金属键,金属发生形变但不会断裂,故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电性是由于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可以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3)金属的导热性是自由电子在运动时与金属原子碰撞而引起能量的交换,从而使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1.关于金属性质和原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一般具有银白色光泽,是物理性质,与金属键没有关系
B.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共享了金属原子的价电子,形成了“电子气”,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便形成了电流,所以金属易导电
C.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受热后,加快了运动速率,自由电子通过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传递了能量
D.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是因为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层可以滑动而不破坏金属键
A [金属一般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与金属键密切相关。由于金属原子以最紧密堆积状态排列,内部存在自由电子,所以当光辐射到它的表面上时,自由电子可以吸收所有频率的光,然后很快释放出各种频率的光,这就使得绝大多数金属呈现银灰色以至银白色光泽,故A项错误;B、C、D项均正确。]
2.要使金属晶体熔化必须破坏其中的金属键。金属晶体熔、沸点高低和硬度大小一般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而金属键与金属阳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半径大小有关。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镁的硬度大于金属铝
B.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Li到Cs是逐渐增大的
C.金属镁的熔点大于金属钠
D.金属镁的硬度小于金属钙
C [镁离子比铝离子的半径大且所带的电荷少,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铝的金属键弱,熔、沸点和硬度都小;从Li到Cs,离子的半径是逐渐增大的,所带电荷相同,金属键逐渐减弱,熔、沸点和硬度都逐渐减小;因镁离子的半径小且所带电荷多,使金属镁比金属钠的金属键强,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钠的熔、沸点和硬度都大;因镁离子的半径小而所带电荷相同,使金属镁比金属钙的金属键强,所以金属镁比金属钙的熔、沸点和硬度都大。]
1.金属的下列性质中和金属晶体的结构无关的是( )
A.良好的导电性
B.反应中易失电子
C.良好的延展性
D.良好的导热性
B [金属的物理性质是由金属晶体结构所决定的,A、C、D三项都是金属共有的物理性质,这些性质都是由金属晶体结构所决定的。B项,金属易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的结构决定的,和晶体结构无关。]
2.下列关于金属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粒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与离子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
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
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
B [从基本构成粒子的性质看,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实质类似,都属于电性作用,特征都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提供的,并且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从这个角度看,金属键与共价键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如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3.下图是金属晶体内部电子气理论图
电子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金属的性质,其中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B.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相互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
C.金属具有延展性是因为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阳离子各层间会出现相对滑动,但自由电子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使金属不会断裂
D.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使电子数目增多,所以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强,硬度比纯金属小
C [金属能导电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A项错误;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阳离子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B项错误;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相当于填补了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空隙,所以一般情况下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弱,硬度比纯金属大,D项错误。]
4.在金属晶体中,如果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阳离子的半径越小,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间的作用力越大,金属的熔点越高。由此判断下列各组金属熔点的高低顺序,其中正确的是( )
A.Mg>Al>Ca
B.Al>Na>Li
C.Al>Mg>Ca
D.Mg>Ba>Al
C [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Al>Mg=Ca=Ba>Li=Na,金属阳离子的半径:r(Ba2+)>r(Ca2+)>r(Na+)>r(Mg2+)>r(Al3+)>r(Li+),则C正确。]
5.
