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 说课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4 07: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5课 北伐战争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北伐战争》是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本课由“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三个子目构成,主要介绍了北伐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本课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且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但是深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学情,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了解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知道中共三大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
用精选史料做小组探究,培养史料实证能力。引导学生看书归纳基础知识,培养其分析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感悟国、共爱国军官为国民革命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国共兄弟“连心”、“齐心”、“分心”导致的不同结局,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
延迟符
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五、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在本课,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史料分析法、图示法和小组讨论法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2、说学法
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主,学生学习主要采取总结归纳法、分析提炼法、史论结合法。
教学设计
延迟符
说明《两只老虎》与《国民革命歌》的渊源
呈现歌词播放音乐师生共同演唱
引导学生通过歌词分析国民革命的目的
教学设计
新课
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延迟符



教学设计
【兄弟连心,共建军校】
【兄弟齐心,联合北伐】
【兄弟分心,反目成仇】
教学过程
国、共两种视角对比贯穿理性思考,提高学生多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成立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国民革命(1924-1927)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兄弟连心,共建军校】
思考: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什么?
启发学生思考,战争中拥有强大军队的重要。便于记忆和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
地点:
连一连:
黄埔军校总理
黄埔军校校长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延迟符
【兄弟连心,共建军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利用表格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列举开国十大元帅,加深学生对黄埔军校作用的理解。
贡献: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①多感官刺激,吸引学生。
②注重客观,旁白取自教材。
③确保史实,素材来源考究。
开始时间
对象
总司令
初期主要战场
重要战役
结果
设计意图:战争形势图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对战争进程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同时还能锻炼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兄弟齐心,联合北伐】
小组探讨:根据史料分析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其史料分析能力。
材料一: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先指向盘踞湖南、湖北一带的吴佩孚,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消灭张作霖…
材料二: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工人、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有力的支援了北伐战争。
实施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工农运动大力支援
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数前所未有。
1926年,湖南全省75个县中,37个县建立了农会组织,会员人数约有150万。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兄弟齐心,联合北伐】
材料三:著名的汀泗桥战役是北伐军攻克武昌的关键性一战。北洋军阀利用坚固的桥头堡垒为天然天蛰。负隅顽抗,阻止北伐军北上,吴佩孚亲自督战,处于劣势装备的北伐军第七军(李宗仁)、第四军(李济深)和叶挺的独立团(以共产党员为骨干)仅两万余人,经过八小时的浴血奋战,攻克固垒,敌军纷纷溃逃。我军将士也付出了重大牺牲。…这个独立团自攻下汀泗桥后,继又打下贺胜桥,乘胜直扑武昌城下,虽伤亡很重,但士气仍然锐不可当。——文强《我记忆中的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小组探讨:根据史料分析北伐顺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其史料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兄弟分心,反目成仇】
国民党右派屠杀共产党人
小组探讨:根据史料、图片分析北伐后期出现的问题的原因,培养其史料分析能力。
北伐后期出现了什么严重问题?
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中共党员奉党的命令撤离部队...我离开部队以后,一些留在六师的共产党员到湖南后遭到何健的清乡督办署疯狂迫害。第十八团连长雷鸣皋被逮捕枪杀,副团戴文被判处徒刑三年零六个月。第十七团营指导员戴世荣被迫躲避到邵阳乡间,不久也死了。——肖劲光《北伐纪实》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兄弟分心,反目成仇】
小组探讨:让学生理解东北易帜后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对内进行独裁统治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看书归纳概括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相关史实。
时间:1927年四月
地点:南京
领导人:蒋介石
政策:(1)“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
(2)继续北伐战争。
出示北伐之初,我们以一股革命热枕,服从中枢,拥护胡、汪、蒋的领导,完成革命大业,可说是出于赤城。到了共事日久,发现他们彼此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置国家利益于脑后的行为,始则忧虑,继则惋惜,终则彷徨。试想历年以来,数万将士断头流血,肝脑涂地,所换的徒为若辈植党营私、揽权窃位的资本,宁不令人痛心。
——《李宗仁回忆录》
东北易帜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重难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板书设计
【兄弟分心,反目成仇】
【兄弟齐心,联合北伐】
【兄弟连心,共建军校】
1931——1945 抗日战争
1946——1955 解放战争
思考:从国共关系的变化而导致了不同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国共关系,和则两利,分则两败
从吸取历史教训的角度,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方法
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1927年
国共合作
1924-1
黄埔军校
1924-5
北伐战争
1926-7
四一二政变
1927-4-12
汪精卫宣布“分共”
1927-7-15
国民党一大
南京国民政府
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