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专项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0-24 21:2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西游记》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填空答题。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了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这段文字节选自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_________》,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________________”。选文中的“大圣”是__________,从这段文字中表现了他__________的特征。
2.名著阅读。
(1) 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一百二十回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师傅唐僧写下一纸贬书后,径直回花果山,后来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C.唐僧师徒受阻于火焰山,土地公公交代了此山的来历,是当年大圣“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
D.取经路上,如来授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
(2) 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游记》开头用7回的篇幅让孙悟空进行了充分的表演,为他后面的取景降魔做了铺垫。
B.《西游记》第 13 回到第 100 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C.《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施耐庵,他是江苏淮安人,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书香世家,他的人生一直很不顺利,万年回到故乡隐居时,创作了这部长篇小说。
D.《西游记》塑造的人物具有多样性的统一,如孙悟空身上既有猴子的灵活好动、性情急躁会让好卖弄的特点,又有神仙的七十二变和腾云驾雾的本领,更有宗教徒的坚韧毅力。
4.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列各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1) 这段文字节选自    (作者)创作的《    》(作品)。
(2) 文中的“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是《西游记》的取经路线图.请读图回答问题。

(1) 唐僧取经之行的起点是     ,目的地是     。(填写上图中的地名)
(2) 唐僧师徒在下列地方分别遇到了什么困厄?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写序号)
平顶山     西梁女国     狮驼国    
A.狮、象、鹰三魔王把唐僧师徒全部擒走,要烧火开锅把他们蒸了来吃。
B.唐僧被蝎子精用法术卷走,逼他成亲。
C.孙行者被银角大王用须弥山、峨眉山、泰山压住。
6.下面关于孙悟空的称呼及其得名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怎样的?请连线。
①斗战胜佛 A.石猴被招安后,玉皇大帝授给他的官职
②齐天大圣 B.唐僧收石猴为徒时为他所取的混名
③行者 C.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后,如来佛授给孙悟空的品职
④弼马温 D.石猴探水帘洞成功,众猴拜他为王时对他的称呼
⑤千岁大王 E.石猴回到花果山后,接受独角鬼王建议所称
7.阅读下面名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A圆睁凤目观看,见B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烽,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B见了,嗖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鹏老,冲天而去。A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B又将身按下,入澜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六回,其中A是指     (人物名),B是指     (人物名)。从B的变化中,读出一个怎样人物形象?他是从哪儿学来的这些法术变化?
8.名著阅读。
  三藏见他意思,实有好心,真个像沙门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甚么?”猴王道:“我姓孙。”三藏道:“我与你起个法名,却好呼唤。”猴王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 A 。”三藏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像那小头陀一般,我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悟空道:“好,好,好。”自此时又称为 B 。
(1) 请根据文中的语境,填写出文中字母指代的同一人物形象不同阶段的称呼。
A     ; B:__________
(2) 人们历来崇拜小说中的英雄人物。请在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选择一位你崇拜的英雄人物,向大家进行推荐。
我推荐的英雄人物是____________,推荐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人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孙悟空这个人物有不同看法。
正方同学认为:孙悟空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
反方同学却认为……(请你结合相关情节,以反方的口吻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游记》答案
1.
【答案】西游记;小圣施威降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
【解析】总体来说,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模块主要考查课内的重点篇目与重要的作家作品。名著导读也是关注到作品主要人物情节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名家名篇的识记与拓展,同时在名著的阅读中,要注意主要情节的梳理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2.
(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文学尝试积累;
A.《西游记》一共一百回整,而不是一百二十回。
故选 A
【备注】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 。
(2)
【答案】
取经初期,路上闯出六个贼匪欲抢劫唐僧师徒的马匹、行李,却反被悟空打死。因受了唐僧的责骂,“受不得人气”的悟空一气之下纵身走了。后来悟空在东海龙王和观音的劝说下,回来保唐僧取经。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认真情况。名著阅读需要仔细,必要时可以做一些批注。
【备注】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 A 。
3.
【答案】C
【解析】《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4.
(1)
【答案】吴承恩;《西游记》
【解析】该题考查学员这学期的名著阅读和掌握情况。为基本的常识题,没有难度。
(2)
【答案】“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有错别字不给分);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意思对即可)
【解析】该题考查学员这学期的名著阅读和掌握情况。拓展改编自《西游记》中路阻火焰山的章回,在课本中有节选这部分内容。此次选段中是这部分的拓展,对此还需要学员完成对《西游记》的阅读,了解前因后果(例如红孩儿与罗刹女的关系以及红孩儿被观音招作善财童子等情节)概述文章内容就很容易。
5.
(1)
【答案】大唐(长安),西天(灵山)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游记》的相关常识记忆能力。
唐僧取经起点是大唐的国都长安,目的地是如来佛祖所在之地西天灵山。
(2)
【答案】C B A
【解析】A.在狮驼国,狮、象、鹰三魔王把唐僧师徒全部擒走,要烧火开锅把他们蒸了来吃;
B.在西梁女国唐僧被蝎子精用法术卷走,逼他成亲;
C.唐僧师徒在平顶山遇到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孙行者被银角大王用须弥山、峨眉山、泰山压住。
6.
【答案】①——C
②——E
③——B
④——A
⑤——D
【解析】孙悟空是《西游记》中高频考察的人物。这道题考查他众多称号的来源。学生需掌握称号对应的情节。
7.
【答案】二郎;大圣。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游记》的文学常识。
总体来说,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模块主要考查课内的重点篇目与重要的作家作品。名著导读也是关注到作品主要人物情节的分析。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名家名篇的识记与拓展,同时在名著的阅读中,要注意主要情节的梳理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8.
(1)
【答案】孙悟空;孙行者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名著的阅读情况。
考查的是名著《西游记》主要人物孙悟空的各种称呼,“孙悟空”这一法名是他的第一个师傅菩提祖师取的,唐僧取的是他的混名“孙行者”。
(2)
【答案】无标准答案,符合要求,内容合理即可。
参考示例:我推荐的英雄人物是武松,推荐的理由是武松是一个勇气过人的人,他在景阳冈只身一人斗猛虎,赤手空拳就将猛虎打死,有勇有谋,胆识过人。
【解析】考查的是对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中一些英雄人物的了解,相当于人物评述题,所以答案构成应该是“总体评价(性格/品质词)+具体事例+自身感受”
9.
【答案】示例:我认为猪八戒最有人情味,他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唐僧在宝象国遇难后,八戒为了救师傅,不畏艰难,专门去花果山用激将法请悟空出山。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内必读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此类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此题有两问,第一是哪个人物最有人情味;第二要结合小说具体内容。
10.
【答案】孙悟空滥杀无辜,排挤师弟,残暴无情;无组织,无纪律,经常违反师傅指示;性情火爆,没有耐心,不分青红皂白就打杀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相关知识,主要知识点是文章内容、人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