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课件】人教版 历史 必修3:第十课 中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课件】人教版 历史 必修3:第十课 中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18: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十课 中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课堂探究讲义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第十课
中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演变
①起源:中国的文字起源于“________”。
②成熟: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____。
(2)特点: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
(1)阶段特征
①魏晋以前基本是自发阶段。
图画文字
楷书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________,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2)艺术形成
①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______的楷书各具特点。
自觉阶段
柳公权
②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魏晋以来,名家辈出,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东晋王羲之、唐朝______、北宋苏轼、元朝赵孟 、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颜真卿
名师点拨
中国书法艺术体现的特征
(1)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
(2)汉字书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
(3)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高度审美价值。
笔墨丹青中国
1.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1)起源:源于远古时代,其代表是彩陶画。
(2)成熟:标志是战国帛画《__________》、《人物驭龙图》。
2.特点:注重________,追求“得意忘形”。
3.发展
(1)魏晋时期
①特点: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人物龙凤图
写意传神
②代表:顾恺之留下了《________》《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2)隋唐时期
①特点: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②代表:展子虔的《______》;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__________》;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等。
(3)两宋时期
①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女史箴图
游春图
送子天王图
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②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__________》。
(4)元明清时期
①特点: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②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___________》、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清明上河图
牡丹蕉石图
图文探究
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历代书画家创作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其中不少既是精湛的艺术品,又是珍贵的文物。右图《清明上河图》(局部)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它不仅体
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的博大精深与秀丽景色,是世界文化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清明上河图》是哪一时期的绘画代表作?当时画坛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提示:宋代,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演变
(1)起源:中国戏曲从原始的____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____ 。
(3)元代:______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4)明代:戏曲流行甚广,尤其是____ 。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活跃。
②道光年间:形成“________”的局面。
歌舞
艺人
元杂剧
昆曲
徽汉合流
(2)形成: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新的剧种——京剧形成。
(3)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______
、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
③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_______等。
程长庚
黄梅戏
图文探究
右图为我国京剧的脸谱,京剧种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京剧融合了哪两种剧种?今天我们该如何使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提示:京剧融合徽剧与汉剧,今天要立足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创新,使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归纳综合
中国古代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一、我国古代的主要书体
主要书体 基本特征 书法家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有实用价值 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有审美价值 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赵孟 、文征明
二、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时期 特点 代表人物及成就
远古 起源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 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魏晋 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以形写神”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 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两宋 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是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 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王冕《墨梅图》徐渭《牡丹蕉石图》郑板桥《墨兰图》
【探究热点考向】
综合考查我国古代的书法成就
例1
(2010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平假名 あ ぃ ぅ ぇ ぉ が ぎ く け こ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书法艺术。根据对古代书法字体的理解和认识,可知表中的日文写法是仿自草书。A、B两项,王羲之和颜真卿擅长的是楷书和行书,且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C项柳公权擅长的是楷书,D项怀素最擅长的是草书,故选D。
【答案】 D
【解题技法】 选择题的常用解法
排除法,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去掉,进而得出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巧用排除法做选择题是提高做题效率的主要途径。排除法可以细分如下几类:
排“误”法 有的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或是不准确,或是不符合史实,或是以偏赅全甚至过于绝对,这样的选项可以直接排除,以缩小选择范围
排“正”法 有些选择题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此类选择题适用排“正”法,把说法正确的排除掉即可
排“异”法 有的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明显和题干规定的要求相异,甚至毫无关系,做此类题我们需要准确理解题干要求,通过仔细甄别,把这些相异、相左的选项排除掉
“混”排法 做一些比较复杂的选择题时,有时候一种方法很难奏效,这就需要对以上三种方法混合运用。只有这样,排除法才会释放出其巨大的能量,学生做题正确率也会随之大幅提升
考查我国古代的绘画成就
例2
(2011年皖南八校模拟)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第一集的片头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日常生活的繁华景象,此片头取材于当时的一幅著名绘画,该画可能是(  )
A.《女史箴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送子天王图》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古代中国绘画在各时期的代表作。
由上图可知,由于《水浒传》展现的是北宋景象,因此C项符合要求。
【答案】 C
【探究史料研习】
京剧艺术
材料1:为了适应戏曲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京剧吸收中国戏曲的传统角色划分,依照不同类型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与性格特征,从脸谱、服装、唱腔等方面将演员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称为四大行当。
材料2: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思考】 (1)据材料1,指出京剧人物类型与明清小说有什么关系?
(2)据材料2,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前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京剧的人物造型、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
(2)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一、“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在自己做官时,从后院的池边练字
,从池中洗笔,日久天长,池水都黑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二、京剧脸谱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凋,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京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戏曲舞蹈,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P46)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提示:(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测评(教材P49)
谈谈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
提示: (1)书法:魏晋以来,中国书法艺术臻于成熟。楷书方面,魏晋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草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及唐朝的怀素、张旭等都是草书大家。行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唐代颜真卿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2)绘画:战国时期绘画艺术走向成熟。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理论,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隋唐时期,注重吸收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活跃阶段,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三、学习延伸(教材P49)
阅读上面两首题画诗,谈谈文人画的精髓所在。
提示: 阅读感悟题目中所提供的两首诗,印证体味文人画的精髓:强调讲究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