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核心速填·必考点夯基
一、1.纬线 太阳辐射能 经度 降水量
2.(1)温度 降水 (2)等高线 植被
3.(1)地势剖面 (2)有序性
二、2.热量 水分
3.湿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半湿润、半干旱 温带草原 干旱
热带荒漠
典题突破·热考点精练
【例1】(1)B (2)D 第(1)题,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的山顶,海拔高,气温低,因而与同纬度平原湖泊相比,其湖面冰雪封冻时间较长。第(2)题,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状况发生变化,导致植被发生更替,这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例2】(1)C (2)B 第(1)题,印度河下游流域处于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为热带荒漠带。第(2)题,7月,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向,故②地最先受到污染。
达标训练·合格考通关
1.B 2.D 3.C 第1题,结合图例,根据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推知,图例所示植被类型是草原,其中a表示温带草原,b表示热带草原。第2题,b热带草原带是在热带草原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符合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而a温带草原带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而形成的,主要是水分差异,符合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第3题,b表示热带草原带,根据自然带的形成原因分析,可知其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
4.B 5.B 6.C 第4题,图中区域自然带沿东西方向延伸,沿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第5题,图中区域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因此主导因素是气温。第6题,P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亚洲大陆的东岸,P为亚寒带针叶林带。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说明大陆东岸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低。自然带P所在的大陆东岸受千岛寒流影响,千岛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导致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
7.D 8.A 第7题,读图可知,甲自然带下部自然带为针阔混交林带,上部自然带为山地灌丛草甸带,可推断出甲自然带为针叶林带。第8题,图中显示,神农架山地自然带中,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南坡分布的海拔更高;神农架南坡为阳坡,且为夏季风的迎风坡,热量较北坡充足,水分条件较北坡更好,水热条件更好,所以南坡自然带上限的分布海拔更高。
9.(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2)干湿度 A、B、C三地距海远近不同,水分条件差异大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 奔跑迅速和耐旱
(4)畜牧业 (5)干旱 绿洲
10.(1)草原 干湿度地带
(2)热量
(3)温度荒漠带
(4)纬度地带 低纬和高纬(或低纬、或高纬)
PAGE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核心速填·必考点夯基
一、1.(1)生物生存 (2)原始鱼类 恐龙
无脊椎动物
2.(1)燃烧化石燃料 二氧化碳
二、1.(1)岩石圈 生物圈 (2)整体
相互联系 (3)整体 自然地理环境
2.有机质 水热
3.(1)自然资源 环境质量 (2)整体
自然资源 不可更新
典题突破·热考点精练
【典例】(1)A (2)C 第(1)题,通过题干材料可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2)题,③为大气逆辐射,低碳经济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从而使大气逆辐射减弱。
达标训练·合格考通关
1.D 2.D 第1题,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CO2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CO2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CO2浓度下降。海陆变迁对地球CO2浓度影响不大。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CO2浓度上升。第2题,古生代时期,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
3.A 4.B 第3题,由材料并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之一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可知,兔子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业面临长时间的破坏,这充分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4题,由“让兔子逃到草原上飞快繁殖”“到十九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的扩张之势”可知,兔子适应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能力强,加上澳大利亚缺少猎杀兔子的自然天敌,如狼、狐狸、鹰等,所以造成兔子泛滥。
5.A 6.C 第5题,据图可知,在柽柳的发育过程中,落叶层和风沙层相互叠加,导致柽柳不断被掩埋,从而推断出柽柳与其他荒漠植物相比更加耐掩埋。第6题,据图可知,M层为落叶层,落叶层厚,意味着该时期的树木比较茂盛,此地是干旱地区,由此可以推断出该时期的气候比较湿润,降水偏多,气温不是主要因素。
7.B 8.C 第7题,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这对于开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要。第8题,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这跟人工播种无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气温升高,冻土层会变薄。
9.(1)a-② b-⑦ c-⑧
d-⑥ e-③ f-④ g-⑨
h-① i-⑤
(2)整体性 热带雨林
PAGE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1)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 的环境变化。?
(2)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
时期
全部灭绝的物种
部分灭绝的物种
古生代末期
脊椎动物中的 和古老的两栖类?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中生代末期
?
海洋中50%以上的 种类?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全球变暖:
(1)原因:人类 、砍伐森林等,致使大量 、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改变了大气圈的组成和运行模式。?
(2)影响:影响到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包括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 、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2)整体性的含义:每一要素都作为 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 和相互作用。?
(3)整体性的表现
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整体性的意义:合理利用 、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 。?
