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1: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同步课件】岳麓版 历史 必修1: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0-08 18:4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要点轻巧突破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教材研读学案
课外视野拓展
第 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26
教材研读学案
一、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方针。
(2)内容:毛泽东提出“_________”、“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影响: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______等17个国家建交。
独立自主
另起炉灶
苏联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在同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_______________、互不侵犯、____________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日内瓦会议: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__________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邻近国家
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
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干涉内政
五大国之一
②亚非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了“_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的圆满结束。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_________的成熟。
②它超越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求同存异
外交政策
意识形态
社会制度
图文探究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有哪些?
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使亚非会议得以圆满召开。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1)70年代,美国_____地位衰落。
(2)亚非拉____________在联合国的作用增强。
(3)中国在_____、 _____上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2.恢复: _____ 年第_____ 届联大。
霸权
发展中国家
内政
外交
1971
26
三、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建交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实行______政策,双方处于______状态。
② ______ 年代,中美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③ ______ 年美国总统__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敌视
对立
70
1972
尼克松
(2)建交:______年12月,中美发表《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2.中日邦交正常化: ______ 年9月,日本首相__________访华,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正常化。
3.意义:打开了_________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______建交的热潮。
1978
中美建交
联合公报
1979
1972
田中角荣
中国外交
中国
图文探究
仔细观察图片,反映的是1970年,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夫妇。请联系当时的背景分析,毛泽东此举透露出怎样的政治或外交信息?毛泽东作出此种政治决策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提示:(1)信息: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愿意同美国改善关系,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2)考虑: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即“_________、形式多样、讲求实效、_________”。
2.表现
(1)不断扩大同_____________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和加强同___________的关系。
(2)在_____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_____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
平等互利
共同发展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多边
2001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参加_______________的各项活动,促进其健康发展。
(4)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立场
(1)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奉行_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坚定不移地反对_____ ______,维护世界和平。
亚太经合组织
全面
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独立自主
霸权
主义
2.表现
(1)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________的外交格局。
(2)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如2001年成立了______________。
(3)2001年,中国加入《制止恐怖主义爆炸的国际公约》、《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积极开展“反恐”外交,与各国合作,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
全方位
上海合作组织
要点轻巧突破
顺口溜识记建国初和70年代中国主要外交成就
1.一条方针三句话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和平共处日内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会议。
3.求同存异坚冰化
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
4.26届联大笑开花
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5.中美、中日正常化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并分别与中国建交。
针对训练1 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解析:选A。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及其特点
1.关系:(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2)平等互利是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间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
(3)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原则,才能实现和平共处。
2.特点:(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针对训练2 下列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关系或特点的是(  )
①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目标的前提
②只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
③其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丰富
④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适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故排除含②的选项。
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成就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美国敌视和孤立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确立了“一边倒”的政策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20世
纪70
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争霸的形势 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得到改善
改革开放后 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出现,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不结盟政策,对外开放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针对训练3  胡锦涛主席的“和谐世界”理论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也是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外交工作的经验总结。以下外交政策和方针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的是(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方针
③“一边倒”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D。本题以热点问题导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和谐”的本意就是“和而不同”。
归纳综合
一条主线:新中国的外交。
两大原则:独立自主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个时期:建国初、70年代、新时期。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教材P115)
(1)属性:人物情景图片,拍摄于联合国第26届大会会场。
(2)信息:反映了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发自内心地开怀大笑,桌上有“CHINA”(中国)字样,会场其他代表也都在笑。深层信息反映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顺应民心,大势所趋,也反映了70年代美国强权地位衰落和中国内政、外交上的巨大成就,以及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3)方法:注意观察图片中人物神态和文字信息。
(4)价值:对学习和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的现场情景很有帮助。
2.中国代表和各国代表举杯庆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教材P118)
(1)属性:人物情景图片。反映的是中国代表和各国代表举杯庆祝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场景。
(2)信息:反映了中国代表身边有两位外国代表,都在会心地微笑着,中国代表的眼光面向前方,说明还有其他众多的外国代表正在举杯庆祝。反映了世界各国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支持和认可,深层信息反映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但入世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方法:注意观察中国代表的表情和目光等信息。
(4)价值:对学习和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很有帮助。
【史料★应用】 新中国外交
阅读下列材料: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内政的延续,还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上述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全解全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了三幅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图片
审设问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外交成就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与理解能力。在解答时需要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世界形势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全面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在回答时要按照时间顺序,注意语言的简练
扣教材 教材中建国初,70年代和新时期外交的内容
审材料 材料反映了三幅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图片
条理作答 图一: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确认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影响: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图二: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影响: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图三: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影响:为我国积极参加多边经济活动和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速效提能演练
课外视野拓展
周恩来的外交故事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 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是指周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会儿,然后平静地回
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周总理不管在何种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都能唇枪舌箭,以超人的智慧,应酬自如,对手甭想占到便宜。他坦言“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出其不意地将赫鲁晓夫射出的毒箭掉转方向,朝赫本人射去。此言一出,立即在各共产党国家传为美谈。
还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附:课内答疑站
一、阅读与思考(教材P119)
联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外交,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在当时有何意义?
提示:旧中国奉行的是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上面临三大问题: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对待
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毛泽东根据中国特殊的历史、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
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
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宣告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的终结,从此我国彻底告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屈辱外交。
二、自我测评(教材P119)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政府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亚非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实践。尤其是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使会议取得了极大地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不仅是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也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2.简述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提示:在建国第一年,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粉碎了美国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50年代中期,外交方面的新成就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不仅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指导性原则,也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处
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二是我国参加日内瓦、万隆两次国际会议所起的积极作用。日内瓦会议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取得了极大地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简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原因及影响。
提示:总的来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中美双方利益共同需要的结果。从美国一方来讲,它实行了20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但是到了60年代末,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使美国被迫考虑改善中美关系,以牵制苏联。从中国一方来讲,也面临着新
的战略抉择。当时,苏联陈兵于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重大威胁。而美国在亚洲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已不构成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在此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也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4.请举出至少三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提示: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2002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