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十四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课堂探究讲义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开眼看世界”
1.林则徐
(1)活动
①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_____,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②《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____________。
(2)评价
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________。
译馆
世界地理志
第一人
2.魏源
(1)著书: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2)主张:阐述了“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3)影响: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_________有重要启迪作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解放
社会链接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开眼看世界”,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同时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正视差距、不断学习,振兴中华。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_________的形势。
2.提出:以曾国藩、李鸿章、_______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3.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__________。
4.实践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_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
内忧外患
左宗棠
封建统治
近代化
思考探究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李鸿章
(1)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
(2)“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你认为“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1)腐朽的清王朝。洋务派。
(2)西方的先进技术等。顽固派的阻挠,腐朽的封建制度等。
维新变法思想
1.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和______________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3)主张
①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_制度。
(4)局限性: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中国资本主义
君主立宪
2.维新变法思想
(1)代表人物
①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撰写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抨击封建顽固势力。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2)实践:1898年,光绪帝实行______,但很快失败。
(3)意义
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________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变法
思想启蒙
图文探究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
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
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
几个读书人呼号
“变亦变,不变亦变”……
“改?!”一个苍老的声音,幽幽的,
却也
带点犹豫……
杀!!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日落紫禁城》
(1)“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
(2)“几个读书人”代表了哪些阶层的利益?他们是怎样改变中国命运的?
提示:(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2)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既要政治变革,又要救亡图强,两者结合起来。
归纳综合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以“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新变法为标志,不断探索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救亡图存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一、“开眼看世界”的核心内容、目的及影响
核心内容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目的 维护清王朝统治,抵抗外来侵略
影响 “开眼看世界”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索新知,开近代学习西方之先河
二、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1.把西方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根据,向封建正统思想发出挑战,这就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3.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践。
以全新的视角考查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探究热点考向】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卷)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例1
【解析】
选项 结论 理由
A × 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自强”、“求富”、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
B √ 由材料中的“商战”、“挽利权”等信息可判断此楹联与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相符
C × 康梁维新派的主张虽与题干信息类似,但不是最早的,排除C项
D × 民主革命派主张采用暴力手段实现革命目标,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答案】 B
(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以新课标理念考查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例2
【解析】
【答案】 C
【探究史料研习】
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思想主张的主要区别
材料1:六十年来,万国通商,中外汲汲然言维新,言洋务,言海防,或是古而非今,或逐末而忘本,求其洞见本原、深明大略者,有几人哉?……年来当道讲求洋务,亦尝造枪炮、设电线、建铁路、开矿、织布,以起而应之矣。惟所用机器,所聘工师,皆来自外洋,上下因循,不知通变。德相俾斯麦谓我国只知选购船炮,不重学艺。尚未知富强之本,非虚言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增订新编》
材料2:善夫张靖达公云,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仪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称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序
材料3:近者建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故徒糜巨款,无救危败……
——康有为《上皇帝第四书》
【思考】 (1)郑观应认为“洋务”存在哪些不足?
(2)依据材料1、2、3指出维新派和洋务派在政治主张上的主要区别。
(3)联系材料1、2,并结合所学简析郑观应思想的影响。
【提示】 (1)洋务派只知道单纯照搬某些外国制造技术,无法使中国富强起来。
(2)维新派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洋务派反对兴民权,坚持封建君主专制。
(3)郑观应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19世纪90年代,进一步发展为康梁维新思想,从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轶事
林则徐一生侍奉过三位皇帝,由26岁中进士起,历经嘉庆、道光和咸丰三朝,直到65岁逝世止,差不多当了40年官。他在两广、湖广、陕甘、云贵都当过总督,是个重臣,以办事认真负责而闻名天下,晚年曾被众大臣公推为求贤的首位候选官,可见声望之重。
除了禁烟这段历史外,他的擅长是治水。他在丹徒丹阳修过运河,在荆襄筑过堤、防过水。其惊人之笔是在充军新疆途中正遇上开封段黄河决堤,于是半路被截去主持治水,特许缓迟发配一年之久。到了新疆,伊犁将军立刻请奏皇帝,让林则徐勘办开垦事宜,三年之内开田竟达三万七千多顷。林则徐一生与其说是官运亨通,不如说是充满大起大落。他多次受罚,比如连降四级、五级。然而他的态度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鸦片战争是中西之间的武力较量和竞争。从来是朦胧一团的“泰西”,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是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曾经身为抗英主帅的林则徐,对这种压力目睹身受,终身不能忘怀。于是他在广东竭力买炮,买外国船,同时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把在广东搜集的材料给了魏源。魏源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林则徐处于风云漩涡的中心,率先“开眼看世界”。
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P69)
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提示:有一定道理,但没有看到二者的区别。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洋务派继承了这一思想,并付诸实践,开展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林则徐、魏源“师夷”的唯一目的是“制夷”,而洋务派“师夷”的目的首先是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才是徐图自强。 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二、本课测评(教材P71)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三、学习延伸(教材P71)
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
提示:该题目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讨论:(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与顽固派是一致的;(2)慈禧太后虽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但她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陈腐不化的,为维护统治,她也能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适度的革新。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