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语文:1.2《水浒传》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语文:1.2《水浒传》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0-08 18: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第2课 水浒传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以北宋末年史书记载的宋江起义作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传统的戏曲、话本中有关故事加工创作而成。
《李逵负荆》节选自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献双头”,围绕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这一中心事件,通过李逵大闹忠义堂,砍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明真相,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展示了李逵的性格特点。
三、近义词辨析
四、文学常识
施耐庵(约1296~1370),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________时期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________体小说。课文是从七十一回本中选的,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三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十回)、《智取生辰纲》(第十六回)。
《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它反映的是北宋末年_______的故事。
【自主校对】
一、①miǎn ②zhǐ ③ní chánɡ ④yān ⑤nào ⑥chōnɡ ⑦chún ⑧mò ⑨nuò
二、①沉溺。②喻距离很近。③因受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④烂泥,泥坑。⑤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三、黯淡:暗淡,除色彩外,可指情绪。
暗淡:不能用于情绪。
依托:①依靠。②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假借某种名义。
依靠:①指望(别的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的目的)。②可以依靠的人或东西。
一、情节提要
节选部分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李逵、燕青回山寨路过荆门镇,听刘太公说女儿被宋江劫去,李逵大怒,上山要与宋江决裂。(开端)
第二部分(第2~4段):李逵大闹山寨,发誓要杀宋江,并立军令状,以人头为质去找刘太公对证。(发展)
第三部分(第5~7段):宋江与李逵同到荆门镇对证,李逵负荆请罪。(发展)
第四部分(第8~12段):李逵与燕青捉到假宋江,救出刘太公的女儿。(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故事结局。
二、背景回放
本课节选自第七十三回,上回“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李逵、燕青等随行。李师师是东京名妓,暗与皇上有往来。宋江到京后,先后两次到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李逵不知内情,以为宋江无非是贪恋女色,寻花问柳,于是怒火中烧。
正当皇上与李师师私下相会,宋江等暗地商量趁此机会促使皇上招安时,李逵在门外闹将起来。他怒打杨太尉,火烧李师师家,大闹东京,使得宋江一干人等无功而返,慌忙杀出东京城。
宋江等杀出东京城,却不见了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便带了大队人马回到梁山。没想到,燕青和李逵这一路又搅生了枝节:先是在四柳村乔装成“真人”,替庄主狄太公捉“鬼”;然后路过荆门镇,又发生了课文中所叙述的故事。
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写的是燕青往泰安州和擎天柱任原相扑,使鹁鸽旋,把任原撺下献台。任原徒弟起哄,李逵动怒相打,卢俊义等接燕青回山,不见李逵,派人去寻。李逵到寿张县县衙,装作县官判案,放了打人的人,枷了吃打的人。又去学堂吓跑教师,吓哭学生。被穆弘拖回。天子听了御史大夫崔靖的启奏,差陈宗善太尉去梁山泊招安,以拒辽兵。
1.李逵在选文中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节选部分是一个喜剧片段,李逵在荆门镇以及梁山的所作所为表现了他的粗莽正直、嫉恶如仇、崇尚正义的性格。
2.选文是怎样表现李逵的这些性格特点的?
答案: 作者为了表现李逵的性格,采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生动形象。
3.本文是怎样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富于动作性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的?
答案: 李逵性格的多重性、丰富性,更显出人物生动形象。正是他的鲁莽、粗心,使他对宋江产生了误会;正是这种误会,更显出他的正直热情。当他知道自己错了,勇于改错,从而完成了这一豪爽坦诚、嫉恶如仇又天真轻信、鲁莽粗心的喜剧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之十分生动丰满。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传》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大致有三种情况: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还有的兼有两方面的作用。
4.怎样理解《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呢?
