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课件(35张PPT)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26 17:06:22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大气的
组成和垂直分层
浙江小伙卖空气,一年赚400万获7项专利
根据视频内容讨论:
1、推测“空气罐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2、如果“空气罐头”主要在我国销售的话,消费市场主要在哪?为什么在这些地方?
3、“空气罐头”在我国销售的时间主要是一年中哪些月份?
课表要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了解大气重要组成成分的作用
3、理解各层特点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CONTENTS
01
AIR
COMPOSITION.


大气的组成
02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of
the
atmosphere.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AIR
COMPOSITION.
读课本P66—67,完成下列表格
大气组成
含量
主要作用
氧气
占_______
人类和其他生物________________所必需的物质
氮气
占_______
地球上生物体的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
含量很少
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料;对地面起着_____
臭氧
含量很少
吸收_________,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_________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含量很少
可以发生______________三态的转化,产生云、雾、雨、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在水平方向上,________高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于___________
垂直方向上,自地面向高空_______。
含量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变化,通常,近地面大气中,_______多于______,城市多于乡村,_____多于______。作为凝结核,是_____




水汽
固体杂质
78%
维持生命活动
21%
基本成分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保温作用
紫外线
紫外线
固、液、气
海洋上空
陆地上空
湿润地上空
干旱地上空
逐渐减少
时间、地点、天气
陆地
海上
冬季
夏季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Human
activities
and
air
pollution.


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人类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图为北京优良天气和重污染天气对比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Changes
of
carbon
dioxide
content
in
atmosphere
and
human
activities
然而,从1740年到2011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40%多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在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对平缓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Changes
of
carbon
dioxide
content
in
atmosphere
and
human
activities
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
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全球温度与二氧化碳变化示意图
大气中臭氧含量
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Changes
of
carbon
dioxide
content
in
atmosphere
and
human
activities
2006年,“南极臭氧洞”面积已经超过北美洲的面积。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发现
南极上空的臭氧量下降严重,
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大气中臭氧含量
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Changes
of
carbon
dioxide
content
in
atmosphere
and
human
activities
1、“南极臭氧洞”带来的危害?




2、“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原因?
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
率,还会引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
停滞等疾病。
研究表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大量使用作为制冷剂和雾化剂的氟利昂,是产生
南极臭氧洞的重要原因。
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
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Changes
of
carbon
dioxide
content
in
atmosphere
and
human
activities
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
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使空
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
种天气现象。
雾:当空气中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大气饱和水汽量,并有足够的凝结核存在时,多于的水汽便会凝结出来,变成小水滴或水晶,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上称为雾。




大雾中的南京
雾霾中的北京
一种自然天气现象
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
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Changes
of
carbon
dioxide
content
in
atmosphere
and
human
activities
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出现。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表明大气中的各种悬浮颗粒含量超过一定标准,其中PM2.5
(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雾霾天气的颗粒是怎么产生的呢?
来自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燃煤取暖产生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雾霾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一是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比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
二是对生态环境和交通造成的危害,比如霾天气时,由于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
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图2.1自由落体状态中的鲍姆加特纳
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鲍姆加特纳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
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
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Pre
class
guidance
图2.1自由落体状态中的鲍姆加特纳
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
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Pre
class
guidance
——Pre
class
guidance
飞机起飞时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飞机飞到一定的高空后却是晴空万里。
大气的垂直分层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of
the
atmosphere.
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况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of
the
atmosphere
-01
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大气
分层
高层
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气温垂直变化
空气
运动
天气
现象
与人类关系
规律
原因?
随高度增
加而递减
随高度增
加而递增
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地面是直
接热源
平流运
动为主
对流运
动显著
天气
晴朗
复杂
多变
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
线,为人类生存环
境天然屏障;大气
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随高度增加先递减后递增
底层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下降;随后大气吸收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
读课本P68—70,完成下列表格
高度
平流层
顶以上
的大气
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
低:17-18
中:10-12
高:8-9
下列有两幅对流层高度的示意图,哪个正确?
【练习】

45°
90°
45°
90°
16~18km
10~12km
10~12km
7~8km
7~8km
一架客机要求保持在十千米左右的高度飞行,应该在(
)地方上空飞最安全。
A.澳大利亚上空
B.加拿大北部上空
C.新加坡上空
D.中国南部上空
【练习】
B
位置
大气圈底部
(平均0-12KM)
组成
干结空气的3/4,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和大部分污染物
温度变化
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地面是热源)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对流运动为主
(上冷下热)
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避暑”经济。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结合课本P72页的图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贵阳
重庆
长沙
武汉
上海
相较于重庆、武汉、长沙
上海,贵阳7月和8月的平
均气温较低,故可以打造
“避暑旅游名城”。
主要原因是贵阳虽然纬度
较低,但是其处于云贵高
原上,海拔较高,故夏季
天气凉爽。
每年3月,西藏大部分地区的隆冬尚未结束,林芝的桃花却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皑皑白雪与灼灼桃花相互映衬,让人领略到“雪域江南”的独特春光。读图3-8,试
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林芝虽然处在青藏高原地区,但是其海拔较低,最低处海拔不到1000米,且其所在
的纬度也较低,故3月份气温已经较高,有桃花盛开。
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
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气温低,故桃花开放的时间比较晚。
在正常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气温高、高空气温低,容易形成对流运动,污染物
从气温高的低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逆温现象下,低
空的气温低,空气不易对流,导致污染物的停留,不能及时排放出去。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但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现象,称为气温逆温,简称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如下图
温度℃
高度m
正常现象
温度℃
高度m
逆温现象
位置
组成
存在臭氧层
温度变化
随高度升高而上升
(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
“地球生命保护伞”
适合飞机飞行
大气圈中间位置
(平均12-50KM)
图2.1自由落体状态中的鲍姆加特纳
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哪些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
鲍姆加特纳从空中跳下的高度就在平流层范围内;那里氧气稀薄、气温低,必须配备特制的宇航服
——Analysis
of
reading
guidance
before
class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位置
组成
氮和氧
温度变化
随高度先下降后上升(中部氧原子吸收太阳紫外线获得热量)
大气运动
与人类关系
逃离地球
(高度电离)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大气圈最上层
(50KM以上)
流星现象
极光现象
火箭
80-500千米
防弹衣
保温被
遮阳伞
地球上的大气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