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四中2010-2011年初三毕业试卷(生物)
一、选择题(选出唯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9分)
1、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A.装在淀粉胶囊,药物需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2、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储存 D.输尿管的输送
3.血液流经肺后,其成分发生的变化的是( )
A.氧和二氧化碳都增多了 B.氧和二氧化碳都减少了
C.氧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D.氧增加了,二氧化碳减少了
4、医生从某病人的消化道内取出一些内容物,经化验有:维生素、水、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纤维素,这些物质最可能取自(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5、四个同学讨论血液循环的问题,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他们说得正确的是( )
A.心脏有四个腔,上下、左右都是相通的
B.动脉中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静脉中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
C.血液循环有两条完全独立的途径,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场所在毛细血管
6、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室 B.心室→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房
C.心室→静脉→身体各器官→动脉→心房 D.心房→静脉→身件各器官→动脉→心室
7、6月6日为世界爱眼日,2010年世界爱眼日主题是“关爱 青少年眼健康”。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的人数居世界之首。下列措施中 不能预防近视眼的是( )
A.看书写字时控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 B.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休息远眺
C.发现视力下降立即佩戴近视镜 D.坚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
8、健康人、流感、流感病人、流感病人的飞沫、流感病毒分别属于( )
①传染源 ②病原体 ③传播途径 ④传染病 ⑤易感人群
A.⑤④③①② B.⑤②③④①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①③②
9、人的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 )
A.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增加肺泡的数量 D.组织细胞与血液的物质交换
10.下列关于心脏和血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流速最快的是动脉,其次是静脉 B.血管壁厚度,动脉﹥静脉
C.心脏内有瓣膜、动脉,静脉中没有 D.人的心脏是二心房、二心室
二、识图题(本大题共6分,在[ ]内填标序号,在横线上填相关内容。)
11、右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综合示意图,血管中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 ] 的壁最厚。
3内流的是 血,
(2)血液在图中[4]、[7]、[6]、[8]的循环途径叫 ,经过此处血液成分的交换,血液的变化是 。
(3)心脏内的血液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的原因是 。
(4)若患者在2处静脉扎针,药物2次经过心脏,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 ] 。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包括两道小题,共14分)
12.依据如下所示的平衡膳食宝塔图分析(8分): 提示:金字塔由下到上为第1-5层食物
第3层为鱼、肉、蛋等动物性食物,
第4层为奶类、豆类食物,第5层为油脂类食物
⑴人每天摄取的食物最多的应是位于平衡膳食宝塔的第[ ]层含______ 较多的食物,食用最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这一层食物作为我国居民的主食。人每天摄取最少的食物应是第[ ]层含________ 较多的食物。
⑵如果只吃第1层和第3层食物,最有可能会缺
少 营养成分。人体会患_________________。
⑶主要供给人体优质蛋白质、脂肪、和含钙无机盐的是“平衡膳食宝塔”图中的[ ]层 食物。
⑷从“塔基”到“塔顶”表示的是五类食物在膳食中所占的 。
⑸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青少年每天应比成年人多摄取含 和_______较多的食物,即平衡膳食宝塔第[ ]层和第[ ]层的食物。
13、据调查,我国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高选60%,居世界首位,并且还以每年1O%的速度增长,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图5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6分)
(1)近视患者看不清____处的物体,可以配戴装有 透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
【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结构[①]的名称是 。
(3)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用的结构主要是【 】 。
(4)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相当于胶卷的眼球结构是【 】 ,该结构上的一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到 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
(5)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请列出两项预防近视的措施。
① ;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