答案: 参考一:关于《水浒传》的主题有很多说法。一是“农民起义说”,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这是对《水浒传》主题释读最广泛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它以小说的题材内容为依据,对应真实历史事件与人物来解读《水浒传》的主题。二是“忠奸斗争”说。此说源于明代李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的《水浒传》批评思想,并且将“道统文化”与“叛逆思想”融合在一起,放在民族文化大背景上来考察《水浒传》,来考察作者的创作本意。三是“为市井细民写心说”。
这是来源于鲁迅《小说史略》对《水浒传》思想的研究,认为《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反映农民革命战争题材的小说,而且是一部主要反映“市民”生活、心灵、目光、经验、理想与想像的市民小说。并且从社会学的视角考证一百零八人中,真正出身农民的只是占绝对少数,小说篇幅中真正描写农村生活与场景的也是占绝对少数。由此而否定和补充“农民起义”说。四是“投降主义教材说”。这主要来源于毛泽东作为农民革命领袖的权力话语。毛泽东从一个政治家的高度,将封建社会的农民造反与他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来进行现身说法。但是,既然“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那么“农民起义说”便不成立,也不存在“投降”之说,最多只能算“调和”。
参考二:小说主题解读必须由“单极”“中庸”思维向“双向”“多元”思维开放。《水浒传》与其他一切天才文学杰作一样,它向对话者所展示的是供大家展开语言游戏的“无底棋盘”。《水浒传》主题的释义存在,便成了“无底棋盘”上的各种棋局。博弈者也许会越来越里手,局面也会一局比一局精新奇美,但是那种歧义纷纭的局面不是“似乎还可以暂时存在”,而是会永远存在。“真理”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被接近(而且只能被接近)。就算鲁迅的“为市民写心”是真理,该是“哪些市民”的心,又是市民的“哪些心”呢?因此,鲁迅提供给我们的只是“方法”而不是“真理”,他所留下的“接近真理的道路”,还得我们一步一步去走。
5.鲁智深和李逵都是粗豪之人,试比较一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李逵负荆》两篇文章,看看两人的言语和举动有什么不同。
答案: 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
选文中,李逵有很多不问青红皂白的语言和动作。太公一说,他便相信确有此事:“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甚至连自己一向敬重的哥哥也直呼其名了:“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当着宋江的面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气:“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
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当他负荆请罪宋江故意激他时,他又说:“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描写李逵动作之处也很多,如他回到梁山,二话不说,“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宋江让他捉住假冒之人将功赎罪时,他“跳将起来”;他和燕青来到牛头山时,燕青让他等天亮再说,他却“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怒从心中来,大开杀戒。这样的语言和行动,都可以看出李逵粗莽的性格,虽是嫉恶如仇,但也不免有很多妄断、不分是非、不讲道理的成分。
鲁智深也“粗”,焦躁起来,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还唤来酒保训斥等。但是他不是一味地粗,而是粗中有细,有勇有谋。他放走金家父女,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便“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他等金家父女走后,才把二两银子丢还给李忠,一方面说明他看不起别人的小气,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很顾忌别人的面子,做事很妥帖。他打完郑屠后,明知他已死,但为了躲避官差,却“假意道”“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也表现了他的机智和细心周到。
6.施耐庵在《水浒传》中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性情刚烈、粗鲁莽撞的英雄形象:李逵、鲁智深、武松……可是,细细品味,即便同是粗莽也有很大的不同。请以“走进《水浒传》——感受草莽英雄的呼吸”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答案: “千人千面”,有人曾经这样评价《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比较同一类英雄形象思想性格特点的不同,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水浒传》人物形象塑造的高超艺术。