(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热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典例】(2016·湖南学业水平真题)2015年11月,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此次大会的首要目标是达成全球低碳减排新协议。到本世纪末,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在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森林资源的破坏,并由此导致了海平面的升高及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加剧了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这反映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有序性
D.重复性
(2)下列有关产业活动对图中①、②、③、④各环节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现代物流能使①增强
B.产业升级能使②增强
C.低碳经济能使③减弱
D.滥伐森林能使④减弱
“三点”巧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3)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一、选择题
(2020·株洲学业水平模拟)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1、2题。
1.地质时期,地球上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2.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
( )
A.海生藻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
澳大利亚本来没有兔子。1788
年,随着英国人首次定居澳大利亚,几十只兔子被运到澳大利亚。一些富裕的人家把兔子放回大自然作为猎物,让兔子逃到草原上飞快繁殖。澳大利亚人对野兔的生长放任自流,到十九世纪末,野兔的群体呈现疯狂的扩张之势。它们破坏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业面临长时间的破坏。澳大利亚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减少兔子的数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据此完成3、4题。
3.澳大利亚的兔子破坏植被,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反映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地域性
4.治理澳大利亚兔子泛滥的措施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①环保志愿者的干扰
②兔子适应性强
③缺少自然天敌
④森林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020·岳阳学业水平模拟)柽柳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为典型的荒漠植被,根系发达。在干旱地区,柽柳存在区常形成落叶层与风沙层相间的柽柳沙包。下图示意柽柳沙包的形成过程。据此回答5、6题。
5.从沙包形成过程看,柽柳与其他荒漠植物相比更加( )
A.耐掩埋
B.耐盐碱
C.耐干旱
D.耐贫瘠
6.柽柳沙包中M沉积层较其他沉积层厚,说明M沉积层形成时
( )
A.气温偏高
B.气温偏低
C.降水偏多
D.降水偏少
(2020·岳阳学业水平模拟)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7、8题。
7.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8.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
A.人工播种
B.
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
冻土增厚
二、非选择题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地理事物的数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处。
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⑥气候恶化 ⑦水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示表示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证明地理环境具有 特征。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 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PAGE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更替方向
形成的主要因素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沿 延伸、随纬度变化?
从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少?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沿 方向变化?
从沿海到内陆降低?
2.垂直分异规律:
(1)成因:一定高度的山区,随高度上升, 逐渐降低, 发生变化,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逐渐变化更迭。?
(2)规律
3.地方性分异规律:
(1)成因: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沿一定 发?
生变化的规律。
(2)规律: 和重复性规律。?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1.区分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
2.影响因素: 和 条件。?
3.主要类型:
名称
分布地区
主要特点
典
型
类
型
森林自然带
和半湿润地区?
生产量最大
热带雨林带、 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等?
草原自然带
的内陆地区?
以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自然带、 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
地区?
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生态系统脆弱
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
热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例1】(2020·湖南合格考)长白山天池为火山口湖,湖面每年12月份封冻,次年6月份开封,封冻时间约7个月。如图为长白山地局部区域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同纬度平原湖泊相比,长白山天池湖面冰雪封冻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较低
B.海拔较高
C.湖区封闭
D.地热上涌
(2)随着海拔的变化,图中植被由红松阔叶林逐渐变化为高山冻原,这种变化体现了
(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热点二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分布
【例2】(2016·湖南学业水平真题)“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可以推断印度河下游流域的主要自然带是
( )
A.温带荒漠带
B.热带季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2015年7月,前往瓜达尔港的某大型油轮在甲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最先受到污染的区域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一、选择题
读世界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 )
A.森林
B.草原
C.沼泽
D.荒漠
2.图中a、b两种植被类型,分别体现了
( )
A.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a—地方性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D.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3.b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020·益阳学业水平模拟)右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 )
A.地方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5.导致自然带南北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6.自然带P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地形
(2020·邵阳学业水平模拟)神农架位于湖北省,为世界自然遗产,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下图为神农架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甲自然带为
( )
A.草原带
B.荒漠带
C.雨林带
D.针叶林带
8.导致同一自然带南北坡高度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
A.水热状况
B.土壤性状
C.坡度大小
D.基带海拔
二、非选择题
9.读我国北部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A ,B ,C 。?
(2)根据自然带分异规律,可以判定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了 地带分异规律,这种规律产生的原因是? 。?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是 ,C自然带的野生动物具有 特点。?
(4)B自然带在农业部门结构上应以 为主。?
(5)C自然带从干湿状况看,属于 区,农业特点是“ 农业”。?
10.(2020·张家界学业水平模拟)读图,回答问题。
黑龙江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为研究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暑假时间开展研学旅行。甲组同学一路西行到新疆,乙组同学一路南下到海南。他们在研学旅行中拍摄了不少地理景观的照片,绘制了①(26°N,105°E)、②(42°N,128°E)、③(43°N,90°E)三个地点的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下图)。
(1)甲组同学在向西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沿线植被景观的变化为:森林、 、荒漠,植被景观的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
(2)影响①与②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填“热量”或“水分”)。?
(3)③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4)乙组同学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天有四季”的地理环境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纬度地带是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