(1)金属导电靠________,电解质溶液导电靠________。
(2)根据下列叙述,判断一定为金属晶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由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熔点很低
B.由共价键结合形成网状结构,熔点很高
C.固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解析] (1)金属导电靠的是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导电靠的是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自由移动的离子。(2)由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熔点很低的晶体是分子晶体,故A项错误;由共价键结合形成网状结构的熔点很高的晶体是共价晶体,故B项错误;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故C项正确。
[答案]
(1)自由电子 自由移动的离子 (2)C
7/7第2课时 离子晶体
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
发
展
目
标
体
系
构
建
1.借助离子晶体模型认识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2.能利用离子键的有关理论解释离子晶体的物理性质。3.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
一、离子晶体
1.结构特点
(1)构成粒子:阳离子和阴离子。
(2)作用力:离子键。
(3)配位数:一个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异电性离子的数目。
微点拨:大量离子晶体的阴离子或阳离子不是单原子离子,有的还存在电中性分子。离子晶体中不仅有离子键还存在共价键、氢键等。
2.常见的离子晶体
晶体类型
NaCl
CsCl
晶胞
阳离子的配位数
6
8
阴离子的配位数
6
8
晶胞中所含离子数
Cl-4Na+4
Cs+1Cl-1
3.物理性质
(1)硬度较大,难于压缩。
(2)熔点和沸点较高。
(3)固体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时能导电。
离子晶体是否全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
[提示] 不一定,如NH4Cl固体是离子晶体但它不含金属元素。
二、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
1.过渡晶体
(1)四类典型的晶体是指分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
(2)过渡晶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晶体。
①几种氧化物的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
氧化物
Na2O
MgO
Al2O3
SiO2
离子键的百分数/%
62
50
41
33
从上表可知,表中4种氧化物晶体中的化学键既不是纯粹的离子键,也不是纯粹的共价键,这些晶体既不是纯粹的离子晶体也不是纯粹的共价晶体,只是离子晶体与共价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
②偏向离子晶体的过渡晶体在许多性质上与纯粹的离子晶体接近,因而通常当作离子晶体来处理,如Na2O等。同样,偏向共价晶体的过渡晶体则当作共价晶体来处理,如Al2O3、SiO2等。
微点拨:四类典型晶体都有过渡晶体存在。
2.混合型晶体
(1)晶体模型
石墨结构中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
(2)结构特点——层状结构
①同层内碳原子采取sp2杂化,以共价键(σ键)结合,形成平面六元并环结构。
②层与层之间靠范德华力维系。
③石墨的二维结构内,每个碳原子的配位数为3,有一个未参与杂化的2p电子,它的原子轨道垂直于碳原子平面。
(3)晶体类型: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和范德华力,属于混合晶体。
(4)性质:熔点很高、质软、易导电等。
微点拨:石墨为什么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提示:由于碳原子的p轨道相互平行且相互重叠,p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中运动,所以石墨具有导电性。
1.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金属晶体和离子晶体的导电实质是一样的
(×)
(2)固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这一性质能说明某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
(3)
Al2O3含有金属元素,属于离子晶体
(×)
(4)石墨为混合晶体,因层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熔点低于金刚石。
(×)
2.离子晶体一般不具有的特征是( )
A.熔点较高,硬度较大
B.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C.固体时不能导电
D.离子间距离较大,其密度较大
D [离子晶体的结构决定着离子晶体具有一系列特性,这些特性包括A、B、C项所述。]
3.下列7种物质:①白磷(P4);②水晶;③氯化铵;④氢氧化钙;⑤氟化钠;⑥过氧化钠;⑦石墨。固态下都为晶体,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
(1)不含金属离子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只含离子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
(2)既含范德华力,又有非极性键的晶体是________,熔化时既要克服范德华力,又要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_,熔化时只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
[答案] (1)③ ⑤ ⑥ ③④ (2)①⑦ ⑦ ②
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
离子化合物在我们周围比比皆是。常温下,许多离子化合物都是以晶体形态存在的。
(1)含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吗?有阳离子的晶体中一定存在阴离子吗?
提示:不一定。也可能是金属晶体;晶体中含有阳离子,不一定存在阴离子,如金属晶体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2)离子晶体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吗?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吗?
提示:不一定。离子晶体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Cl、NH4NO3等铵盐。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如AlCl3是分子晶体。
(3)离子晶体的熔点一定低于共价晶体吗?
提示:不一定。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共价晶体,如MgO是离子晶体,SiO2是共价晶体,MgO的熔点高于SiO2的熔点。
(4)离子晶体中除含有离子键外,是否含有共价键?