第一步,研读《水浒传》,摘录李逵、鲁智深、武松、秦明等性情刚烈、粗鲁莽撞的英雄的故事,总结其出身、遭遇及其思想性格等。
第二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对这些人物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
第三步,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合作讨论这些人物行为的动机及其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阅读有关的研究文章,体会《水浒传》刻画人物的艺术。
第四步,写一篇1 500字左右的论文,总结自己的探究所得。
一、意旨探微
本文通过李逵误听宋江强抢民女、大闹忠义堂、破旗骂宋江、刘家庄对质、负荆请罪、戴罪立功等一系列情节,生动地塑造了李逵正直、刚毅又带鲁莽的性格。同时也讴歌了梁山英雄除暴安良、纪律严明,与群众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二、写法借鉴
1.单线情节纵向进行
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故事单纯但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本身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小说或者将某个人物的几篇故事串联起来,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
2.语言动作刻画人物
文章以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李逵的语言是极具特色的,它是李逵的形象标志,更在李逵性格的塑造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借宿刘家庄遭拒绝,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从他的这种不顾及礼节的求宿方式中,我们对他的粗鲁可见一斑。又如庭斥宋江,李逵道:“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从中我们又看到了他嫉恶如仇的一面。
全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九纹龙史进结识了少华山头领神机军师朱武等三人,被官府鹰犬告发,当地官府派兵捉拿。出于无奈,史进焚毁了自己的庄园,投奔外乡,得遇一个下级军官鲁达。两人共在酒楼饮酒,听得有卖唱女子啼哭之声,问知父女受了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的欺凌。鲁达仗义赠银,发送父女回乡,并主动找上门去,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事后弃职逃亡,巧遇已有安身之所的卖唱女之父,将他接回家中藏匿。
以后辗转去五台山出家,起法名为“智深”。鲁智深耐不得佛门清规,屡次酗酒,又打坏山门、金刚,寺中长老无可奈何,只得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当名职事僧,职司看管菜园。在此期间,他收服了一群泼皮。
鲁智深偶然结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两人甚为投机。当朝权臣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觊觎林妻貌美,设计陷害林冲,诬其“带刀”进入白虎堂,将他发配沧州,并企图在途中杀掉林冲。幸得鲁智深一路暗中护送,得以化险为夷。林冲发配沧州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手刃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个当保正的晁盖,得悉权臣蔡京女婿、大名府知府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便由吴用设计,约集了三阮兄弟等共计七人,在黄泥岗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杨志丢了生辰纲,不能回去交差,就与鲁智深会合,占了二龙山。
山东郓城有个呼保义宋江。他有一外室,名叫阎婆惜,探知宋江与“强人”有来往,百般要挟。宋江一怒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奔小旋风柴进庄上,得以结识武松。后武松于景阳冈上打死猛虎,一时名声大噪,被聘为阳谷县都头,碰巧遇见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其嫂潘金莲羡武松英伟,欲求苟合,被武松拒绝。后乘武松外出公干,潘金莲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
