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第二十四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课程标准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二十四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教材研读学案
要点轻巧突破
教材研读学案
一、重要的历史转折
1.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原因:1976年“文革”结束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____________”的错误思想。
①“两个凡是”内容: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两个凡是
②“两个凡是”实质:继续延续“文革”以来的___________错误。
(2)过程:1978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发表。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形成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意义: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的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左”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
①政治: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
②思想:肯定了关于____________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真理标准
(3)意义
①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②实现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
图文探究
在1984年建国35周年国庆
游行中,北京大学学子突
然打出“小平您好”这个条幅,立即引起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结合图一来说明图二出现的原因。
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决策极大地解放和 (发展了生产力,对内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综合国力,对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______与______成为时代主题。
(2)内容
①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和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
②_________和________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和平
发展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③_____________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④解决港、澳、台问题的“__________”理论。
⑤社会主义____________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⑥三步走的战略发展目标。
科学技术
一国两制
初级阶段
2.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1)南方谈话
①背景:中国改革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②内容: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党的__________不动摇。
③意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__________。
经济建设
基本路线
改革开放
(2)中共“十四大”:
正式确立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
(3)中共“十五大”:把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邓小平理论
思考探究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这“一位老人”是谁?(2)“诗篇”回答了当时什么重要问题?
提示:(1)邓小平。,(2)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形成
(1)背景
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_______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的新阶段。
(2)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___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
小康
现代化建设
社会生产力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_____的前进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______________的指南。
文化
最广大人民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小康社会
(3)评价
①是加强和改进___________、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②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_________、社会主义___________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
党的建设
市场经济
民主政治
2.深化:中共“____________”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
四、科学发展观
1.提出与发展
(1)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协调发展、全面发展、____________发展;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大
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
(2)2007年6月,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_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七大”进一步阐述。
2.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使中国经济迈入良性、健康发展轨道。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
要点轻巧突破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3.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
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战略步骤:分三步走战略。
7.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8.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9.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10.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针对训练1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 ④“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等,①②③④均属于这一理论所包含的内容。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项目 解决的问题 思想精髓 重大作用
毛泽东思想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科学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针对训练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A。注意第③项中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意义指的是他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及中共“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论述。
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概述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继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创造性的回答。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党形成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21世纪取得更伟大更辉煌的成就做了理论上的保证。
针对训练3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是( )
A.三民主义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时期指导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归纳综合
一个内涵: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条关系: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一大作用:都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指导作用。
一点认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有一定的连续性,并根据具体国情适时调整。体现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特点。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材P100)
(1)属性:报刊文章剪影,出自《光明日报》。
(2)信息:反映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公开刊登的史实,深层信息反映了当时“两个凡是”思想束缚的背景及在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该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价值:对学习和研究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2.胡锦涛在“十七大”上作报告(教材P103)
(1)属性:人物照片,拍摄于“十七大”会场,反映的是胡锦涛正在作报告。
(2)信息:反映了胡锦涛在“十七大”上作了重要报告,深层信息反映了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思想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3)价值:对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史料价值。
【史料★应用】 邓小平理论
阅读下列材料: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
业全面推向21世纪》(1997年9月)
请回答:
(1)材料讲到哪一重大理论?
(2)该理论确立的时间和背景?
【全解分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关于坚持邓小平理论问题
审设问 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多次提到可知是“邓小平理论”。故第(1)(2)问均以此为突破口回答
扣教材 相关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条理作答 (1)邓小平理论(2)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背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特色理论逐渐成熟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粉碎四人帮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在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的精心部署下,6日下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于当日20时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通知。
通知说,常委会的议题为:一、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二、研究毛泽东纪念堂的设计方案和中南海毛泽东故居的安置。通知还说,由于需要改动毛泽东的文稿,姚文元列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20时左右,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先后在中南海怀仁堂被宣布隔离审查。华国锋分别向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宣布中共中央决定对他们隔离审查。21时,华国锋、叶剑英在怀仁堂指示耿飚,立即率部队接管新华社、中央广播事业局、中央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新闻机关。
22时,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商讨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出席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是: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陈锡联、苏振华、纪登奎、吴德、倪志福、陈永贵、吴桂贤。
华国锋、叶剑英在会上就粉碎“四人帮”的经过和重大意义作了讲话,到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完全同意对“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处置。会议还将这些情况报给不在北京的韦国清、许世友、李德生、赛福鼎等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们表示完全拥护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
附:课内答疑站
一、解析与探究(教材P10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分析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提示:科学的正确的思想理论,能最大限度地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具体体现了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1)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二、自我测评(教材P104)
1.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概括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提示:(1)邓小平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的外部条件的理论: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战略步骤的理论:“三步走”战略;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理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邓小平理论还有其他的内容,比如:社会主义建设所依靠的力量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必须依靠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等等。这一理论还需要我们在实践检验中丰富和完善。
(2)指导意义:①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②邓小平理论是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强大思想武器,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路线提供了理论武器。③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概述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提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所提出的又一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它把党的建设同继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如何建设党、怎样建设党进行了创造性地回答。
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世纪之交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21世纪取得更伟大更辉煌的成就作了理论上的保证。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提示:(1)主要内容: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应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2)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②这一理论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绿色“GDP”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