提示:离子晶体中除含有离子键外,还有可能含有共价键、配位键。如Na2O2、NaOH、Ba(OH)2、Na2SO4中均含离子键和共价键,NH4Cl中含有离子键、共价键、配位健。
1.离子晶体的性质
性质
原因
熔、沸点
离子晶体中有较强的离子键,熔化或汽化时需消耗较多的能量。所以离子晶体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难挥发性。通常情况下,同种类型的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沸点越高
硬度
硬而脆。离子晶体表现出较高的硬度。当晶体受到冲击力作用时,部分离子键发生断裂,导致晶体破碎
导电性
不导电,但熔融或溶于水后能导电。离子晶体中,离子键较强,阴、阳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即晶体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离子晶体不导电。当升高温度时,阴、阳离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克服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成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离子晶体溶于水时,阴、阳离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或水合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阴、阳离子定向移动而导电
溶解性
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水)中,难溶于非极性溶剂(如汽油、苯、CCl4)中。当把离子晶体放入水中时,水分子对离子晶体中的离子产生吸引,使离子晶体中的离子克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离开晶体,变成在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
延展性
离子晶体中阴、阳离子交替出现,层与层之间如果滑动,同性离子相邻而使斥力增大导致不稳定,所以离子晶体无延展性
2.离子晶体的判断
判断一种物质是不是离子晶体,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组成和性质等方面进行判断。
(1)利用物质的分类
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OH-形成的大多数盐、强碱,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如Na2O和Na2O2),活泼金属的氢化物(如NaH),活泼金属的硫化物等都是离子晶体。
(2)利用元素的性质和种类
如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物质,金属元素(特别是活泼的金属元素,ⅠA、ⅡA族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特别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利用物质的性质
离子晶体一般具有较高的熔、沸点,难挥发,硬而脆;固体不导电,但熔融或溶于水时能导电,大多数离子晶体易溶于极性溶剂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
1.下列性质适合于离子晶体的是( )
①熔点1
070
℃,易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
②熔点10.31
℃,液态不导电,水溶液能导电
③能溶于CS2,熔点112.8
℃,沸点444.6
℃
④熔点97.81
℃,质软,导电,密度0.97
g/cm3
⑤熔点-218
℃,难溶于水
⑥熔点3
900
℃,硬度很大,不导电
⑦难溶于水,固体时导电,升温时导电能力减弱
⑧难溶于水,熔点高,固体不导电,熔化时导电
A.①⑧
B.②③⑥
C.①④⑦
D.②⑤
A [离子晶体液态时能导电,难溶于非极性溶剂,熔点较高、质硬而脆,固体不导电,故②③④⑤⑦均不符合离子晶体的特点;⑥中熔点达3
900
℃,硬度很大,应是共价晶体。故只有①⑧符合题意。]
2.氧化钙在2
973
K时熔化,而氯化钠在1
074
K时熔化,二者的离子间距离和晶体结构都类似,有关它们熔点差别较大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化钙晶体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
B.氧化钙中氧离子与钙离子之间的作用力更强
C.氧化钙晶体的结构类型与氯化钠晶体的结构类型不同
D.在氧化钙与氯化钠的离子间距离类似的情况下,熔点主要由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决定
C [氧化钙和氯化钠的离子间距离和晶体结构都类似,故熔点主要由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的多少决定。]
3.NaCl晶体模型如下图所示:
(1)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同时吸引________个Cl-,每个Cl-周围也同时吸引着________个Na+,在NaCl晶胞中含有________个Na+、________个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相等的Na+共有________个。
(2)对于氯化钠晶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相邻的正、负离子核间距等于正、负离子半径之和
B.与氯化铯晶体结构相同
C.每个Na+与6个Cl-作为近邻
[解析] (1)在氯化钠晶体中,一个Na+位于晶胞的中心,12个Na+分别位于晶胞的12条棱上,则属于该晶胞的Na+相当于3个,因此一个晶胞中共含有4个Na+,8个Cl-分别位于晶胞的8个顶点上,则属于该晶胞的Cl-相当于1个,6个Cl-分别位于晶胞的6个面心上,则属于该晶胞的Cl-相当于3个,所以一个晶胞中共含有4个Cl-。可见NaCl晶体中Na+、Cl-的个数比为1∶1。
图中位于晶胞中心的Na+实际上共有3个平面通过它,通过中心Na+的每个平面都有4个Na+位于平面的四角,这4个Na+与中心Na+距离最近且距离相等。所以在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12个,按相似的方法可推出每个Cl-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Cl-也共有12个。
(2)氯化铯晶体结构呈体心立方堆积,B错误,氯化钠晶体中以Na+为中心向三维方向伸展,有6个Cl-近邻,C正确,相邻的正、负离子核间距不等于正、负离子半径之和,A错误。
[答案] (1)6 6 4 4 12 (2)C
判断物质结构图是否表示晶胞的方法
整块晶体是由完全相同的晶胞“无隙并置”地堆积而成的。“完全相同”包括“化学上等同”——晶胞里原子的数目和种类完全等同;还包括“几何上等同”——晶胞的形状、取向、大小等同,而且原子的排列完全等同。“无隙并置”即一个晶胞与它的相邻晶胞完全共顶角、共面、共棱。晶胞的这种本质属性可归纳为晶胞具有平移性。因此可根据结构图在晶体中是否具有平移性来判断是否表示晶胞。
1.自然界中的CaF2又称萤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固体,属于典型的离子晶体。下列一定能说明CaF2是离子晶体的实验是( )
A.CaF2难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性极弱
B.CaF2的熔、沸点较高,硬度较大
C.CaF2固体不导电,但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D.CaF2在有机溶剂(如苯)中的溶解度极小
C [离子晶体中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被破坏,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离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这是判断某晶体是否为离子晶体的依据。]
2.(双选)泽维尔研究发现,当用激光脉冲照射NaI,使Na+和I-两核间距为1.0~1.5
