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课件】人教版 历史 必修3:第二十一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课件】人教版 历史 必修3:第二十一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18: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十一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课堂探究讲义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二十一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人民教育的奠基
1.拉开序幕:1949年底,第一次__________工作会议召开。
(1)内容
①建立_________事业。
②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__________开门,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2)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国教育
人民教育
广大工农
2.教育方针:使受教育者在_____、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3.采取措施: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_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4.取得成就
(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体系。
(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_________的建设人才。
德育
半工半读
国民教育
德才兼备
社会链接
201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
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1)很多师生都被卷入“_______”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
(2)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___________”,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2.影响
(1)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__________大大下降。
(2)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扫四旧
工农兵学员
文化素质
图文探究
右图是人民欢送工农兵学员上
大学。1970年6月27日,中共
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招生办法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全国首批招收的工农兵学员共4万余人。上述现象反映了“文革”时期教育的发展有何特点?
提示: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教育的复兴
1.原因:“文革”结束后,________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______。
2.教育改革
(1)“文革”后: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倡导尊师重教。
(2)改革开放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3)20世纪80年代
①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________,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邓小平
教育
现代化
②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______________。
③中等、高等教育改革。
(4)20世纪90年代
实施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计划。
3.教育投资:在实行国家拨款同时,倡导社会力量办学,启动____________。
4.边远和落后地区教育:加大_________教育发展力度;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义务教育法》
“希望工程”
西部地区
社会链接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建设人才。“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中国教育事业重新获得生机。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归纳综合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一、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奠基阶段 新中国成立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教育事业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动乱阶段 “文革”期间,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
复兴阶段 “文革”结束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教育重新获得生机。“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考查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成就
【探究热点考向】
(2011年泰安市统考)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例1
【解析】 本题以中国教育方针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把握宏观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答案】 D
(2011年曲师大附中调研考试)下列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大跃进”的年月获得了突破性发展
B.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遭到破坏
C.“文革”时期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D.“文革”期间学校秩序混乱,但整个民族的素质大大提高
综合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例2
【解析】 
选项 结论 理由
A × 在“大跃进”的年代,各地出现了“教育大跃进”,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B × 20世纪60年代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教育事业进行了调整,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 “文革”时期,教育受到严重破坏
D × “文革”时期,教育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答案】 C
【探究史料研习】
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的成就
【思考】 上述图片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 (1)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2)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3)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希望工程”
右图是“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和希
望工程的形象代表——苏明娟。1991
年5月,7岁的苏明娟在上课时被采访
的记者拍到。记者把这幅照片配上
《我要读书》的标题发表,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苏明娟考上大学。2008年7月,她从安徽大学毕业,被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录用。
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P100)
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为什么得到较快发展?
提示:(1)发展表现:小学、中等及高等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校数量成倍增长,尤其是小学和中等学校增长较快;在校生人数成倍增加,远远超过旧中国的在校生人数。
(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真正回到人民手中;人民政府根据国情,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二、本课测评(教材P103)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我们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提示:(1)历程:开基创业,教育事业初具规模;探索道路上经历曲折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迎接挑战,各类教育成就辉煌。
(2)经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教训:坚持防止“左”倾错误的干扰。
三、学习延伸(教材P103)
分组调查收集你所在学校资料,举办一次班会,介绍你校发展的历史。
提示:去校史陈列室、图书室、上互联网查询有关学校发展历史,采访学校的老教师、老员工,作现场调查,设计、发放校史调查表等。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