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37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37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4 11:12:2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通过小组讨论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3.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学习过程
一、七七事变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七七事变的过程;
2.七七事变的结果;
3.七七事变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以下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表现;
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二)合作探究: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三、淞沪会战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淞沪会战的概况;
2.淞沪会战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尤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读上述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抗战的。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四、南京大屠杀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以下问题:
1.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2.南京大屠杀的概况。
(二)合作探究
: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课堂达标检测:
1.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2.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3.两位同学就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在哪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经上网查询确定是(
)
A.上海
B.重庆
C.北京
D.南京
4.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京)正式宣布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这则材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
B.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加速到来
C.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D.国共两党分歧根本消除
答案:
一、七七事变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七七事变的过程: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七七事变的结果: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赵登禹、佟麟阁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将军壮烈殉国。
3.七七事变的影响: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合作探究:
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一致抗日。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表现: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二)合作探究: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求同存异、相忍为国、相互作出妥协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对新时期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三、淞沪会战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淞沪会战的概况
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日军调集30万军队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万兵力。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2.淞沪会战的影响: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合作探究:
淞沪会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中日第一场海、陆、空全方位的决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对决之惨烈,绝无仅有。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以下问题:
1.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南京大屠杀的概况
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本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二)合作探究:
1.落后就要挨打。
2.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教训。
3.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4.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居安思危,努力增强国力。
课堂达标检测:1A2D3B4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课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2.通过小组讨论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3.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重点
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阅读材料
用材料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七七事变(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七七事变的过程;2.七七事变的结果;3.七七事变的影响。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卢沟桥的重要战略位置:①.三面包围②.三线交汇,是平汉南下唯一通道③.占领卢沟桥就掌握了北平的门户1.七七事变的过程: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2.七七事变的结果: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赵登禹、佟麟阁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将军壮烈殉国。3.七七事变的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以下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一致抗日。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表现;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表现: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求同存异、相忍为国、相互作出妥协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对新时期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三、淞沪会战(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1.淞沪会战的概况;2.淞沪会战的影响。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淞沪会战的概况
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日军调集30万军队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万兵力。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2.淞沪会战的影响: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尤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读上述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抗战的。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淞沪会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中日第一场海、陆、空全方位的决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对决之惨烈,绝无仅有。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四、南京大屠杀(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以下问题:1.南京大屠杀的背景;2.南京大屠杀的概况。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南京大屠杀的概况
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本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1.落后就要挨打。2.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教训。3.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反对战争、维护和平。4.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居安思危,努力增强国力。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通过这一环节,是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导入新课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通过小组讨论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3.通过南京大屠杀的学习,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一、七七事变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七七事变的过程;
2.七七事变的结果;
3.七七事变的影响。
卢沟桥
沈阳
一、七七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第29军
日军华北驻屯军
日军控制的察北伪蒙军
冀东
防共
自治
政府
卢沟桥的重要战略位置
平绥线
平津线
平汉线
①.三面包围
②.三线交汇,是平汉南下唯一通道
③.占领卢沟桥就掌握了北平的门户
1.七七事变的过程: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七七事变的结果:
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赵登禹、佟麟阁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将军壮烈殉国。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以死
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
职,养兵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七七事变的影响: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二)合作探究
:以下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
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一致抗日。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表现;
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1.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表现: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国共第二次合作
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
新四军东进部队整装待发
开赴抗日前线的国民党军队
3.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意义:
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
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
局面开始形成。
(二)合作探究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贡献及其启示。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求同存异、相忍为国、相互作出妥协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和进步,做出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贡献,对新时期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国共关系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三、淞沪会战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下列问题:
1.淞沪会战的概况;
2.淞沪会战的影响。
1.淞沪会战的概况
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日军调集30万军队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万兵力。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伤亡
4万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
70余万兵力
30余万兵力
2.淞沪会战的影响: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合作探究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尤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读上述材料,用史实说明中国军民是如何抗战的。这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淞沪会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中日第一场海、陆、空全方位的决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对决之惨烈,绝无仅有。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影响: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以下问题:
1.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2.南京大屠杀的概况。
被屠杀的中国人
1.南京大屠杀的背景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南京大屠杀的概况
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本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外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我无能为力,我对南京的最后印象——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死亡的中国人。”
——美联社记者麦克丹尼尔
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机枪声响个不停。
——德国商人约翰·拉贝的日记
日军占领南京两天后……大规模地抢劫,屠杀平民,将中国人赶出家园,集体屠杀战俘与身体强壮的男子,把南京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德丁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
辛德·贝格在江南水泥厂
难民区举着丹麦的国旗
南京有温暖——不能忘记的国际友人
明妮·魏特琳
保护了1万多难民免遭屠戮的美国人
约翰·拉贝,德国商人。1908年,受西门子中国公司之聘,开始在中国经商。
1937年11月,侵华日军开始袭击南京时,他在南京的住所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作为南京安全区收容难民的25个国际安全区之一,保护了600多位难民。
作为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的拉贝和其他国际友人一同,在其负责的不足4平方公里安全区内,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国家公祭日
(二)合作探究
:南京大屠杀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教训?
1.落后就要挨打。
2.勿忘国耻,铭记历史教训。
3.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4.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居安思危,努力增强国力。
1.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变后中国政府都进行了积极抵抗
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
C.都是日本制造借口然后发动的
D.中国内部不统一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
2.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A
课堂达标检测
D
3.两位同学就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陪都在哪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经上网查询确定是(
)
A.上海
B.重庆
C.北京
D.南京
4.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南京)正式宣布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这则材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
B.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加速到来
C.国共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
D.国共两党分歧根本消除
B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