nm时,呈离子键;当两核靠近约距0.28
nm时,呈共价键。根据泽维尔的研究成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A.NaI晶体是过渡晶体
B.离子晶体可能含有共价键
C.NaI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共价键和离子键没有明显的界线
AD [化学键既不是纯粹的离子键也不是纯粹的共价键,共价键和离子键没有明显的界线。]
3.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如图)。以下有关石墨晶体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①石墨中存在两种作用力;②石墨是混合晶体;③石墨中的C为sp2杂化;④石墨熔点、沸点都比金刚石低;⑤石墨中碳原子数和C—C键数之比为1∶2;⑥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相同;⑦石墨层内导电性和层间导电性不同;⑧每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2
A.全对
B.除⑤外
C.除①④⑤⑥外
D.除⑥⑦⑧外
C [①不正确,石墨中存在三种作用力,一种是范德华力,一种是共价键,还有一种是金属键;②正确;③正确,石墨中的C为sp2杂化;④不正确,石墨熔点比金刚石高;⑤不正确,石墨中碳原子数和C—C键数之比为2∶3;⑥不正确,石墨质软,金刚石的硬度大;⑦正确;⑧正确,每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6×1/3=2。]
4.如图所示是从NaCl或CsCl的晶体结构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其中属于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图是( )
(1) (2) (3) (4)
A.图(1)和(3)
B.图(2)和(3)
C.图(1)和(4)
D.只有图(4)
C [本题考查了离子晶体的代表物质NaCl、CsCl的晶体结构。NaCl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最邻近的Cl-有6个,构成正八面体,同理,每个Cl-周围最邻近的6个Na+也构成正八面体,由此可知图(1)和(4)是从NaCl晶体中分割出来的结构图,C项正确。]
5.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如图所示,依次是C60、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形式,它们互为________。
(2)金刚石、石墨烯(指单层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C60属于________晶体,石墨属于________晶体。
(4)石墨晶体中,层内C—C键的键长为142
pm,而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为154
pm。其原因是金刚石中只存在C—C间的________共价键,而石墨层内的C—C间不仅存在________共价键,还有________键。
[解析] (1)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都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2)在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共价单键,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石墨烯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3)一个“C60”就是一个分子,故C60属于分子晶体;石墨层与层之间是范德华力,而同一层中碳原子之间是共价键,故形成的晶体为混合晶体。(4)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之间只形成共价单键,全部为σ键;在石墨层内的碳原子之间既有σ键又有π键。
[答案] (1)同素异形体 (2)sp3 sp2 (3)分子 混合
(4)σ σ π(或大π或p?pπ)
6/10课时分层作业(十四) 离子晶体 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1.(双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
B.第ⅠA族元素与第Ⅶ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C.大多数晶体属于过渡晶体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只含有非金属元素
CD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之间不但存在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也存在着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A项错误;氢是ⅠA族元素,与ⅦA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HX都是共价化合物,B项错误;大多数晶体属于过渡晶体,C项正确;NH4Cl、(NH4)2SO4等都是只含有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D项正确。]
2.如图为NaCl和CsCl的晶体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
B.NaCl和CsCl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
C.NaCl和CsCl晶体中阳离子的配位数分别为6和8
D.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所以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比相同
D [NaCl和CsCl都是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构成的晶体,阴、阳离子个数之比都为1∶1,则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故A、B正确;结合题图可知,NaCl为面心立方结构,钠离子的配位数为6,CsCl为体心立方结构,铯离子的配位数为8,故C正确;NaCl和CsCl都属于AB型的离子晶体,但钠离子半径小于铯离子半径,则NaCl的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比小于CsCl的,故D错误。]
3.MgO、Rb2O、CaO、BaO四种离子晶体熔点的高低顺序是( )
A.MgO>Rb2O>BaO>CaO
B.MgO>CaO>BaO>Rb2O
C.CaO>BaO>MgO>Rb2O
D.CaO>BaO>Rb2O>MgO
B [四种离子晶体所含阴离子相同,所含阳离子不同。对Mg2+、Rb+、Ca2+、Ba2+进行比较,Rb+所带电荷数少,离子半径最大,其与O2-形成的离子键最弱,故Rb2O的熔点最低。对Mg2+、Ca2+、Ba2+进行比较,它们所带电荷数一样多,离子半径Mg2+<Ca2+<Ba2+,与O2-形成的离子键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O>CaO>BaO,相应离子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MgO>CaO>BaO。综上所述,四种离子晶体熔点的高低顺序是MgO>CaO>BaO>Rb2O。]
4.石墨晶体是层状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个碳原子都跟其他3个碳原子相结合,如图是其晶体结构的俯视图,则图中7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 )
A.10 B.18 C.24 D.14
D [每个六元环平均占有的碳原子数为6×=2,7个六元环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为2×7=14。]
5.
