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基本掌握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的方法,主动参与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能够正确应用对比的方法阐述自己对作品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出示作品—引起讨论—深入探究—感悟课程中心主题—学会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课文中美术作品的分析、理解、判断、甄别的过程中,运用情感与知识来对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正确的判断。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教学难点
要准确判断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教学中要能精确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引导、讲授、讨论交流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型
美术鉴赏课
教学过程(含复习、引入、新授、学生活动、板书设计与归纳小结)一、启发导入1、检查学生考勤,稳定学生情绪,组织教学。2、通过屏幕投影展示马远、夏圭的作品以及《千里江山图卷》(师讲:夏圭、马远以边角式小山小水取代了北宋流行的全景式大山大水而受到后世画家的追棒)(问)明代皇帝朱棣认为夏圭、马远的作品是“残山剩水,宋僻安之物也”,他为什么这样认为?为什么同样的美术作品,不同的人评价却截然不同呢?从而引出本课课题:(板字:第八课
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二、理解探究(问):你们知道“环肥燕瘦”的意思吗(师讲:环是指杨玉环,燕是指赵飞燕,分别是唐代和汉代的大美人,杨玉环因胖而美,赵飞燕因瘦而美,突出说明唐代和汉代各自不同的审美取向。那么美术作品的价值是否与时代有关呢?)(板字:时代性)1、通过屏幕投影展示《父亲》和文革时期的宣传画,请同学分析美术作品的时代性。
(师讲: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产生离不开它的时代,同时也离不开它所处的地域环境,)(板字:地域性)2、通过屏幕投影展示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多纳太罗的《大卫》设置问题,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描述,师引出“创新性”这一概念。(板字:艺术创新)(问):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的艺术创新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完善板书):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受到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的制约。三、剖析比较
比一比下图两幅《最后的晚餐》,从各个角度分析《最后的晚餐》,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学生讨论回答(以前后座位的四个同学为小组进行讨论,以大组为单位发言,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得分最多)
达芬奇VS丁多列托1构图
2人物描绘(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为例加强学生对人物描绘的剖析)
3戏剧性
讨论
回答四、理解与巩固(师讲:面对一件美术作品,也许有些同学不敢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的看法,因为怕自己的“答案”错了。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答案是不是唯一的?引入)(我的感受不能代替你的感受)师配合图片讲述不同的批评角度(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历史批评、社会学批评、心理学批评)作业巩固:判断以什么角度评判作品五、课堂小结1、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创新影响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判断。2、人人都可以是批评家,但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评。鼓励学生平时努力学习。
作业布置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美术作品,尝试进行评价(字数在300字左右)。
授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