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学生+教师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5.2生活中的透镜(学生+教师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0-24 09:21:39

文档简介

【活动一】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1.把自制照相机对准窗外的树,在半透明玻璃上会出现树的图案,前后反复移动透镜圆筒,直至找到最清晰的图案,这才能称为“像”。
我们想用照相机拍一张大树的照片,在照片上,我们看到树的像。此时像的性质应该是倒立、缩小实像。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应该是:u>2f.
2.对照下图5-3-2、图5-3-3和图5-3-4,照相机成像特点和哪幅图相同?
图5-3-2
3.要使照相机底片上的像变小,应如何调节照相机?
结合图5-3-5作图来分析。此时,物距如何变化?变大。
像距会如何变化?变小。
参考答案
图5-3-5中,若把物体远离凸透镜(由A移动到B),用蓝色笔画出B的成像光路图。将作出的像B'再与像A'进行对比。
【活动二】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投影仪中的应用。上课时,老师想把小的字投影放大给同学看。如图5-3-6,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时,投影片成像落在天花板上。
1.
写在投影片上很小的字,经过投影后,课室的人都能看到天花板上清晰的字,可见,屏上所成的像与投影片上的字相比,是放大还是缩小了?
放大。此时,落在天花板上的像的性质应该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f2.对照上面图5-3-2、图5-3-3和图5-3-4,投影仪成像特点和哪幅图相同?
图5-3-3
3.将平面镜装回去,使像成在投影幕上,这说明平面镜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要使投影仪投出的像变大,
应如何调节投影仪让凸透镜再靠近投影片。结合图5-3-7作图来分析。物距如何变化?变小。像距会如何变化?变大
参考答案:
图5-3-7中,把物体靠近凸透镜(由A移动到B),用蓝色笔画出B的成像光路图,将作出的像B'再与像A'进行对比。
【活动三】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中的应用。
如图5-3-8,将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可以观察邮票上的细节,
1.观察邮票时,我们看到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正立;放大还是缩小?
放大
2.此时,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应该是:u3.对照上面图5-3-2、图5-3-3和图5-3-4,放大镜成像特点和哪幅图相同?
图5-3-4。
如图.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在水球中所成的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相当于凸透镜(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王亚平与她的像是在水球的异侧(选填
“同侧”或“异侧”)。这和哪种光学仪器成像特点相同?
如图,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为10cm,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是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倒插(
选填“正插”或“倒插”)人架上。要使观众在屏幕上看到放大的像,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该在10-20cm。
(
填范围)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这个现象启发我们,阴天怎样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为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手持凸透镜在窗户和与室内的白墙之间移动,移动到某个位置时,窗框外的景物能在墙上形成一个清晰、缩小、倒立的像;阴天时,可以用灯泡发出的光代替太阳光测焦距;灯泡发出的光亮一些,凸透镜离墙面近一些,估测的结果更准确。
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C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照相机是人们常用的拍照工具。下列有关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照相机的镜头是由凸透镜制成的
B.遮住一半镜头,仍能照出完整物体的像
C.要使照出的像变大些,需要减小物距
D.照相机照出的像是虚像
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
e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
a
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
a、b
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
c、d
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中的哪一个?
(
D
)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
(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熔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
(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cm-60cm
B.60cm-70cm
C.70cm-80cm
(4)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
(填“虚”或“实”)像.
(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答案(1)点燃;(2)投影仪;(3)
B;(4)虚;(5)
B
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台板下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光在透过水滴时发生了折射,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看到的文字是虚(填“实”或“虚")像。
如图所示,透过放大镜,观察到邮票上熊猫正立、放大的像,则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
B
)
A.大于放大镜的焦距
B.小于放大镜的焦距
C.位于--倍至两倍焦距间
D.等于放大镜的焦距
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
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倒立、放大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
或“缩小”)的实像,投影仪(选填“
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能(选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
B
)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小刚玩放大镜时,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他看到手指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甲所示;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他将看到房屋的实像(以上两空选填“虚”或“实”),如图乙所示。
如图为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AB代表物体,A'B'代表物体的像.这种现象可做(
B
).
A.放大镜观察物体
B.幻灯机放映画面
C.照相机拍摄照片
D.照相机拍照和幻灯放映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上”字,幻灯片的插法应选用如图中的(
B
).
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
D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50cm处(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
(2)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
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光屏所示,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
(填
“照相机”、“幻灯机”
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接着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使蜡烛从20cm刻度线处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光屏所示.
答案
(1)同一高度
(2
)照相机
(3)靠近【活动一】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1.把自制照相机对准窗外的树,在半透明玻璃上会出现树的图案,前后反复移动透镜圆筒,直至找到最清晰的图案,这才能称为“像”。
我们想用照相机拍一张大树的照片,在照片上,我们看到树的像。此时像的性质应该是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应该是:
.
2.对照下图5-3-2、图5-3-3和图5-3-4,照相机成像特点和哪幅图相同?
3.要使照相机底片上的像变小,应如何调节照相机?
结合图5-3-5作图来分析。此时,物距如何变化?

