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声现象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0-08 19:13:52

文档简介

《声现象》随堂练习
1、1)风吹树叶时发出飒飒声是由于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
2)吉他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____ 振动而产生的;
3)吹笛子时听到的音乐是由于_______ 振动而产生的;
4)小河水流的潺潺声是由于_______ 振动而产生的;
5)音乐课上,同学们的唱歌声是由于______ __振动而产生的;
6)蚊子飞过我们身边时,常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
是由于________振动而产生的;
2、(1)声纳向海底正下方发射一束超声波,2s后听到回声,海底有多深?
(V海水=1500m/s.)
(2)闪电后5s听到雷声,打雷处离人有多远?(V空气=340m/s.)
(3)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_______。
3、小明的妈妈经常出差到杭州,小明在家接听远在杭州的妈妈打来的电话时,听觉的形成是在………………………(  )       
   A.鼓室     B.听筒
   C.半规管和前庭  D.大脑皮层
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
。(写出两点)
5、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
6、在音乐简谱:1=C ︱61 73 3︱35 36 6︱…,这里不同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 D、声音长短
7、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 )
 A.频率很高 B.振幅很大  C.响度很大 D.音调很高
8、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持逼真的效果,这主要( )A.音调和响度 B.响度与音色 
C.音调和音色 D.音调、响度和音色
9、讨论!假如邻居家的孩子经常晚上练琴,扰乱你的学习,你觉得怎样?并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共25张PPT)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三、声音的三要素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五、声音的利用
二、声音的形成

例题、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振动

马的声带
河水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能发声。 都可以作为声源
风吹树叶时发出飒飒声是由于_________ 而产生的;
吉他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_而产生的;
吹笛子时听到的音乐是由于__________而产生的;
小河水流的潺潺声是由于__________而产生的.
音乐课上,同学们的唱歌声是由于__________而产生的.
蚊子飞过我们身边时,常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是由于__________而产生的.
树叶的振动
吉他弦的振动
空气的振动
水的振动
翅膀的振动
声带的振动
美丽的蝴蝶在花间起舞,夜幕下的蝙蝠在空中捉虫,它们默默无闻;讨厌的苍蝇“嗡嗡”乱飞,无知的蝉儿“知了”扰人,它们臭名远扬。因为蝴蝶振动翅频的频率 20 Hz音调低,是次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频率高大于 Hz是超声;而苍蝇、蝉儿发出的声音 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练习:
小于
20000
频率
1、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挂在线上的小球,会发现小球多次被弹开,这个现象表明 。
2、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相隔不远相对放置,当敲响右边音叉后,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如把此装置放入一密闭的钟罩内并抽尽罩内空气,再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 振动(填“能”或“不能”),这是因为 。
练习
音叉在振动
不能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物质 温度(℃) 速度
(米/秒) 物质 温度
(℃) 速度
(米/秒)

气 -10 325 真空 0 0
0 331 水 0 1450
15 340 松木 0 3320
20 346 铜 0 3800
30 352 铁 0 4900
结论1: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得越快。
结论3;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V固体>V液体>V气体
结论2:真空中不能传播, V真空=0
1 解释为什么队员们要贴着耳朵听?
举例:北宋时代的沈括,估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龚敌人的马蹄声,这是为什么?
声音传播的快慢
2、百米比赛记时员为什么看烟记时?若听声音记时,成绩有什么变化?
3、在一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几次声音?
S=Vt/2
V:米/秒m/s
t:秒s
例题详解:
4、(1)闪电后5s听到雷声,打雷处离人有多远? ( V空气=340m/s)
(2)声纳向海底正下方发射一束超声波,2s后听到回声,海底有多深?( V海水=1500m/s)
(3)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
物体的振动
有传播介质
收听装置—人耳(模型)
可听声:频率范围20HZ—2000HZ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
鼓膜振动
听小骨放大振动
内耳耳蜗
听神经接受刺激,
产生并传导兴奋
大脑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听觉感受器
声源振动
产生声波
介质
2、部分人群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又是怎么回事呢?
位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过于过敏
1、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
神经性耳聋: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响度——
音调——
音色——
"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响度
音调
音色
例: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   A.图书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声   B.上数学课时,听到音乐教室传来的歌声   C.夜晚,人们正要入睡,
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吸引着人们的雄辩有利的演讲声
D
(1)听到声音的条件:
声源(发声)
(2)减弱噪声的方法可从一下几处减弱。
介质传播
耳朵(大脑)
控制声源、
减弱传播过程、
保护耳朵
例:为了消减噪声,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 A.将噪声大的机械换成噪声小的机械
 
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D
1、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抽气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 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D

假如邻居家的孩子经常晚上练钢琴,扰乱你的学习,你觉得怎样?并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