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1:第七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1:第七单元单元优化总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18: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单元优化总结
单元优化总结
知识体系总览
单元要点整合
单元检测评估
知识体系总览
单元要点整合
两极格局的演变
1.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代替;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告结束。
2.演变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瓦解 演变趋势
原因 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雅尔塔体系;美苏对抗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欧共体、日本、中国和第三世界崛起 世界格局多极化
“冷战” 政治 “杜鲁门主义”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
局瓦解 演变
趋势
“冷战” 经济 马歇尔计划——经互会 经互会解散 世界格局多极化
军事 北约——华约 华约组织解散
影响 美苏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既破坏世界和平,又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                 
(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例1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解析】 漫画所展示的是赫鲁晓夫在掰手腕中额头冒汗,说明优势在美方,故可排除A、C两项;D项“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也不符合漫画所呈现出来的双方的态势,故选B项。
【答案】 B
1.原因
(1)都处于美苏“冷战”的前沿阵地,因而,都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
(2)都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大力发展科技与教育。
(3)二战后,国际局势相对稳定,为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二战后西欧各国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共同原因和影响
2.影响
(1)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政治上,西欧、日本要求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3)冲击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下列对二战后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共同原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都得到美国大量经济援助
B.都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都在美国占领期间推行了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残存的封建因素
D.国际局势稳定,都有良好的客观环境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均为日本和西欧各国共同具备的条件,而C项仅符合日本。
【答案】 C
例2
二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
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
(1)阶段特征:中美关系处于对抗状态。
(2)主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在此期间,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侵越等,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第二阶段(20世纪七八十年代)
(1)阶段特征:中美关系缓和,结束对抗,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2)主要原因:①美国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国调整战略和对华关系。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③美国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人民的支持。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1)阶段特征: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2)主要原因:美国“和平演变”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扩大。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例3
【解析】 一个国家制定外交政策、采取外交行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国家利益。A项最能体现当时美国的国家利益。
【答案】 A
单元检测评估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