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实验(观察节肢动物)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外实验(观察节肢动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10-08 21:1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实验:观察节肢动物(探究光对动物生活的影响)
设计者:杭州康桥中学 吴洁玮
课前预习:鼠妇又称“潮虫”,俗称“西瓜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等足目。它们身体大多呈长瓜子形,长5—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呈灰褐色、灰蓝色;受到惊吓后会卷曲成团,草食,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不属于昆虫。鼠妇用腮呼吸,而腮只能在湿润的环境中运作,所以鼠妇居住在潮湿的地方。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假死性。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危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 光对鼠妇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大的影响。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一、过程与方法: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鼠妇的行为特征。
2、会设计表格记录鼠妇的活动。
2、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
二、知识与技能:知道鼠妇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照顾鼠妇,观察它的生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能对鼠妇的各个方面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进行探究。
教师、学生准备:
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圃里去捉鼠妇,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鼠妇及其生活环境,注意学生的安全。准备一桶湿沙土,玻璃板,若干个烧杯或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一、讨论
观察鼠妇的外部形态,并请学生来进行描述。
学生回忆在哪里容易捕捉到鼠妇,并请学生归纳鼠妇的生长环境。
回忆掀起土以后鼠妇的行为,为什么鼠妇要逃走?试推测可能的原因。
二、实验
1、提出问题:鼠妇为什么会逃跑。
2、建立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设计方案: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除光照情况以外,湿度、温度等其它条件都是变量所以那么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唯一的变量。
在纸盒内铺上一层湿沙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将10只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中,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两侧各5只),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以表格形式记录下来。
各小组汇报数据,记录全班平均值后与自己小组的数据对比,得出结论。
三、讨论
1、这个实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
2、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一只鼠妇做实验行吗?
3、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
四、课后延伸实验
鼠妇的生活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请参照以上探究实验过程,独立完成一个你感兴趣的因素的探究。
五、实验收尾
将抓来的鼠妇放回原来的生活环境,并恢复该处植被。实验完成后将手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