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人体的内环境与不断变化的外环境不同,它的特点是经常保持
?
A.
固定不变
B.
相对稳定
C.
随机多变
D.
绝对平衡
2.
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3.
正常情况下,尿液与原尿相比,主要区别是尿液中不含有
?
A.
水
B.
葡萄糖
C.
无机盐
D.
尿素
4.
生活中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梨”之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依次是
?
A.
光和温度
B.
温度和水分
C.
水分和光
D.
土壤和温度
5.
为比较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气时应用手捏紧
处,呼气时用手捏紧
处
B.
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
C.
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明显变浑浊,乙无明显变化
D.
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6.
如图所示,人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下列各项中与
结构层次相同的是
?
A.
婴儿
B.
心脏
C.
神经元
D.
血液
7.
人体下肢骨骼肌的运动产生许多二氧化碳,正常情况下,其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被排出体外时,不会经过的部位是
?
A.
肺动脉
B.
右心房
C.
下腔静脉
D.
肺静脉
8.
瓣膜保证了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
动脉
心室
心房
B.
心房
动脉
心室
C.
心房
心室
动脉
D.
心室
动脉
心房
9.
下列器官属于同一系统的是
?
A.
③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
下列不属于器官的是
?
A.
大脑
B.
胃
C.
心脏
D.
肠腺
11.
结合下图判断有关人体营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构①内可以消化蛋白质
B.
结构②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C.
结构③扩大了吸收的面积
D.
吸收的基本功能单位是器官
12.
如图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
,
是两种不同的气体。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据此图判断此血管是小静脉
B.
据图判断此血管为小动脉
C.
是氧气,
是二氧化碳
D.
是二氧化碳,
是氧气
13.
下列有关动植物体组织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
组织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B.
组织是彼此不同的细胞通过简单链接构成的细胞群
C.
组织是由形态不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D.
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细胞群
14.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它的基本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
器官
组织
大熊猫
B.
细胞
组织
系统
器官
大熊猫
C.
组织
细胞
器官
系统
大熊猫
D.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大熊猫
15.
人造肠衣管的管壁只允许碘和水等小分子通过,不允许淀粉和淀粉酶等大分子通过。将两个人造肠衣管分别装入下图所示物质,在
放置
小时后,再放入装有黄色稀释碘液的烧杯中
分钟。下图所示装置中,将会变为蓝色的位置是
?
A.
B.
C.
D.
16.
周末外出踏青时,小华不小心摔倒,划破了皮肤并感到疼痛,并伴随有出血。以上现象说明皮肤中包含的组织有
?
A.
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B.
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分生组织
C.
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肌肉组织
D.
营养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
17.
人体物质运输主要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
B.
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
C.
在血液循环的过程中,先体循环后肺循环
D.
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18.
以下关于人体结构的方位术语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B.
近体表者为浅,远离体表者为深
C.
近背者为前,近腹者为后
D.
近中线者为内侧,远离中线者为外侧
19.
实验观察某种哺乳动物的心脏,下列对观察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心房位于心室的上方
B.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C.
动脉瓣朝心室方向开
D.
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
20.
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各处组织中的毛细血管,一端连接小动脉,一端连接小静脉
B.
冠脉循环开始于主动脉基部,终止于右心房,为心肌供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
C.
循环路线由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先进行体循环再进行肺循环
D.
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单位时间里左心室向主动脉射出的血量更多
21.
如图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的程度。其中,
表示哪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表示哪种消化器官
?
A.
淀粉、食道
B.
淀粉、胃
C.
脂肪、胃
D.
脂肪、小肠
22.
月
日是我国的“防治碘缺乏病日”。
年我国“防治碘缺乏病日”的主题是“碘”亮智慧人生,共享健康生活。下列对碘的认识能体现主题中“智慧”含义的是
?
A.
碘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不能直接提供能量
B.
我们常吃的海带和紫菜含碘丰富,可防治大脖子病
C.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
D.
幼年时期缺碘会造成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患呆小症
23.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B.
⑤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只能消化蛋白质
C.
④是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
⑥是大肠,它能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24.
图所示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
为包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则c的名称是肺静脉,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②
B.
若
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②
C.
若
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曲线①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
D.
若
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曲线②为蛋白质和血细胞
25.
如图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
下表是某病人的血常规化验单,请根据表格呈现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由该化验单中数据可以发现,出现异常的项目有
?、
?。
(2)该病人血液中
?、
?的含量过
?,输送
?的能力降低,这种病叫
?。
27.
人体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参与了内环境稳定的维持,使人体成为统一整体。请回答(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肺由多种组织构成,且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因此肺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呼吸系统由
?和肺两部分组成,如图是人体侧示意图,肺所在的位置是[
?]。
28.
某人用显微镜观察了人体器官和组织玻片标本以后,绘制出了上皮组织、肌组织和结缔组织的模式图(见下图)。据图完成下表。
29.
