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单元归纳与整合(七)
□ 探寻“乡土小说”
关于“乡土小说”,一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狭义的乡土小说特指20世纪20年代初出现于文坛,由鲁迅开创的,以王鲁彦、潘训、蹇先艾、彭家煌、许杰、黎锦明、台静农、许钦文、废名等寓居京沪的青年作者为代表,由怀念和描写故乡农村,充满乡土气息、乡恋情怀的小说所组成的一股文学潮流。广义的乡土小说,则举凡取材于故乡农村或者乡镇的生活,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地方色彩和民俗美感的小说,均可包含在内。像沈从文、艾芜、赵树理、柳青、汪曾祺、贾平凹、路遥等人的作品,关注的是与乡野风俗、农民境况相关的人事过往、文化情怀和情感记忆,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之所以会出现乡土小说,与中国人传统意识中的思乡、恋乡的情结有着莫大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创造社的郑伯奇在《国民文学论》中有精彩的描述:“无论什么人对于故乡的土地,都有执著的感情。背井离乡的时候,泪湿襟袖的,固然多是妇孺之流,大丈夫所不屑为;但是一旦重归故乡的时候,就是不甘槁首乡井的莽男儿,也禁不得热泪迸出。爱乡心不仅表现在这种冲动一时的感情上;在微妙的感情里,也渗入了不少的爱乡心。故乡的山川草木亭园,常常萦绕在我们的梦想里。不要紧的一种特别的食物,也可以引起我们很丰富的对故乡的记忆。这种爱乡心,这种执著乡土的感情,这种故乡的记忆,在文学上是很重要的……实在是一部分文学作品的泉源。”
除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乡土小说的出现,还有着非常复杂的现代社会背景。五四以后,大批的青年知识分子接受了工业文明的熏陶,开始用民主、科学、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劳工神圣等新的价值尺度关照中国广大农村和占绝大数的农民。因此,在他们的笔下,针砭社会固弊,揭露国民精神病态,表现封建的陈规陋习和“父权”“夫权”等封建制度怎样给农村劳动者带来痛苦,怎样扼杀了青年们爱的权利和葬送了妇女们的终身幸福等成为最重要的主题。这些作品的出现,使得农民和农村问题成为新文学最重要的题材之一。
乡土文学到了30年代继续发展,叶紫、沙汀、艾芜、吴组缃、蒋牧良、魏金枝、王统照、茅盾、萧红、沈从文等人,都曾经出色地描写过乡土中国。
到了40年代,随着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解放区的工农兵文学得到了蓬勃发展。赵树理继承和推进了乡土文学传统,不过他不像以往作者那样,把农民当成被同情、被怜悯的对象,而是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农民在逐步打破枷锁的过程中所焕发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新的道德风貌。
《小二黑结婚》是他的成名作,作品运用简洁明快、轻松幽默的“大白话”,叙述了青年农民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曲折经历,刻画了二黑和小芹、二诸葛和三仙姑、金旺和兴旺这三组人物形象,揭示了农民中开明、进步的因素对愚昧、落后、迷信等因素的胜利。赵树理的成功,引起了晋绥地区一批青年作家如马烽、西戎、束为等有意识地艺术追随,创作了《吕梁英雄传》《金宝娘》《喜事》等优秀作品。优秀的小说都着眼于描写农民的生活与斗争,充满了泥土气息,语言通俗,故事曲折动人,后人把他们称为“山药蛋派”。
改革开放以后,乡土文学在新的形势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涌现出了不同的流派。路遥穷尽心血写成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他把目光投向了黄土高原的农民,围绕孙少安、孙少平兄弟,通过一些平凡的小事,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在他的笔下,人生的自尊、自信与自强,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洪流的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一次次苦难中展现出的顽强坚忍使人精神升华。沟壑纵横的黄土地、热情悠扬的“信天游”、弥漫天地的大黄风,都烘托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本单元所选读的这两部作品除了共同的农民和农村主题之外,都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人物塑造上,多用白描,借助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纵向来看,这两部写农民的作品,实际上反映了从40年代到80年代,一代代农民从解放自身到发展自身的探索过程。
一、要素点拨
小说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小说创作中用了哪些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悬念、对比、反衬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等。
(4)行文结构:线索、领起、总结、过渡、铺垫、照应等。
(5)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拟人、夸张、反复、设问、对偶等。
小说的表达技巧是多方位的,一篇小说究竟运用哪些技巧,由作者根据小说的题材内容、体裁形式决定。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技巧,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述说或阐述的道理,形象地告诉读者。因此,分析语言,理解内容,必须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考生的文学品位。
二、考题热身
(2011·华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问题。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 刘继明
女高音在春天即将过去的时候,被一场致命的疾病击倒了。
小偷敲开门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双美丽得令人心悸的濒死者的眼睛。就在他还未来得及问“请问您要花吗?”的当儿,他手里拿着的那束花已被轻轻地接过去了。“好香的玫瑰呀!”
