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3:第一单元第五课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3:第一单元第五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18:3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五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五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教材研读学案
要点轻巧突破
教材研读学案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时代背景
(1)明代晚期,以____________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社会风尚在_______________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程朱理学
商品经济
2.思想主张
(1)对___________大加鞭挞,否认_______学说的万世之至论。
(2)提倡个性解放,提出男女平等。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程朱理学
孔孟
图文探究
有一次,李贽寄住在朋友家,
朋友的弟,弟耿定向是位大官,
李贽给他写了一封长,达万字的信。揭露他言行不一,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还不如市镇田野的普通人。还说耿定向与普通人一样,买田置地,读书考取功名,做官求职,谋福于子孙。种种日常生活,都是为自己打算,没有一丝一毫是为别人考虑的。然而自己却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大家,忽而怜悯东家没饭吃,忽而想到西家没衣穿,等等。李贽写的这封信,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提示:李贽在信中讽刺、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反映了明后期,社会政治腐败,官场污浊,道学家伪善的黑暗现象。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
2.共同特征: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___________,倡导“___________”,要求____________、平等、民主,具有批判、务实精神。
宋明理学
经世致用
个性解放
3.王夫之: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__________思想体系。强调“___________”,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4.黄宗羲:在《________》篇中指责专制暴君政治;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言论自由,建立_____________。
唯物主义
理在气中
原君
监督机构
5.顾炎武: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唤,致力于社会变革,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天下郡国利病书
6.评价
(1)经世致用思潮开清代___________之风气,为后世_______________的学风提供了思想源泉。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冲击,具有________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考证学术
理论联系实际
启蒙
要点轻巧突破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
政治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共同点 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批判继承儒学,构筑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黄宗羲 激烈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经世致用、“工商皆民生之本” 继承“民本”思想,批判“君为臣纲” 《明夷待访录》
政治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经世致用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 《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 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所得私有,而应当是耕者有其田 经世致用 反对天命论、天知论,建立唯物主义体系 《读通鉴论》
针对训练1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  )
A.经世致用思想       
B.批判君主专制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解析:选A。本题考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从题干“更趋实事求是”等信息可判断是“经世致用”的思想。
明清之际对儒家的批判思想产生的因素
1.经济因素:一方面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是“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因素: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了人的个性,摧残了人们的思想,启蒙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
4.政治因素: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
针对训练2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股反封建的思潮,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治腐败
B.人民的反抗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的因循守旧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是因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盛行拜金主义,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专制腐败的王朝政治、因循守旧的程朱理学都与经济的发展相悖,故根本原因是C。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清初黄宗羲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他们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针对训练3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性在于(  )
A.反对封建私有制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C.反对中央集权的制度
D.要求建立平等的社会
解析:选B。“天下非一姓之私”意即天下不是皇帝一家的,明确表达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主张。
归纳综合
一位“异端”:李贽。
两个背景: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商品经济下的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受到猛烈冲击。
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
四大思想特点(见要点三的“归纳概括”)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材P19~P21)
(1)属性:人物图片,当代人绘制。
(2)信息:反映了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反映了四个人物都是南方人。
(3)方法:注意观察四人的籍贯等信息。
(4)价值:对学习和研究明末清初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有很重要的价值。
2.《明夷待访录》书影(教材P21)
(1)属性:图书书影,现代人拍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著作。
(2)信息:书的流传本身就反映了该书的影响很大;再现了黄宗羲的思想。深层信息反映了明末清初的政治、思想等状况。
(3)价值:对学习和研究黄宗羲的思想有很重要的价值。
【史料★应用】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请回答: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全解全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明清之际思想家反思。
审设问 第(1)问结合时间“明清之际”,再联相关内容作答;第(2)问结合“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归纳;第(3)问结合思想家们的思想回答。
扣教材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及其思想。
条理作答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顾炎武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小时候,由于家庭的缘故,顾炎武被送给他的叔叔抚养。叔叔婶婶对他很好。不幸的是,叔叔很早就去世了,小顾炎武只好由婶婶抚养成人。婶婶出身书香门第,喜欢读书,有学问,而且对顾炎武也十分疼爱,为了教育顾炎武,婶婶经常给顾炎武讲历史故事,教顾炎武读书、识字。
聪明的顾炎武在婶婶的悉心教育下,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受到了邻居的夸奖,年幼的顾炎武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婶婶及时发现了顾炎武的这种思想苗头,让顾炎武背诵宋朝刘基写的《卖柑者言》这篇文章。然后,婶婶问:“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顾炎武说,文章揭露了某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华而不实。婶婶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一个人刚刚有了一点进步就骄傲自满,满足于一知半解,这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又有什么区别呢?”顾炎武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顾炎武谦虚谨慎,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家。
附:课内答疑站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22)
 请对照以上材料思考,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对正统儒学的批判与超越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和脱离实际的学风,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使得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
二、解析与探究(教材P22)
 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何异同?
提示:同:他们都认识到了人民的作用,所以都认为民为邦本。都主张善待民众。
异: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社会发展的阶段不同,对社会历史现象的认识不同。上古重视“民”,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帝王的统治;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则包含有一定的“民主”成分,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
三、自我测评(教材P22)
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主要包含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意义?
提示:包含的内容主要有:(1)否定孔孟权威,鞭挞程朱理学;(2)指斥道学虚伪,强调个性发展;(3)指出世界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否定“天理”的存在;(4)关注社会现实,主张学以致用;(5)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6)批判君主专制;(7)主张限制君权,建立监督机构。
进步意义:(1)否定传统的专制权威,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2)对世界本原的探讨,有利于推动对世界本质的认识;(3)强调个性发展,有利于人们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4)主张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现实,有利于求实、务实的学风和社会风气的形成;(5)批判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同情下层民众,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为后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准备了条件;(6)主张“工商皆本”,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
2.上述思潮与传统民本观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变化: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意义:“工商皆本”主张的提出,适应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