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鉴赏1.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湘美版(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美术鉴赏1.3《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湘美版(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10-24 08:2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
第三课
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
中文名称:蒙娜丽莎
外文名称:Mona
Lisa
尺寸:77×53cm
收藏:卢浮宫
?类型:油画
别名:《永恒的微笑》
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
感悟式鉴赏
形式鉴赏
社会学式鉴赏
比较式鉴赏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以及鉴赏
的角度与侧重点不同,美术鉴赏可分
为以下四类:
感悟式鉴赏
从鉴赏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
在欣赏过程中,鉴赏者可以任由思想驰骋。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于写意性和表现性的艺术作品。
蛙声十里出山泉
齐白石
中国画
感悟式鉴赏
墨点
蝌蚪
青蛙
墨线
泉水
流动
墨团
山石
峡谷
画面
狭长
水流无限
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
形式鉴赏
较为理性的侧重于对作品的线条、色彩、材料、构图、明暗、笔法、肌理、体量等形式因素的分析与鉴赏的方式。
形式的作用有两个:
一、表现意念;
二、显现自身特有的意味。(形式美)
《莲池

莫奈(法)
日式小桥
水平笔触
垂直笔触
色彩运用
形式鉴赏
秋的节奏
油画
(美国)波洛克
《红楼梦》人物
(近代)张明山
连环展开式构图
人物结构比例准确
敷色清丽
平涂
线条与色彩相互重叠渗透
九色鹿
敦煌壁画
(北魏)
连环展开式构图
人物结构比例准确
敷色清丽
平涂
线条与色彩相互重叠渗透
社会学式鉴赏
从社会大背景中去对作品的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鉴赏作品的方式。
适合再现性、故事性、情节性作品。
此图为画家教子习画的范本。(不同创作目的)
社会学式鉴赏
写生珍禽图
黄荃
(
五代)
《夜巡》
1638—1642
油画
(荷兰)
伦勃朗
社会学式鉴赏
伦勃朗由于《夜巡》创作不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改变了其辉煌的人生。
(社会背景影响)
比较式鉴赏
两幅或多幅作品比较着鉴赏的方式。
横向:同一主题、同一时代
纵向:同一主题、不同时代
比较
《宫女》
20世纪40年代
林风眠
丽人行
宫女
材质
皮纸
生宣
构图
长方形,空灵
正方形,饱满
线条
细劲圆转,舒缓
简练流畅,潇洒
色彩
明丽、清雅
忧郁、强调冷暗
人物
面目丰盈,秀美
修长变形,宁静
画风
格调高古
典雅的抒情
横向比较
《丽人行》
1941
傅抱石
丛竹
中国画

郑板桥
竹子
中国画
北宋
文同
纵向比较
文同《竹子》
郑板桥《丛竹》
构图
形象
笔墨
技法
理念
画风
性格
S形
长方形展开
倒垂竹,圆浑虬曲
迎风竹,瘦挺坚劲
深墨为面,淡墨为背
深墨为近竹,淡墨为远竹
清劲秀美、超尘脱俗
胸有成竹
胸无成竹
竹如我,我如竹
一枝一叶总关情
生动严谨,格调清雅
写实
写意
纵向比较
美术鉴赏既强调从形式出发
去欣赏,也强调对内容和主题进
行深入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在
鉴赏活动中往往是几种鉴赏形式
综合运用。
《蒙娜丽莎》
油画
1503-1506
意大利

·
芬奇
感悟
(感悟式鉴赏)
作品印象:
作品联想:
观察
(形式鉴赏)
形象:
构图:
空间:
形体:
色彩:
明暗:
探究
(社会学式鉴赏)
画家生平:
文化背景:
人物装束:
创作过程:
作品内涵:
比较
(比较式鉴赏)
横向:《春》
纵向:《苏珊·芙尔曼》
题材:
构图:
作品印象:
空间表现:
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做鉴赏分析。
▼《春》
1482
意大利
波提切利
横向比较
苏珊·芙尔曼
1620-1625年
(佛兰德斯)
鲁本斯
纵向比较
《蒙娜丽莎》
油画
1503-1506
意大利

·
芬奇
感悟
(感悟式鉴赏)
作品印象:
作品联想:
观察
(形式鉴赏)
形象:
构图:
空间:
形体:
色彩:
明暗:
探究
(社会学式鉴赏)
画家生平:
文化背景:
人物装束:
创作过程:
作品内涵:
比较
(比较式鉴赏)
横向:《春》
纵向:《苏珊·芙尔曼》
题材:
构图:
作品印象:
空间表现:
练习:
运用所学知识
做鉴赏分析。
感悟
(感悟式鉴赏)
作品印象:
作品联想:
观察
(形式鉴赏)
形象:
构图:
空间:
形体:
色彩:
明暗:
探究
(社会学式鉴赏)
画家生平:
人物装束:
文化背景:
社会基本价值观:
委托人:
创作过程:
作品内涵:
微笑很动人,这是一个安详,自信的古典女性形象。
这种微笑征服了几个世纪的人们,很多人都在这种微笑面前浮想联翩。
一位微笑的妇女。
金字塔形构图。
左边视点是
平视,右边是俯视。
造型比例准
确,半身像,双手
交叠在腹部。
过渡柔和,明暗转移法(或称渐隐法、晕涂法)。
深褐色为主色调。
发际线较高,额头较宽,没有眉毛,反映当时的审美标准。
文艺复兴盛期,16世纪初。
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世纪教会和宗教思想的控制,强调人本主义的思想。
商人乔康达及其妻子。
通过各种方法使模特摆脱丧子之痛,历时4年完成。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普通妇女的表现,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自身的尊重。
比较:
(比较式鉴赏)
横向:《春》
相同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不同点:《春》用中世纪的装饰
风格来展现,线条富有节奏感,
人物的形体美借助线条来表现,展示了充满着春的欢欣的天神形象,画面是略显悲愁的基调。
纵向:《苏珊·芙尔曼》
相同点:妇女半身带手像。
不同点:《苏珊·芙尔曼》是17世纪巴洛克
时代的作品,色彩灿烂绚丽,笔触自由奔放,
明暗对比大胆强烈,强调女性健壮的肌肤,
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对放纵的生命力的赞扬。
课后作业:
请用300字左右,运用两三种鉴赏方式分析和鉴赏清代画家朱耷的作品《荷花水鸟图》或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荷花水鸟图
(清)朱耷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