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课程标准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要点轻巧突破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教材研读学案
课外视野拓展
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教材研读学案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形成过程
(1)酝酿
①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________提出“__________台湾问题”的设想。
②1981年9月,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这些原则后来成为“__________”的基本内容。
周恩来
和平解决
一国两制
(2)形成:20世纪80年代,________全面阐述“一国两制”。
(3)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______保证。
(4)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_________。
2.内容:在_________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_________制度。
邓小平
宪法
指导方针
一个中国
资本主义
图文探究
仔细观察图片,它反映,的是邓小平在访问美国,邓小平在美国国会演讲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那么邓小平提,出了对台湾问题怎样的设想?
提示:邓小平访美在国会演讲时提出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台湾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条件
(1)中国_____增强,_________不断提高。
(2)“_________”构想的日渐完善。
2.香港回归
(1)经过
①1984年中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年7月1日零时,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国力
国际地位
一国两制
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
(2)意义
①洗刷了_________的百年耻辱。
②翻开香港历史新的一页,中华民族在祖国______ _______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3.澳门回归
(1)背景:《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为其提供了成功范例。
中华民族
统一
大业
(2)经过:按照1987年中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于________年12月20日收回澳门主权。
4.历史意义
(1)是“_________”构想运用的结果。
(2)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______________提供了借鉴。
关于澳门问题的
联合声明
1999
一国两制
历史遗留问题
图文探究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你认为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两岸关系改善
(1)停火: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_______________》,宣布了__________祖国的方针,同日,停止炮击_____,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
(2)交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_____、_____、 _____的限制放宽,两岸民间交流增加。
(3)会谈: _____ 年,在“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___”上达成共识。
告台湾同胞书
和平统一
金门
通邮
通航
通商
1992
一个中国原则
2.中共努力推进统一
(1)八项主张:1995年_______提出,强调“坚持__________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_____________》,以反对和遏制“_____”势力,促进祖国__________,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目前:两岸正常往来已成为时代发展潮流,民间交流日益扩大, __________加强。
江泽民
一个中国
反分裂国家法
台独
和平统一
经贸联系
要点轻巧突破
“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
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方针的意义
(1)它坚持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2)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为处理国家与地区间历史遗留问题和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
(3)它是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统一必须坚持的原则、方针和政策。
(4)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针对训练1 “一国两制”构想中的“两制”是指( )
A.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法律制度
C.两种经济制度 D.两种文化制度
解析:选A。“一国两制”构想中的“制”指的是社会制度,法律、经济、文化制度都是其组成部分。所以,B、C、D三项都不全面,正确答案应该是A项。
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
1.“一国两制”的前提与基础是:“一国”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主权不能分割。
2.“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
3.“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4.“一国两制”的“两种制度”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选B。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而不是“完全”自治权。
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1)经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保证。(2)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两岸历史文化传统、语言相同,经济贸易迅速发
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尤其是国民党、亲民党等访问大陆,使台湾人民对大陆的了解逐渐增多。(4)“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与成功实践。(5)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2.不利因素:(1)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益嚣张。(2)日本、美国等国际反华势力千方百计插手中国内政。
针对训练3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
①少数台独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
②少数外国势力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注意题目要求回答“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因。不放弃武力是因为台独势力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归纳综合
一个构想:一国两制。
两地回归: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性质区分: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教材P102)
(1)属性:人物情景图片,反映的是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2)信息:图片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升起,英国“米”字旗降下的情景,反映了中英两国代表正在交接香港政权。深层信息反映了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同时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价值:对学习和研究香港回归有重要史料价值。
2.台湾民众反“台独”的示威(教材P103)
(1)属性:人物情景图片,反映的是台湾民众反“台独”的示威。
(2)信息:图片反映了这次示威明确提出“反对台湾投靠美日”,衣服前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案说明大部分台湾民众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深层信息反映了台湾岛内存在着一股“台独”势力,但台独不得人心。
(3)方法:注意图片中的文字和人物胸前衣服上的图案信息。
(4)价值:对学习和研究台湾问题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
【史料★应用】 一国两制
阅读下列材料: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英国同意于1997年归还香港,联合声明圆满解决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问题,也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
(1)为了保持香港地区的永久繁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什么重要的主张?
(2)请你简单地解释这一主张的含义。
【全解全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了关于香港回归的问题
审设问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及其含义的理解和掌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扣教材 教材中“一国两制”的内容
条理
作答 (1)“一国两制”
(2)含义: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1.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情景
1982年,撒切尔夫人通过利枪利炮战胜阿根廷,夺取了马岛。接着,撒切尔挟马岛余威来到中国,找邓小平谈香港。她内心目的是什么?1997年以后继续统治香港,纵然不能,主权换治权,再不能,第三步棋,给你制造麻烦,让中国得一个烫手的香港。谁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却坚定而自信地坚持:1997年以后,香港绝对无条件归还中国,从此与英国一刀两断!
这一招却大出撒切尔意料之外,对这个日不落帝国的元首,竟有人敢跟她出如此狠招,还绝不许讨价还价,而且表现得如此自信,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于是撒切尔决心给这个“小个头的”中国领导人一点颜色看看,这时,邓小平悠悠地吸了口烟,慢慢地说出全世界都吓了一跳的话:“中国人穷是穷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掷地有声的话,让撒切尔夫人在走下人民大会堂台阶时,仍在回味,以至她心神不宁,摔了一跤!只好按邓小平的话来做了。
2.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的象征意义
(1)红色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底色一样,象征香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花中的五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区旗用红白两色作主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
(2)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上面绘有五颗呈弧行排列的五角星,象征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莲花、大桥、海水则象征着澳门的自然地理特点和和自然景观,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寄托着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定能保持稳定发展的美好愿望。
附:课内答疑站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104)
阅读这两首诗,体会诗人的感情,思考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历史原因。
提示:从诗句中不难看出诗人的感情,重要的是“体会”这种感情。这种感情主要是对故土的怀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历史原因”包括:内战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隔;一些国外势力阻挠中国统一,极力维持分隔的局面;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阻挠两岸的交流和统一。
二、自我测评(教材P104)
提示:概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及其历史影响。
“一国两制”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事求是地、科学地以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一国两制”是国家结构的一种新模式,它基本上是单一制,但具有复合制的某些特征,能够体现国家必须执行的职能,体现国家作为“缓和冲突”的“调停人”的作用。同时“一国两制”的构想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