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三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堂探究讲义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三教合一
1.背景
(1)______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盛行,道教也在____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②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____化。
汉武帝
佛教
民间
本土
③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________”。
(3)唐朝
①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②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
三教合一
复兴儒学
图文探究
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和孔子
。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是指哪三教?这种情况的出现对儒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三教”指儒、佛、道。使儒学吸收了佛、道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
程朱理学
1.形成
(1)背景:北宋时,儒家学者开展了________、抨击佛道的活动。
(2)形成: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____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程颢、程颐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复兴儒学
佛道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提出“________”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
④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进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2)朱熹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________,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格物致知
三纲五常
3.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______”学派。
《四书章句集注》
朱子学
社会链接
从文明的传承视角看儒家文化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宋代理学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爱好和平”的内在精神。从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的视角,应注意分析理学的精神内涵。
陆王心学
1.陆九渊
(1)生活时代:南宋时期。
(2)思想主张
①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②强调“____________,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③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____就可得到天理。
宇宙便是吾心
内心
2.王阳明
(1)生活时代:明朝。
(2)思想主张
①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②在认识论上,提出“______”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影响: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致良知
伦理道德
图文探究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赏景时,朋友指着山中花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什么观点?在认识论上,王阳明提出了什么学说?
提示:(1)反映了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观点。,(2)王阳明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归纳综合
理学也是儒学,它是儒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充分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一、宋明理学的特点
1.宋明理学家们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经过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重视和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3.吸收了佛教、道教理论,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项目 二程理学 朱熹理学 陆王心学
对理的不同解释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先有理而后有物 主张理之源在于天理,人性与天理一致 “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格物致知” 内心反省
对理的共同认识 “理”或“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仁、义、礼、智、信
相同本质 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内在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探究热点考向】
综合考查宋代理学
例1
(2010年高考上海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 宋代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进而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这说明宋代的儒学家开始从万事万物的本源出发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A项并非儒学家研究的角度;B项为汉代儒学研究的角度;C项为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研究的角度。
【答案】 C
【解题技法】 选择题审题“三看三思”
1.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2.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考查陆王心学的内容
例2
(2011年曲师大附中期末考试)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解析】 本题从佛教禅宗的说教入手,考查学生对陆王心学内容的理解能力。
由上表可以看出,慧能与王阳明都是主观唯心主义者,二者的观点是一致的。
【答案】 D
项目
人物 观点 特点 实质
慧能 唯有心动 否定客观,强调主观 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 心外无物 否定物质,强调意识 主观唯心主义
【探究史料研习】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材料1: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
材料2:从永乐十三年(1415年)开始,明成祖亲自主持编纂了以程朱理学为规范的《五经大全》《四书大全》和《性理大全》共260卷,作为官定读本和朝廷科举考试的准绳,程朱理学发展到鼎盛阶段。
——岳麓书社《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思考】 (1)归纳材料1中朱熹的思想主张。
(2)材料2说明程朱理学的地位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提示】 (1)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明天理的途径是“格物致知”。
(2)地位:程朱理学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原因:①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②封建统治者为维护专制统治,以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使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一、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坐落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屏山南麓
,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与岳麓、嵩阳、石
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北宋末年,书院毁于兵火,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出任南康太守,重建院内的建筑,聘请名师,充实图书,亲临讲学,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于是书院的名声大振,宋时著名的哲学家陆九渊、明代学者王守仁等都曾在此讲学。白鹿洞书院就成为宋明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
二、王阳明与象棋
王阳明年少时,非常喜欢下棋,常常为此耽误功课。其父屡次责备他,但他总是不能改正,其父一气之下将象棋扔入河中。王阳明心受震动,顿时感悟,当即写诗一首表明自己的志向。“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日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他以诸葛亮自表,决心做一番事业,从此发愤苦读,学业大进,于明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
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P13)
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什么启发?
提示: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对我们的启发是:首先要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已的能力和学。
二、本课测评(教材P15)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2)人伦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3)认识论上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更好地理解天理,从而达到明德致善的目的。
三、学习延伸(教材P15)
进行一次课堂讨论,谈谈对宋明理学的评价。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它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又有哪些内容不科学和不正确?可以各抒己见。
提示:讨论时可参考以下观点:宋明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精神,在这些方面显示了其积极作用。但是,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作用;宋明理学作为唯心主义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是不科学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