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八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课堂探究讲义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八课
古
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四大发明
1.造纸术
(1)发明:____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2)改进:105年东汉____改进造纸术,人称“______”。
(3)意义:是________的一次伟大革命。
西汉
蔡伦
蔡侯纸
书写材料
2.印刷术
(1)出现: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2)发展
①宋代是________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________技术。
②北宋平民____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3.火药
(1)中国古代炼丹家在________时发明了火药。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____ 。
(3) ____在军事上广泛使用了火药。
雕版印刷
彩色套印
毕升
炼制丹药
军事
宋朝
4.指南针
(1)发明:在中国战国时发明的“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2)应用: ____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司南
北宋
社会连接
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是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中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四大发明是中华古代文明的象征。四大发明问世后,逐渐向世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四大发明对今天“科教兴国”,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新型国家有重要启示。
古代中国的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和医学成就
1.《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约成书于____,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以____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东汉
计算
(2)珠算
①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算筹演变成为算盘。明清时期,随着____的繁荣,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②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 ____ 、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2.《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古代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________的记录。
(2)战国时期的天文学家石申,用________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后人辑成《石氏星表》。
商业
日本
哈雷彗星
赤道坐标
(3)天文观测仪器: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____ 、简仪等。
3.《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________,商朝改进为“殷历”。秦汉以后,我国历法越来越精确。元朝时,郭守敬编订《______》。
(2)农书
①《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和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②《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夏小正》
授时历
《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
浑仪
4.《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__________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明朝医药学家______写成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黄帝内经》
李时珍
图文探究
浑仪是我国古代一种测定天体位置的坐标仪器。古代中国在宇宙结构学说方面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大地是球形,外面是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宣夜说”(天是无边无际的气体,日月星辰在气体中飘浮游动)。请指出上述哪一种学说对于古代天文观测的意义最大?
提示:“浑天说”。赤道坐标、《石氏星表》、浑仪和简仪都与“浑天说”有关。
归纳综合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中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向东向南传播到朝鲜、日本、越南和印度等国;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扩展到欧洲,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一、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
发明过程 外传概况
造纸术 西汉前期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4世纪传到朝鲜,后传到越南、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约12世纪传到欧洲、非洲
火药 唐朝中期书籍中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末火药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欧
指南针 春秋战国时期发明;宋代广泛用于航海交通 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
印刷术 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 15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二、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4.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药学等方面。
【探究热点考向】
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四大发明
例1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北宋时京城出现了大量议论时政的雕印文集,欧阳修深恐流传开来对朝廷统治不利,因此上疏请求政府规范管理。这反映了宋代由于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到政府管理,因此D项符合题意。宋代虽然已发明了活字印刷,但材料并没有体现出活字印刷的普及,由此排除A项;材料能体现出政府管理书籍出版,但不能体现出“有效”管理,由此排除B项;材料的中心思想并非民族关系,因此排除C项。
【答案】 D
【解题技法】 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点】 材料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技巧分析】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分析。比较分析四个选项,排除与材料明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选项。
(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义;注意材料中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以全新的视角考查我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例2
(2011年烟台统考)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主持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说明( )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 ②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③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通过天文历法的知识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关键是要准确理解科技与农业的关系。由右图可知,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为了发展农业,而“重农”又是为了巩固统治。
【答案】 C
【探究史料研习】
印刷术的发展及影响
材料1:唐朝印刷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
材料2: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刷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3: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思考】 (1)材料1画面精美,在当时采用了什么印刷技术?
(2)材料2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从材料中找出你的判断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
【提示】 (1)雕版印刷术。
(2)活字印刷术。新印刷术、个别文字方向颠倒、排版疏忽。
(3)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一、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其方法是:用一块薄而平整的胶泥刻字,使字画凸出,每字单独一印,用火烧硬,既而成一个个的活字。常用的字多制一些备用。另外设一块板,板
上均匀敷以松脂、蜡、纸灰等合成的胶黏物品。排版时,根据要印的文告逐一捡出每一个字,放在铁板上,紧密依序排列。印刷时,把铁制的框子放在铁板上,界起来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版,使胶黏物品熔化,然后再用另一平板在上面压,以使每个字平整为度,等到冷却后就坚固了。坚固后,即可付印,印数百份,迅速无比。用毕,再用火烧铁板,即可将字拆下。为了提高印刷速度,毕升采用两版交替使用的办法,一版印刷,一版排字。
二、张衡发明地动仪
2011年初始,地球忽然狂躁不安起来。1月1日智利中部发生7.1级地震;2月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了6.3级地震;3月10日我国云南盈江发生5.8级地震;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积极救灾。而在古代中国,张衡发明了一种测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中国古代发明发现纪念银币,右图为其中的一枚。这枚银币图案的主体为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银币的图案设计尊重了上述记载。
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P37)
谈谈四大发明如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提示:当四大发明传到西方后不久,西方国家开始发生社会转型性的演变,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撕裂原本就不稳定的欧洲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因素正在不断萌生滋长。中国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推动了这一进程的演进,为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本课测评(教材P41)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过哪些贡献?
提示: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欧洲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整体。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三、学习延伸(教材P41)
古代科技对现代还有影响,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中国古代科技影响的事例吗?
提示:如中医、中药、农历、纸等。因为学生生活环境不同,事例可能大不相同,鼓励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