下面图一、二分别是小肠绒毛、肺泡的局部示意图,图三是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血液流经图一所示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时,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可用图三中的曲线
?表示。
(2)当血液流经图二所示结构时,②中的血液将流入心脏四个腔中的
?。血液由①流向②后,图三中曲线
可表示血液中
?含量的变化。
(3)若图三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其中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组成结构,纵轴代表尿素的相对含量,那么曲线
的
段表示的结构是
?。
(4)血液流经图一、图二部位血管中的
?(填“动脉”或“静脉”或“毛细血管”)时,流动速度最慢。
30.
血液循环的途径
下图为血液循环系统模式图。请依据此模式图,讨论以下问题。
(1)血液从哪里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2)组织细胞从哪里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3)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A
【解析】在制作临时装片是盖盖玻片一步很重要,要不然容易产生气泡,气泡与细胞重叠不易观察。其正确操作是: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观图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3.
B
4.
A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春兰秋菊”主要是受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同的影响,“南橘北枳”主要是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5.
D
【解析】A.吸气时应用手捏紧
处,从甲装置吸入气体,呼气时用手捏紧
处,从乙装置呼出气体,A错误。
B.呼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C.实验结果是甲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乙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C错误。
D.该实验能证明,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正确。
6.
B
【解析】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思考作答。
由分析可知,图示中
所示的结构层次为器官。
A、婴儿是生物个体,不符合题意;
B、心脏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符合题意;
C、神经元又名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属于细胞,不符合题意;
D、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不符合题意。
7.
D
8.
C
【解析】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向动脉开,保证了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
心室
动脉。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9.
A
10.
D
【解析】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大脑由脑组织集合而成的器官,心脏属于循环系统的器官,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肠腺属于一个上皮组织不属于器官。
11.
D
12.
C
【解析】A、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所以此血管是毛细血管,不是静脉,A说法错误,A不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所以此血管是毛细血管,不是动脉,B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
C、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
为氧气,
为二氧化碳气体,C说法正确,故C符合题意。
D、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进入血液,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
为氧气,
为二氧化碳气体,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13.
D
14.
D
【解析】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动物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动物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15.
D
【解析】人造肠衣管的管壁只允许碘和水等小分子通过,不允许淀粉和淀粉酶等大分子通过。
号肠衣管内的淀粉被淀粉酶分解了,遇到碘液不变蓝;
号肠衣管内的淀粉酶被煮沸过,失去了活性,淀粉未被分解,所以遇到碘液变蓝。故选:D。
16.
A
【解析】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流出了血,并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故选:A。
17.
C
18.
C
19.
C
【解析】A、心房位于心室的上方,A正确;
B、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为血液循环提供的动力就大;左心室收缩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B正确;
C、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动脉瓣朝动脉方向开,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C错误;
D、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D正确。故选:C。
20.
B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毛细血管都是一端连着小动脉,一端连着小静脉,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都是小动脉,故A错误;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途径称为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意义是为心肌供应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故B正确;循环路线由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它们在心脏汇合成一条循环路线,因此体循环与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故C错误;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单位时间里左心室向主动脉射出的血量和右心室向肺动脉射出的血量一样多,因为肺循环与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实际上是一条循环路线,如果血量不一样多,一定会造成血液存留现象的发生,故D错误。故选B。
21.
C
22.
D
23.
A
【解析】A.①是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正确。
B.⑤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能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B错误。
C.④胃能初步消化蛋白质,⑦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错误。
D.⑥大肠没有消化功能,能吸收水、无机盐和维生素,D错误。
故选:A。
24.
D
【解析】若
为包绕在肺泡外毛细血管,则
是肺动脉、
是肺静脉;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所以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②,A正确;
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若
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②,B正确;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小肠绒毛吸收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导致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多,因此若
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曲线①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C正确;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即从出球小动脉流出的血液和从入球小动脉流入的血液相比较,蛋白质和血细胞的总量没有变而水等物质的含量减少,因此蛋白质和血细胞的含量会增高。所以若
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曲线①为蛋白质和血细胞,而不是曲线②,D错误。
25.
B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图中①是组织液,③血浆,是组织细胞和血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可见B符合题意。
第二部分
26.
(1)
;
??????(2)
红细胞;血红蛋白;少;氧;贫血
27.
(1)
C
??????(2)
呼吸道;③
28.
29.
(1)
??????(2)
左心房;二氧化碳
??????(3)
肾小管
??????(4)
毛细血管
30.
(1)
血液在消化道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处,通过与消化道上皮组织周围的组织液交换,从消化道管腔内吸收营养物质;在肺泡毛细血管处通过与肺泡中的空气发生交换作用获得氧气。
??????(2)
各个组织器官都具有营养血管以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营养血管的毛细血管处,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渗出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组织细胞通过组织液的中介作用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3)
肺循环: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体循环: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腔静脉等流回右心房。
第9页(共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