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 必修3:第3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人教版 必修3:第3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18:4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单元优化总结
单元优化总结
知识体系总览
单元要点整合
单元检测评估
知识体系总览
单元要点整合
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先秦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它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战国时期,屈原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离骚》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汉朝 汉朝最盛行的文学体裁是赋,著名的汉赋作家有司马相如、张衡等
唐朝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极为丰富,最著名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
宋元 宋代文学的标志是宋词,著名的词作家有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元朝文学的成就是元曲,著名的元曲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等
明清 明清时期,小说种类繁多,各种体裁的小说蓬勃发展,出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名篇
1.奴隶社会时期的《诗经》,其中一些诗表达了奴隶反抗压迫的强烈要求。
2.战国时屈原的《离骚》,抒发了作者希望楚国改革富强和对遭受排斥的强烈不满。他创造“楚辞”体,也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3.汉赋,是一种新型文学体裁,词藻虽然华丽,但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乐府诗由民歌加工而成,语言清新、感情真挚。
4.魏晋南北朝时,士族统治腐朽,陶渊明厌恶官场腐败创作了田园诗,北方的民歌则刚劲质朴。
古代文学的鲜明时代特色
5.唐朝前期强盛,经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社会动乱,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分别是这种情况的具体反映。唐宋散文气势雄伟,与魏晋以来的“靡靡之风”截然不同。
6.由于城市经济的繁荣,作为短篇小说前身的传奇文学出现。两宋民族关系复杂,陆游的诗,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与这种背景密切相关。
7.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很多著名的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败落,鞭挞封建礼教的虚伪、科举制度的腐败,歌颂人民的反抗精神。
1.汉字的起源及演变:汉字起源于六千多年前的原始图画。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书法艺术
(1)楷书艺术: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著名书法家有魏晋钟繇、的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2)草书艺术: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草书名家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古代中国的书画成就
(3)行书艺术: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名家有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北宋的苏轼,元朝赵孟 ,明代文征明等。
3.绘画艺术
(1)原始社会时期,出现了彩陶画、岩画等绘画形式。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战国时期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绘画门类丰富。
(2)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山水画、宗教画、人物画等盛行。
(3)两宋时期,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风俗画是当时画坛最大亮点,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的画种。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单元检测评估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