武松归后察知其情,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为兄长报仇。事后他主动去县衙自首,被发配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全家,亦辗转投二龙山安身。宋江至清风寨寨主花荣处盘桓,因故被人陷害,发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题“反诗”,又被判处死刑,得梁山弟兄劫法场救出,宋江执意要回家探父,又迭遭危险,终于上了梁山。
随后,经过三打祝家庄,出兵救柴进,梁山声势甚大。接着又连续打退高太尉三路进剿,桃花山、二龙山和梁山三山会合,同归水泊。而后,晁盖不幸中箭身亡,卢俊义经历诸多曲折也上了梁山,义军大破曾头市,又打退了朝廷几次进攻,其中好些统兵将领亦参加梁山聚义。最后,总共拥有一百零八个头领,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对梁山义军越战越勇的形势,朝廷改变策略,派人安抚。于是,在宋江等人妥协思想的指导下,梁山全体接受招安,改编为赵宋王朝的军队。统治者还采用“借刀杀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汉前去征辽,几经征战,始得凯旋;接着又奉命至江南征讨方腊。结果,方腊被打败了,义军也伤亡惨重,一百零八条好汉,死的死,残的残,溜的溜,隐的隐,稀稀落落,只剩下了二十七个人。然而,就是这些幸存者也未能逃脱接踵而至的厄运。统治者眼见梁山义军势单力薄,便在封官赏爵后不久,对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卢俊义被分别用药酒、水银毒害,宋江死之前为防止李逵造反,又对李逵下毒,吴用、花荣等人得知消息后纷纷自杀身亡……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就这样被扼杀了。
一、“及时雨”宋江
宋江在《水浒传》中不仅是条好汉,而且还是梁山“好汉”杰出的头领,其主要性格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宋江私放晁天王、宋江带兵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救柴进、攻打大名府救卢俊义等等。
2.仗义疏财。在起义军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人都得到宋江的援助。在第二十一回,宋江给阎婆惜寿木使用钱,当时是不图回报的,就连在郓城县当押司时,在县前早市卖汤药的王公,也得到过他的资助。宋江仗义疏财,挥金如土,再加上“及时雨”的英名,所以很多人听说要随他起义,莫不情绪激昂,死心塌地。
3.他胸怀大志,却患得患失。如第三十二回,离怒杀阎婆惜已经一年,宋江看到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没有形成,推翻北宋王朝需要长期斗争,起义失败的风险很大,不敢冒险造反。他与武松分手时道:“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从宋江受招安,看当时的“忠君”思想。宋江自从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之后,时时记挂招安之事,不时流露言表,尤其在第七十一回梁山英雄排座次之后,一次菊花宴上,乘着酒兴,做《满江红》一首:“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宋江作为梁山好汉,不但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疏财的好汉特点,同时在他的身上体现着墨子的思想和绿林豪侠的阳刚之气。正因如此,才使众多的绿林好汉和英雄豪杰听命于他。然而在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下,宋江还不能把“忠义”与“忠君”思想严格区分开来。他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未能看到问题的实质,致使梁山义军受招安投降,最后落得魂聚蓼儿洼的悲惨结局,这也是他所谓“忠君”思想的必然结果。
二、“花和尚”鲁智深
1.愤世嫉俗,主动挑战。他本是渭州经略府的一个提辖官,但实际上一无所有,无牵无挂。他慷慨直爽,粗犷豪迈,疾恶如仇,敢作敢为,对社会上的压迫和不平,怀有强烈的愤懑,对种种罪恶势力采取主动挑战的态度。“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是他性格的集中体现。
2.铲强扶弱,斗争彻底,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解救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他三拳打死镇关西。为了搭救萍水相逢的林冲,他大闹野猪林。为了援救被欺凌者,他不惜与统治者斗争到底,从不考虑个人得失。“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是他行动的信条。
3.单纯朴实,时而鲁莽,时而机警,粗中有细。鲁达性格中也有单纯、朴实的一面,有时甚至表现得鲁莽,但下级军官的生活经历,又使他遇事精明、机警,粗中有细。如他打死镇关西后,用虚晃一招为脱身之计;在大相国寺菜园里对付泼皮的暗算,一脚踢下为头的,使众人皆伏;野猪林救林冲,事先事后他都做好了周密安排。这些细节描写使鲁达的性格更鲜明、更丰富。
三、“豹子头”林冲