小偷听见她凑近塑料花认真地嗅嗅说。小偷一时有点惶惑。“是刚采到的吗?”她捧着塑料花往里走时又回眸一笑,“太谢谢了。”她再次把脸贴近塑料花,陶醉地闭上眼睛。小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显得拘束不安。“您看这花放在哪儿好?”她捧着那束塑料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好久没人给我送花了。您看过我演的哪部歌剧?《图兰朵公主》?《卡门》?还是《原野》?噢,那您听过我的音乐会了。”她总算找到一个空罐头瓶,“您看这花插在这里面行吗?我这儿空罐头瓶有的是,可就是没那么多的花。”她又喘息似的笑了笑,“您从哪儿知道我喜欢玫瑰的?我可从来没对人说起过。”她忽然偏过脸,孩子气地把双手合于胸前,“您猜猜看,我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
小偷摇了摇头。
“弹钢琴。”她轻轻吐出三个字。她坐在钢琴旁喃喃地说。琴声蚕丝一样从她手指下滑出来,显得软绵无力。“您能听得出来是哪一首曲子吗?”她说,“我的手指弱得像棉絮,您没法想像我十五岁的时候就是靠这支曲子走进音乐学院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您听出来了吗?可惜我不能唱了,大学时代我唱它得过大奖。”她的手指在琴键上无力地垂下,“您在听吗?”
“我该走了。”小偷从沙发上站起身,语气显得很坚决地说。当他穿过客厅,快步向门口走去时,他听见身后传来一种异常的声音,“您……还来吗?”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这束花过不了几天就枯萎了。要是每天都能闻到清新的玫瑰该多好。”她又把脸贴近那束放在罐头瓶里的塑料玫瑰,自言自语地说。
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噢!”她吻着那些娇艳的花朵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玫瑰。”她因兴奋过度,呼吸有些困难起来。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又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她默默地看着他做完这些。“您知道吗,我还以为您不会来了。”她说。
“我也是这么想。”他说。
“可您还是来了”,她说,“您不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可惜我不能给您唱歌了,您不会见怪吧?”
“怎么会呢!”他目光看着别处。
“我本来可以给您把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弹完,可我的手越来越不听使唤了。”
她说,“您在看什么呢?”
“我在看墙上那幅画。”“您认出来那是我了吗?”“我正这么想来着。”
“那时候我刚刚成名,您看我笑得多甜。”
“你笑的时候像我一位同学,中学时我们一直同桌,”他目光有些阴郁地看着墙上那幅画,“后来她出国了。”他问,“我可以抽烟吗?”“抽吧!”
从这以后,小偷每隔三天便送来一束芬芳袭人的玫瑰。它使房间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散发着奇异的花香。她久病不愈的脸一度焕发出淡淡的红润。她再次产生弹完那首《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的念头,但这种淡淡的红润并没有维持多久。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小偷终于从拘留所里被放出来了。他胡子拉碴,目光变得更加阴郁,那天他跑遍了大半个城市,才在一个偏僻的花市上买到一朵并不十分鲜艳的玫瑰。这大概是夏季里最后的一朵玫瑰了,他想。
他又敲响了那扇门。他敲了半天,但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人。老人瞥了一眼他手里的玫瑰花,漠然地说:“你是找那位女歌唱家吗?她两个月以前死了。”
(有删改)
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多特点,你认为最成功的是哪个方面?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艺术手法,实则是指小说在行文布局中的表达技巧。由于本题属开放式题目,答案不求一致,这就给了学生思考选择的余地。解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从全局入手,分析作品的某些表达技巧(包括材料选择、篇段设置、表现手法等),从中选取你认为最成功的一个方面,然后结合原文举例分析,并能分析出作者这样表达的用意所在。
答案: (示例一)故事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我该走了。”当小偷坚决要离开女高音的家时,女高音“您……还来吗?”他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三天以后,他又来了。表现了小偷的爱心未泯,为结尾写他出狱后马上买花去看女高音埋下伏笔。
文章的结尾看似意料之外,其实已在情理之中。“直到有一天她坐在钢琴旁等了整整一个下午,始终未听到她所熟悉的敲门声,而这时罐头瓶里的玫瑰已明显地枯萎下来。就在那天夜里,她的脸变得比往常更加苍白……”“更加苍白”说明病情加重,“没听到熟悉的敲门声而玫瑰枯萎”暗示小偷的被捕入狱,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示例二)细节描写真实细腻。“三天以后,他又来了,怀里抱着满满一大束鲜花,是芳香四溢的真正的玫瑰。”一段细节描写非常细腻。“他把她扶到床上躺下”,“将插上玫瑰的空罐头瓶围绕床的四周摆了一圈”。表现出小偷灵魂未泯、富有爱心的情怀如玫瑰般芬芳。也可以分析濒临死亡的女高音对玫瑰的喜爱,对小偷出现的盼望,反复回忆自己的艺术生涯和成就等细节表现了她对青春、对生命、对艺术的执著如玫瑰般美丽。
三、规律提取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
在对小说表达技巧这一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鉴赏时,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解答:
首先在阅读时要辨认、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其次要结合思想内容、抒发的情感及主旨等方面简要评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最后组织语言,解决问题,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结合相应内容具体分析。不能就技巧谈技巧,忽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语言要简洁、准确,尽量使用术语。
另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品析文学作品表达技巧时,还需要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联系作品的具体内容与语境,不能架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