(双选)钡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其晶胞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B.晶体的化学式为Ba2O2
C.该晶体的晶胞结构与CsCl相似
D.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
BC [图示晶体中含有Ba2+和O,则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A项正确;该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的晶胞结构相似,所以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C项不正确,D项正确。]
6.一种离子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A以表示,阴离子B以表示。关于该离子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阳离子的配位数为8,化学式为AB
B.阴离子的配位数为4,化学式为A2B
C.每个晶胞中含4个A
D.每个A周围有4个与它等距且最近的A
C [用均摊法可知,晶胞中含有阳离子数为8×+6×=4,阴离子显然是8个,故化学式为AB2,A、B项错误;每个A周围最近且等距离的A有12个(类似于干冰晶体),D项错误。]
[素养培优练]
7.Mg是第三周期元素,该周期部分元素氟化物的熔点见下表:
氟化物
NaF
MgF2
SiF4
熔点/K
1
266
1
534
183
(1)解释表中氟化物熔点差异的原因: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Cl2反应生成SiCl4,试判断SiCl4的沸点比CCl4的_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先比较不同类型晶体的熔点。NaF、MgF2为离子晶体,离子间以离子键结合,离子键作用强,SiF4固态时为分子晶体,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结合,范德华力较弱,故NaF和MgF2的熔点都高于SiF4。b.再比较相同类型晶体的熔点。Na+的半径比Mg2+半径大,Na+所带电荷数小于Mg2+,所以MgF2的离子键比NaF的离子键强度大,MgF2熔点高于NaF熔点。
(2)SiCl4和CCl4组成、结构相似,SiCl4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CCl4的相对分子质量,SiCl4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CCl4的分子间作用力,故SiCl4的熔点高于CCl4的熔点。
[答案] (1)a.NaF与MgF2为离子晶体,SiF4为分子晶体,所以NaF与MgF2远比SiF4熔点要高 b.因为Mg2+的半径小于Na+的半径且Mg2+所带电荷数较大,所以MgF2的离子键强度大于NaF的离子键强度,故MgF2的熔点高于NaF (2)高 SiCl4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Cl4的大,范德华力大,因此沸点高
8.(1)石墨晶体由层状石墨“分子”按ABAB……方式堆积而成,如图甲所示,图中用虚线标出了石墨的一个六方晶胞。该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________。
(2)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平面结构新型碳材料,如图乙所示。1
mol石墨烯中含有的六元环个数为________,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晶体中碳原子间全部是碳碳单键
b.石墨烯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于同一个平面
c.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3)金刚石晶胞如图丙所示,则金刚石晶胞中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
[解析] (1)由题图甲可知,石墨晶胞中处于顶点的8个碳原子分为两种,其中4个被6个晶胞共有,4个被12个晶胞共有;处于棱上的4个碳原子也分为两种,其中2个被3个晶胞共有,2个被6个晶胞共有;处于面上的2个碳原子分别被2个晶胞共有;晶胞内还有1个碳原子,所以每个六方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4×+4×+2×+2×+2×+1=4。
(2)由题图乙可知,石墨烯中六个碳原子组成一个环,每个碳原子属于三个环,相当于两个碳原子组成一个环,1
mol碳原子组成的环的个数为0.5NA。根据碳原子成键特点,每个碳原子形成两个碳碳单键和一个碳碳双键;石墨烯中所有碳原子可以处于同一个平面;从石墨中剥离得到石墨烯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 (1)4 (2)0.5NA bc (3)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