1.“忍”与“抗”交织的矛盾综合体。豹子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社会地位并不算低,还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然而,林冲“时运不济”,只因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妻子,于是,栽赃,发配,明杀暗害……一连串的阴谋降临到林冲的头上。
在这一段复杂的经历中,安分守己的林冲,最初是忍气吞声,不想背叛封建朝廷,尽管统治者的迫害一步一步地紧逼上来,他还总是退让,想从妥协中找到临时的避难所,以便于“有挣扎着回来”的希望。然而,林冲毕竟不是一个谄媚的小人,而是一个忍辱的英雄。其实,在林冲的性格里,本来就交织着矛盾。一方面,是家庭和地位决定的忍辱妥协的性格。林冲有一个温暖的家,在没有受害以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份丰衣足食的“请受”,而他又出生在一个枪棒教头的家庭,从衣钵上承继了枪棒教头的职位,从精神上也承继着与这种职位相联系的处世态度——不敢得罪上司,唯唯诺诺,委曲求全。
另一方面,勇而好义的林冲。 由于他结交绿林豪侠,受到他们急公好义的熏陶,而富于正义感。在受到压迫的时候,也时常吐露出“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气”的牢骚,不甘久受凌辱。这就使得他的性格交织着复杂的矛盾,终究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爆发了反抗的怒火,走上了斗争的道路。
2.果敢的反抗者。林冲的性格是在现实斗争的考验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林冲不仅在梁山义军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战争中表现得最坚决、最果敢,就是在大势所趋的妥协投降的局面里,也是反对派中的一个。像这样一个经历了风险走上反抗道路的英雄,本来可以在起义军中起更大的作用,却成了统治者用来镇压其他义军的工具,最后是无声无息地瘫痪而死,终结了他一生的悲剧命运。
《水浒传》是部反映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杰出小说。它是我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的富有典型性的艺术概括,通过描写梁山起义军的成长、发展和失败的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革命的真实。全书的精华所在,是从“官逼民反”揭示出农民起义的基本原因,显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及其发展,赞颂了梁山英雄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自豪感。全书也表现了农民起义的特点及其局限。
《水浒传》“字有字法,句有句法,章有章法,部有部法”,“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所以《水浒传》的艺术特色是多方面的。
一、人物形象典型传神
《水浒传》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已完全达到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要求。
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这是一种夸张的概括,但其中有一二十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人民群众所喜闻乐道的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吴用以及李俊、张顺、阮氏三雄、解氏兄弟等人,已成为人民群众理想英雄的化身。此外奸邪之徒如高俅、童贯、黄文炳、王婆之类,也写得生动传神。
《水浒传》刻画人物性格,总是紧密联系人物的出身、经历、遭遇、思想意识,把人物放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尖锐阶级斗争中,通过矛盾冲突,使其逐步发展;并用人物自身的行动、个性化的语言和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从而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
例如,鲁智深、林冲、杨志三人都是军官出身,武艺高超,但通过不同的被逼上梁山的道路,突出他们迥然不同的性格。
二、结构串珠百川归海
《水浒传》的结构很有特点。它以人物为中心,以事件为线索,展开全书的发展脉络。很多情节有独立的故事,如鲁智深的故事:“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岭”“火烧瓦官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这些看似独立的故事又自然地连结在一起,推动着情节不断向前发展。
三、口语气息生动丰富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宋元以来的“说话”的语言艺术,全用当时的口语,并且还用了不少当时的方言俗语,提炼了带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口语,使之丰富、生动。使文学语言更接近于劳动人民,也更富于表现力。
