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课件】人教版 历史 必修3: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课件】人教版 历史 必修3: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18: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课堂探究讲义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的_________、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1956年初,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
2.目的:为了调动_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3.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生活方式
知识分子
4.概况
(1)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_____问题上“百家争鸣”。
(2)特点:基本性、长期性。
(3)成就:话剧《茶馆》、历史剧《蔡文姬》、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4)影响: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学术
社会链接
“双百”方针的提出,体现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体制下,在特殊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国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一种新的尝试。它包括对科技、学术和文艺创作自由的倡导,但没有采取法律条文的形式来保证文艺和学术的自由。后来,随着“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这一方针未能坚持和执行。
曲折的年代
1.背景: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2.表现
(1)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__________问题,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一些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批判。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________》等都遭到错误批判。
阶级斗争
早春二月
3.危害
(1)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思考探究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
整风报告会上的讲话
上面材料的观点符合“双百”方针的精神吗?为什么?
提示:不符合。上面材料中,毛泽东将艺术划分为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已不是提倡百花齐放。“双百”方针受到严重损害。
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
(2)邓小平指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________服务。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3)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_____”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社会主义
四美
2.表现
(1)出现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_________”,以及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还有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2)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__________正走向世界。
伤痕文学
中国文化
图文探究
右图是“五讲”“四美”组成的文明公民
树。,“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
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
“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行为美”。
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
设是在什么背景下开展起来的?
提示: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加强纪律,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等,以“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
归纳综合
“双百”方针指的是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它是要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推动中国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文革”结束后,中国文艺再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双百方针”是指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
3.“文化大革命”导致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文革”结束,中国文艺再次呈现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
4.毛泽东思想内容丰富。“双百方针”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文化工作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革”结束后,出现的文艺春天
综合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内涵
【探究热点考向】
(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例1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双百”方针的概念。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其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鼓励科学理论领域百家争鸣,文艺创作领域百花齐放。D项体现了这一方针。A、B两项明显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则是“文革”时期盛行“阶级斗争”文艺的具体表现。
【答案】 D
【解题技法】 运用史实支撑法解答选择题
 史实支撑法就是利用所掌握的史实来说明历史现象或者论证历史结论的一种分析、判断、论证的思维方法。
1.适宜运用此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常见的设问呈现方式主要有“主要依据是”、“主要表现是”、“文中所说的‘……’是指”、“所说制度(政策、朝代等)是”、“能论证(佐证、说明、表明、反映)……的是”、“图中的信息(事件、现象)是指”、“历史时期(历史阶段)是”、“背景(原因、条件、因素)是”、“正确或错误的是”等。
2.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首先要审好题目的求答项,根据设问要求,迁移相关的历史知识,化不熟悉的知识为熟悉的知识,逐项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011年苏州市高二统考)
右图是我国一著名作家的肖像。
他曾经写过一篇寓言诗,内容
是一只蝉从早到晚在树上发着
震耳欲聋的叫声,无论早晨还
是晚上都是一个调子,而它自
豪的正是“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
以全新的视角考查“双百”方针贯彻中的曲折
例2
然而,八哥却忍无可忍了:“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因为这首诗他被错划为“右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
A.这位作家的作品违背了当时的“双百”方针,所以受到批判
B.这位作家出现这种遭遇的原因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
C.当时中国的“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文学艺术界受到鼓舞
D.当时中国受到推崇的作品是《北国江南》《早春二月》这样歌颂祖国的作品
【解析】
选项 结论 理由
A × “双百”方针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作品并没有违背这一方针
B √ 从题干信息可知,当时中国正是“文革”时期,此说法正确
C × “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此时“文革”尚未开始
D × 《北国江南》《早春二月》这两部作品在当时同时受到批判
【答案】 B
【探究史料研习】
“双百”方针的影响
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其中故事片有17部,不到一个月,观众达1.2亿人次。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但1969年建国二十周年时,全国各地上演的只有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交响音乐《龙江颂》《杜鹃山》等“样板戏”。
【思考】 (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2)从材料反映的前后变化中,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提示】 (1)1959年“双百”方针得到贯彻,电影界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文革”期间,林彪、江青一伙破坏文化事业,抛弃了“双百”方针,造成了文艺舞台“样板化”,一花独放,百花凋零的局面。
(2)从前后的变化可以得出,国家政策对文化事业的影响十分巨大,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妨碍文化的发展。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大众电影“百花奖”
右图是第29届大众电影
百花奖颁奖典礼上,成
龙等国际知名演员走过
红地毯的情景。大众电
影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简称“百花奖”。百花奖以盛开的百花取名,象征影坛百花齐放,春色满园,鼓励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好影片。百花奖以百花女神雕像作为自己的奖杯。
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P98)
 (1)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
(2)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合适吗?为什么?
提示:(1)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全盘否认建国17年来的文艺成就,使样板戏“一统天下”,是“左”倾错误路线在文艺工作领域中的一个反映,违背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2)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各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千差万别,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文化程度及欣赏口味也都不一样,人民群众客观上要求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文艺作品,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因而独唱“样板戏”违背了国情,是“左”倾思想的表现之一。
二、本课测评(教材P99)
 结合史实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提示:“双百”方针提出后,由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主持召开了关于遗传学的座谈会,讨论的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与李森科学派之争,双方主要代表人物都出席了会议,会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次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实质上否定了苏联模式,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文学艺术领域硕果累累,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方面的创作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如《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及《三里湾》等文学作品,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三、学习延伸(教材P99)
提示:(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