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提升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提升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10-24 19: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提升训练
1.当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时,下列四点太阳辐射最弱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3月21日“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2~3题。
2.造成图中同一时刻三地影长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是球体 B.天气的变化
C.地球的自转 D.地形的差异
3.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
A.40°N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南回归线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2020年的端午节是6月25日,其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如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2020年端午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大致处于(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5.端午节前后,毕节昼夜长短的特点是(  )
A.出现极昼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昼长夜短
6.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昼夜等长
B.哈尔滨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C.适合南极科考
D.北京白昼最长
  下图是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读图回答第7~9题。
7.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  )
A.由南向北逐渐递增 B.由南向北先减后增
C.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D.由南向北先增后减
8.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9.造成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0.某登山队准备登如图的山峰,他们分成两队,分别从南坡和北坡登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登山队员在山脚(海平面附近)测得气温为30 ℃,请计算山顶气温大约是    ℃。 ?
(2)山脚和山顶的气温差异是因为气温会随    增高而降低。 ?
(3)两只登山队伍所经山坡的植被情况有所区别,    坡树林比较稠密,而    坡树林比较稀疏,其主要原因是:南坡是湿润气流的    (填“迎”或“背”)风坡。根据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湿润气流在沿山坡爬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会变    (填“冷”或“热”)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地形雨。 ?
(4)根据上面的问题,归纳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地形对气温的影响:随着地势增高,气温   。 ?
②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坡降水多,    坡降水较少。 ?
1.D 2.A 3.B
4.B 5.D 6.C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①是春分(3月21日前后),②是夏至(6月22日前后),③是秋分(9月23日前后),④是冬至(12月22日前后)。2020年端午节是6月25日,在夏至之后,大致位于②附近。第5题,端午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的太原昼长夜短。第6题,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哈尔滨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北京昼最短夜最长,此时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适合南极科考,故选C项。
7.A 8.B 9.A
10.(1)6 (2)地势 (3)南 北 迎 冷
(4)降低 迎风 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