李逵遇李鬼
正走之间,只见前面有五十来株大树丛杂,时值新秋,叶儿正红。李逵来到树林边厢,只见转过一条大汉,喝道:“是会的留下买路钱,免得夺了包裹!”李逵看那人时,带一顶红绢抓髻儿头巾,穿一领粗布衲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脸上。李逵见了,大喝一声:“你这厮是甚么鸟人,敢在这里剪径!”那汉道:“若问我名字,吓碎你心胆!老爷叫做黑旋风!你留下买路钱并包裹,便饶了你性命,容你过去。”
李逵大笑道:“没你娘鸟兴!你这厮是甚么人?那里来的?也学老爷名目,在这里胡行!”李逵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汉。那汉那里抵当得住,却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一脚踏住胸脯,喝道:“认得老爷么?”那汉在地下叫道:“爷爷!饶恕孩儿性命!”李逵道:“我正是江湖上的好汉黑旋风李逵便是!你这厮辱没老爷名字!”那汉道:“小人虽然姓李,不是真的黑旋风。为是爷爷江湖上有名目,提起好汉大名,神鬼也怕,因此小人盗学爷爷名目,胡乱在此剪径。但有孤单客人经过,听得说了黑旋风三个字,便撇了行李奔走了去,以此得这些利息,实不敢害人。小人自己的贱名叫做李鬼,只在这前村住。”
李逵道:“叵耐这厮无礼,却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却坏我的名目,学我使两把板斧,且教他先吃我一斧!”劈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李鬼慌忙叫道:“爷爷!杀我一个,便是杀我两个!”李逵听得,住了手问道:“怎的杀你一个便是杀你两个?”李鬼道:“小人本不敢剪径。家中因有个九十岁的老母,无人养赡,因此小人单题爷爷大名唬吓人夺些单身的包裹,养赡老母,其实并不曾敢害了一个人。如今爷爷杀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饿杀。”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的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我饶了你这厮性命!”放将起来。
李鬼手提着斧,纳头便拜。李逵道:“只我便是真黑旋风。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李鬼道:“小人今番得了性命,自回家改业,再不敢倚着爷爷名目,在这里剪径。”李逵道:“你有孝顺之心,我与你十两银子做本钱,便去改业。”李鬼拜谢道:“重生的父母!再长的爹娘!”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拜谢去了。李逵自笑道:“这厮却撞在我手里!既然他是个孝顺的人,必去改业。我若杀了他,也不合天理。我也自去休。”拿了朴刀,一步步投山僻小路而来。走到巳牌时分,看看肚里又饥又渴,四下里都是山径小路,不见有一个酒店饭店。
正走之间,只见远远地山凹里露出两间草屋。李逵见了,奔到那人家里来。只见后面走出一个妇人来,髽髻鬓边插一簇野花,搽一脸胭脂铅粉。李逵放下朴刀,道:“嫂子,我是过路客人,肚中饥饿,寻不着酒食店。我与你一贯足钱,央你回些酒饭吃。”那妇人见了李逵这般模样,不敢说没,只得答道:“酒便没买处,饭便做些与客人吃了去。”李逵道:“也罢,只多做些个,正肚中饥出鸟来。”那妇人道:“做一升米不少么?”李逵道:“做三升米饭来吃。”那妇人向厨中烧起火来,便去溪边淘了米,将来做饭。李逵却转过屋后山边来净手,只见一个汉子,攧手攧脚,从山后归来。李逵转过屋后听时,那妇人正要上山讨菜,开后门见了,便问道:“大哥,那里闪肭了腿?”
那汉子应道:“大嫂,我险些儿和你不厮见了。你道我晦鸟气么!指望出去寻个单身的过,整整的等了半个月,不曾发市。甫能今日抹着一个,你道是谁?原来正是那真黑旋风!却恨撞着那驴鸟,我如何敌得他过!倒吃他一朴刀,搠翻在地,定要杀我。吃我假意叫道:‘你杀我一个,却害了我两个。’他便问我缘故,我便告道:‘家中有个九十岁的老娘,无人赡养,定是饿死。’那驴鸟真个信我,饶了我性命,又与我一个银子做本钱,教我改了业养娘。我恐怕他省悟了赶将来,且离了那林子里,僻净处睡了一回,从后山走回家来。”
那妇人道:“休要高声!却才一个黑大汉来家中,教我做饭,莫不正是他?如今在门前坐地,你去张一张看。若是他时,你去寻些麻药来,放在菜内,教那厮吃了,麻翻在地。我和你却对付了他,谋得他些金银,搬往县里住去,做些买卖,却不强似在这里剪径!”
李逵已听得了,便道:“叵耐这厮!我倒与了他一个银子,又饶了性命,他倒又要害我。这个正是情理难容!”一转踅到后门边。这李鬼却待出门,被李逵劈髻揪住,那妇人慌忙自望前门走了。李逵捉住李鬼,按翻在地,身边掣出腰刀,早割下头来。拿着刀,却奔前门寻那妇人时,正不知走那里去了。再入屋内来,去房中搜看,只见有两个竹笼,盛些旧衣裳,底下搜得些碎银两并几件钗环,李逵都拿了。又去李鬼身边搜了那锭小银子,都打缚在包裹里。
却去锅里看时,三升米饭早熟了,只没菜蔬下饭。李逵盛饭来,吃了一回,看着自笑道:“好痴汉!放着好肉在面前,却不会吃!”拔出腰刀,便去李鬼腿上割下两块肉来,把些水洗净了,灶里扒些炭火来便烧,一面烧,一面吃。吃得饱了,把李鬼的尸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朴刀,自投山路里去了。那草屋被风一扇,都烧没了。有诗为证:
劫掠资财害善良,谁知天道降灾殃。
家园荡尽身遭戮,到此翻为没下场。
(节选自《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