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十七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课程标准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十七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
教材研读学案
要点轻巧突破
教材研读学案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1.浪漫主义文学
(1)兴起的背景:革命或改革相继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______、民主、_________、博爱的美好景象。
自由
平等
(2)特点:浪漫主义作家表现出
“文学上的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的追寻。
2.拜伦
(1)身份:_______浪漫主义诗人。
(2)代表作:《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_________。
3.雪莱
(1)身份:_______浪漫主义诗人。
(2)代表作:《西风颂》,体现出真正的_________精神。
自由主义
理想主义
英国
《唐璜》
英国
乐观主义
图文探究
仔细观察右图中人物的表情,其“忧郁”的情绪时常在作品中流露,那么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拜伦笔下的英雄形象总是高傲、孤独的叛逆者,他们愤世嫉俗而又孤僻冷漠、坚定无畏而又阴沉冷酷,因此这样的叛逆者又被称为“拜伦式英雄”。通过这样的英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罪恶社会的深刻憎恨和坚定反抗,也表现了脱离群众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与忧郁。
二、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杰作
1.背景
(1)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拜金主义泛滥。
(2)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冷静、深刻的_____________。
审视与批判
2.代表人物及作品
巴尔扎克
资本主义社会
《战争与和平》
3.特色及影响
(1)特色:注重_______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2)影响:他们的作品揭露被金钱扭曲的丑恶灵魂,抨击社会现实,提供了认识____________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细节
典型人物
社会人生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作——《母亲》
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_____________运动风起云涌。
2.作者:俄国作家____________,代表作品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
3.地位:是_________________文学的奠基之作。
共产主义
高尔基
《母亲》
革命现实主义
四、现代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
1.背景: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使人们陷入怀疑、迷惘和苦闷之中。
2.艺术特点:反______,反_________,强调个人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的手法渲染人的精神创伤。
传统
理性
主观感受
夸张怪诞
3.代表作品及历史地位
(1)代表作品:法国作家贝克特的_____________。
(2)历史地位:是荒诞派的开山之作,也是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1969年,获得__________文学奖。
《等待戈多》
诺贝尔
4.影响:现代主义流派给文学艺术领域带来强烈冲击与震撼,丰富了创作理念和手段,与___________流派互相渗透,形成了欧美文艺异彩纷呈的________发展局面。
现实主义
多元
要点轻巧突破
文学(诗歌、小说、戏剧)背景、流派、代表人物与作品
1.时代背景:没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2.流派、代表人物与作品
(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
①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雪莱的《西风颂》。
②特点:反理性、重感情、想象力丰富、情节跌宕起伏。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
①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②特点:反映现实,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革命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以后)
俄罗斯作家高尔基的《母亲》。
(4)现代荒诞派戏剧(20世纪五六十年代)
①法国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②特点:表现自我,反传统、意识流、无因果逻辑。
针对训练1 “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这是对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贝克特获奖的评语。贝克特获奖的作品是( )
A.《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B.《西风颂》
C.《等待戈多》
D.《人间喜剧》
解析:选C。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盛行一种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戏剧流派——荒诞派。《等待戈多》是这一艺术流派的开山之作。
西方不同时期文学流派兴起的社会背景
1.浪漫主义文学:1789年爆发了震撼欧洲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潮流应运而生。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
3.现代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当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均失去和谐存在的必然性;人们面对的是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文明的发展形成与人相对立的状态;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西方价值观受到怀疑等。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文学便应运而生。
针对训练2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年代的产物
B.对资本主义“理想王国”的失望
C.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和弊病开始暴露
D.是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时间。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属于工业革命前后的一段历史。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涌起;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工人运动兴起,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和弊端显现,人们对现状不满。
西方不同流派文学的特点
1.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创作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2.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现代主义文学: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背离传统。
针对训练3 下列属于19世纪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的是( )
A.反映对现实的失望情绪;人物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夸张
B.典型再现社会的风貌;塑造正面人物,故事生动真实
C.故事的背景很不明确;强调表现自我,语言一反传统
D.反映了民族革命斗争;现实融入幻想,景象丰富多彩
解析:选A。B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C项是现代荒诞派的风格;D项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风格。
归纳综合
一条主线: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两大根源: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与经济的巨大变化。
三个种类:诗歌、小说、戏剧。
四样风格: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荒诞派戏剧。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战争与和平》插图(教材P71)
(1)属性:图书插图,出自《战争与和平》。
(2)信息:反映了一场战争的画面,反映的是俄国军人奋勇向前冲锋的场面。深层信息反映俄国人民反抗法国侵略的战争场景,体现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3)价值:对学习和研究《战争与和平》这部作品有重要价值。
2.高尔基(教材P72)
(1)属性:人物图片。
(2)信息:反映高尔基满脸沧桑,穿着普通。深层信息反映高尔基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为其创作提供了大量详实的下层人民的生活素材。
(3)方法:注意面部及穿着等方面的信息。
(4)价值:对学习和研究高尔基的作品内涵有很重要的价值。
【史料★应用】 《战争与和平》评价
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斯特拉霍夫对《战争与和平》的评价
透过斯特拉霍夫的话,你对《战争与和平》有什么认识?
【全解全析】
审材料 对《战争与和平》的评价
审设问 本题主要是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归纳
扣教材 与《战争与和平》相关的内容
条理作答 《战争与和平》艺术成就卓著。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有力的拓宽了长篇小说表现生活的幅度,并在传统史诗体小说和戏剧式小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形式。小说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同时,小说时代感强烈,它虽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因此,《战争与和平》无愧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列宁语)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高尔基作品简介
《在人间》描绘阿廖沙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
《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在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附:课内答疑站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73)
请思考:巴尔扎克为什么要创作《人间喜剧》?
提示:宗旨是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巴尔扎克力图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用小说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道现象,揭露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腐朽而丑恶的本质,描绘法国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在其宗旨指导下,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愿。
二、自我测评(教材P73)
1.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
提示:拜伦创作了大量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出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以长诗《唐璜》为例,这部作品内容丰富,气势宏伟,批判锋芒犀利无比,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雪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通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两人都经历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革命高潮,都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运动,以诗篇为武器,鼓舞各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2.以《人间喜剧》为例,简析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提示:背景:19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社会矛盾逐渐尖锐化。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逐渐巩固和社会财富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则是广大人民迅速陷入赤贫。这种矛盾在文学艺术上仅仅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呐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鞭挞资本主义罪恶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影响: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它的经典作品,不仅是人们认识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而且为人类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瑰宝。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批判现实主义未能指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他们“批判现实”,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3.为什么《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提示:《战争与和平》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
4.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提示:贝克特所表现的荒诞,实质上也就是克尔恺郭尔所说的“绝望”。这种哲学意义上的荒诞之所以产生,乃是因为人类出于理性总是严肃地选择有意义的生活,而世界总是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怀疑这种意义,怀疑理性,但又无法放弃对有意义的理性的追求,于是构成永恒的冲突,特别是在现实生活危机重重的时代,这种荒诞感会比一般时期更为突出。借用该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评语即“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