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10-08 20:5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②懂得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学会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问题,体会科学探究方法。
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获得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合作中的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 实验方案的设计  
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理解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并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法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的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1.科学探究
根据课题拟探究方案,通过探究得出结论。
2.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发展规律,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巩固练习法。我希望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使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团队意识,并掌握实验探究方法。也使学生能独立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独立思考,学会自学。
教学设计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引发问题实验探究为基础的教学观。因此,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一、知识回顾,设置问题
[知识回顾]
分小组每一小组写出几个你们熟知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提出问题]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有何关系?)[学生猜想]
二、实验探究,引导发现
1、设计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确定二个实验方案:
①白磷燃烧
②铁与硫酸铜的反应
[探究实验一]白磷燃烧前后总质量的测定
使玻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法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的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探究实验二]硫酸铜与铁钉反应
1、先把天平调节平衡;
2、取一小烧杯放入约40mL硫酸铜溶液;
3、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和四枚铁钉一同称量,
称得反应前总质量m1;
4、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砝码不动) 称得反应后总质量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呢?
三、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共同合作达成目标,讨论完毕后小组汇报,学生描述实验想象,比较反应后物质总质量的关系,组内、组间交流、倾听、反驳、争论。
[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把握定律要点]
1.没有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不计算在内
2.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原因分析]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的问题。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
2.解释一些实验事实,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
练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
⑴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细铁丝质量大。
⑵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轻。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