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在山的那边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 。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凝成( ) 漫湿( ) 一瞬间( )
②海潮( ) 种子( ) 打了一个零分( )
2.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 )
②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 )
③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 )
④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 )
3.如果听到下面的话,你能听出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吗?请做简要回答。
邻居说:“你家小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钟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得见他在弹琴。”
4.为下列句子加标点,使之符合括号里的语意表达要求。
A.北方冬天经常下雪 (表示强调,雪是很多的)
B.北方冬天经常下雪 (表示不相信北方冬天雪多)
C.北方冬天经常下雪 (说明下雪是经常事)
5.《在山的那边》作者_________,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
二、阅读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A.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妈妈,那个海呢?
B.在山的那边,是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6.诗人说的“海”和“山”在前后两段中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7.怎样理解“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8.想像具有创造性,令人心动,课文中想像的情景是什么?
9.仿照“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造一个句子:水那边的水啊,__________________。
(二)
预感
王家新
一夜风吹
风哐哐地扑打门窗
风从远方而来,转瞬把一座座城市
裹进宇宙的大气流里
这时房子在漂流,你的灵魂
开始漂流
你干脆熄了灯,不再写诗
回到黑暗中
让诗来写你
让风把你随便带到一个什么地方
你听到无数声音,经历了
一个又一个世纪
最后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
在自己的肋骨深处,听到
风在拔着树木的根
一下,又一下
你躲不开了
秋天终于找到了你
第二天,醒来
推门见满地簌簌的落叶
你已形同老人。
10.文章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说自己的“预感”有什么好处?
11.贯穿全诗的“风”象征着什么?喻示着什么?
12.诗人如幻似真的感觉是什么?
13.诗人用“夜晚”、“早晨”在全诗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14.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那夜晚的情景吗?
三、写作 。
15.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16.我喜欢去的地方
以上两题任选一个,字数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①níng màn shùn ②cháo zhǒng le
2.①发呆地想 ②隐蔽,不外露 ③吸引 ④喧闹沸腾
3.(参考)小明半夜弹琴影响了我们休息。(类似的话也可)
4.A.! B.? C.。
5.王家新 纪念
二、(一)6.第一段中的“海”和“山”指实际意义上的海和山。第二段中的“海”比喻理想的境界,“山”比喻重重困难。意味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从幼稚走向成熟,丢掉虚无缥缈的幻想,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更加执著。
7.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必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才能找到海。这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8.“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9.(参考)紧皱着眉头
(二)10.以第二人称、超然的口吻,叙说自己的“预感”。这种旁观者的姿态,显示了诗人与时间与生命抗争的冷静和沉着,同时也包涵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漠然。
11.贯穿全诗的“风”,象征着飞逝的时间。随风凋零的“落叶”,喻示了衰老的青春、流逝的生命。
12.诗人的心绪被风吹散,一股冷清、孤独的感觉使诗人的灵魂开始漂流。
13.诗人用一个“夜晚”和一个“早晨”,预演了整个生命的历程,平淡的语句之中,蕴含着高度的生存,给人以不尽的遐想。
14.(参考)宁静的夜晚,对于诗人来说,正是冥思人生的极佳时刻,可是呜呜的秋风此时不邀而至,它扑打诗人的门窗,似乎要卷走一座座城市。
三、15.提示:你准备写的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16.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描写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