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第二十课 西学东渐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二十课
西学东渐
教材研读学案
要点轻巧突破
教材研读学案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____________ 前后,外国______________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
(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2.目的:为了解_______,抵御__________。
鸦片战争
资本主义
西方
外来侵略
3.概况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他命人译出《__________》和
编译《___________》。
(2)魏源:编成《______________》一书,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主张。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各国律例
四洲志
海国图志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4.意义
(1)“___________”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___________。
开眼看世界
思想主流
图文探究
仔细观察右图书影图片。
结合教材中的知识,你知道
该书的作者是谁?体现了作者什么基本思想?你对该书作怎样的历史评价?
提示:该书的作者是魏源,上述引文阐述了作者“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基本思想。该书开启了知识分子和有志之士的思想,开始了学习西方的探索,开始正确的认识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关系。
二、体用之争
1.背景:19世纪60~90年代,围绕是否要兼采_____________变革救世的问题,洋务派和顽固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表现
(1)洋务派:倡行“______为体,___________”,认为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只有采用西方的___________,才能“________”、“求富”。
西方文化
中学
西学为用
实用科技
自强
(2)顽固派:坚守“________”的精神堤防,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支持者。王韬、__________是这一派人物的代表。
4.评价
(1)体用之争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____________的层面。
夷夏
郑观应
物质文化
(2)冲击了传统“_____________”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维新思潮
1.背景
(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形成。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汇聚成一股思潮。
夷夏之辨
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
2.代表人物
(1)康有为
①开设___________,聚徒讲学,宣传维新改革理论。
②撰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托古改制,传播西学。
(2)梁启超:积极宣传_________思想,用进化论阐述___________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万木草堂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民权
君主立宪
(3)谭嗣同:批判____________、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_____________。
(4)严复: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了中国如能顺应“天演”的规律,实行变法维新,就会由弱变强,否则就将亡国灭种或被淘汰的道理。
3.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1)主要内容
①要不要______________。
专制君权
男女平等
维新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_____________制度。
③要不要废“______”、提倡西学、改革_______制度。
(2)影响
①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________________运动。
②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君主立宪
八股
教育
思想解放
思考探究
著名学者胡适的原名叫胡嗣穈,后来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的“适”字,改名为胡适。(1)这说明当时胡适已接受了什么思想?(2)这种思想是由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
提示:(1)生物进化论思想 (2)严复
要点轻巧突破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活动、著作、影响、共同点
代表人物 重要活动 代表论著 影响 共同点
康有为 开办学堂、研究维新理论、撰写书籍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梁启超 宣传民权思想和君主立宪 《变法通议》 维新派的宣传家
谭嗣同 抨击纲常礼教,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倡导男女平等 《仁学》 批判纲常礼教最为激烈
严复 翻译西方书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天演论》 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的第一人
针对训练1 (2009年高考广东单科卷)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 二字。”省略的两个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解析:选D。西学的传播应该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应该是西方的民权。
全面认识“中体西用”思想
1.“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洋务派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先进科技是巩固根本的手段。这一思想的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2.“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但是洋务派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西学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30多年的洋务运动以破产告终。
3.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撞,最终为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但是它所起的承上启下和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是不容抹杀的,因而不能简单地对它予以否定。
针对训练2 (2010年豫东高二检测)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
A.清朝封建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统治 养兵练兵之法
解析:选A。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张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显然,他裱糊的“屋子”是清朝封建制度,所用的“材料”是西方先进科技。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1)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说明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2.成因
(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他的新思想。
(2)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3)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
(4)康有为本人是一位文学大师,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更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
(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
针对训练3 (2009年高考浙江卷)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解析:选C。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
归纳综合
一个核心:西学东渐。
两大重点:由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西方制度。
三大主要阶段: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
四大主要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万木草堂旧址(教材P85)
(1)属性:实物图影,反映的是康有为在广东广州曾讲过学的万木草堂旧址。
(2)信息:反映了康有为曾在此聚徒讲学,深层信息反映了康有为研究宣传维新变法理论,从而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的理论依据,即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3)价值:对学习研究康有为的活动有重要史料价值。
2.《天演论》译文手稿(教材P85)
(1)属性:手稿书影,反映了严复的《天演论》译文手稿。
(2)信息:反映了严复深厚的西学修养,深层信息反映了严复借用进化论的原理,宣传变法维新,为维新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3)价值:对学习研究西方文化有重要史料价值。
【史料★应用】 西学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对于西学能不能学?学习西学是否合理?学习西学应该学些什么?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一直存在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给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从之,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至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请回答:
(1)分别概括甲、乙、两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
(2)分别指出甲、乙、丙三人的合理之处。并以事实说明之。
(3)如果甲、乙、丙三人各代表中国的某一派别,那么他们各自代表哪一派别?
(4)根据丙的观点,某学校准备就此开展一项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研究性课题。
【全解全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了对待西学问题的三个观点
审设问 本题以甲、乙、丙三人对西学的不同态度为切入点,在阅读分析甲、乙、丙三人主张的基础上,概括对西学的态度和探讨其合理的地方,并指出甲、乙、丙三人所代表的派别。这就考查了概括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类比的能力。最后一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考查探究创新的能力、答案不唯一。
扣教材 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的思想
条理作答 问题 甲 乙 丙
(1) 反对学习西学 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但不学习西方的制度 既要学技术,也要学制度,广泛地学习西方
(2) 古代中国先进,周边国家落后,例如隋唐时期 我们的“器”传到西方去了。例如四大发明的西传 “西学中源说”危害大。如反对西学,故步自封
(3) 顽固派 洋务派 维新派
(4) “西学中源”说的来历和危害等(其他课题亦可)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林则徐著作
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附:课内答疑站
一、解析与探究(教材P86)
请结合时代背景,对“西学中源”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内涵进行分析评价。
提示:“西学中源”就是认为西方现有的先进科技实际在中国古代都早已有之。
(1)19世纪40~80年代,顽固派以“西学中源”说作为反对西学的武器,是一种盲目自大和保守的思想观点。
(2)洋务派以该学说作为倡导西学的依据,反映了他们的体用观,对于减少变革阻力,推动向西方学习,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表现出人们对西方文明认识的模糊。
(3)19世纪90年代,“西学中源”说以中国封建制度对抗维新变法运动,成为顽固旧势力反对维新变法思想的武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二、自我测评(教材P86)
1.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提示:(1)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2)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倡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初支持“中体西用”学说,后来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4)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2.简述维新思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提示:(1)主要内容:①要求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②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④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2)历史影响:维新思潮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