像距会如何变化?

图5-3-5中,若把物体远离凸透镜(由A移动到B),用蓝色笔画出B的成像光路图。将作出的像B'再与像A'进行对比。
【活动二】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投影仪中的应用。上课时,老师想把小的字投影放大给同学看。如图5-3-6,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将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时,投影片成像落在天花板上。
1.
写在投影片上很小的字,经过投影后,课室的人都能看到天花板上清晰的字,可见,屏上所成的像与投影片上的字相比,是放大还是缩小了?
。此时,落在天花板上的像的性质应该是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是:
2.对照上面图5-3-2、图5-3-3和图5-3-4,投影仪成像特点和哪幅图相同?
3.将平面镜装回去,使像成在投影幕上,这说明平面镜的作用是

4.要使投影仪投出的像变大,
应如何调节投影仪让
。结合图5-3-7作图来分析。物距如何变化?
。像距会如何变化?
图5-3-7中,把物体靠近凸透镜(由A移动到B),用蓝色笔画出B的成像光路图,将作出的像B'再与像A'进行对比。
【活动三】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放大镜中的应用。
如图5-3-8,将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可以观察邮票上的细节,
1.观察邮票时,我们看到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放大还是缩小?
2.此时,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应该是:

3.对照上面图5-3-2、图5-3-3和图5-3-4,放大镜成像特点和哪幅图相同?

如图.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在水球中所成的像的性质是
,水球相当于
(选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王亚平与她的像是在水球的
(选填
“同侧”或“异侧”)。这和哪种光学仪器成像特点相同?
如图,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焦距为10cm,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是形成
。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
选填“正插”或“倒插”)人架上。要使观众在屏幕上看到放大的像,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该在
cm。
(
填范围)
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近些),在墙上能看到什么?这个现象启发我们,阴天怎样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为使估测结果更准确,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
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照相机是人们常用的拍照工具。下列有关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由凸透镜制成的
B.遮住一半镜头,仍能照出完整物体的像
C.要使照出的像变大些,需要减小物距
D.照相机照出的像是虚像
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小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a、b、c、d、e是主光轴上的五个点,F点和2F点分别是凸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点.
(1)在a、b、c、d、e这五个点中:
①把烛焰放在
点上,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把烛焰放在
点上,所成的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
点上是属于照相机原理。
④把烛焰放在
点上是属于投影仪原理。
(2)小宇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中的哪一个?
(
D
)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
(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熔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_____
(填“照相机”、
“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____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cm-60cm
B.60cm-70cm
C.70cm-80cm
(4)将蜡烛移动至45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
(填“虚”或“实”)像.
(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小明在他家的写字台玻璃台板上面滴了-滴水,透过水滴看过去,他发现台板下纸上的文字变大了,这是由于光在透过水滴时发生了
射,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
镜,看到的文字是
(填“实”或“虚")像。
如图所示,透过放大镜,观察到邮票上熊猫正立、放大的像,则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
)
A.大于放大镜的焦距
B.小于放大镜的焦距
C.位于--倍至两倍焦距间
D.等于放大镜的焦距
小玉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发现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
清晰的像,这个像的特点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
或“缩小”)的实像,
(选填“
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个特点制成的。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时,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现要改拍全身像,则应(
)
A.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小刚玩放大镜时,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他看到手指正立、放大的
像,如图甲所示;然后他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他将看到房屋的
像(以上两空选填“虚”或“实”),如图乙所示。
如图为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AB代表物体,A'B'代表物体的像.这种现象可做(
).
A.放大镜观察物体
B.幻灯机放映画面
C.照相机拍摄照片
D.照相机拍照和幻灯放映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上”字,幻灯片的插法应选用如图中的(
).
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50cm处(如图所示)
(1)实验过程中,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
(2)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
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光屏所示,此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
(填
“照相机”、“幻灯机”
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接着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改变蜡烛的位置,使蜡烛从20cm刻度线处向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乙光屏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