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5 15:05: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某国际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这次会议最有可能(

/
A.
1954年日内瓦会议
B.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
1955年亚非会议
D.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到1979年正式建交,这一期间中美关系一直处于“爬行”阶段,中美关系进展缓慢的原因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中国国内政治局势的影响
B.
中美在台湾问题上争议
C.
受到美苏关系制约
D.
中日敌对关系阻碍
3.1949年4月23日,除苏联原驻华大使罗申跟随国民党政府南迁广州外,美国原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及其他国家原驻华大使均留在南京,等待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外交关系,之后,中国对上述现象的态度是(  )
A.
对苏联举动表示严重不满
B.
希望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
C.
把各国大使视作普通侨民
D.
决定实行“一边倒”方针
4.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  )
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 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长期被剥夺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20世纪50年代以,中国对外交往坚持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这是因为(  )
①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哲学的中庸之道,为国际社会所倡导
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之一
③“一边倒”政策提出后,不利于发展对外关系
④它可以为国内改革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原则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与接受。下列国家承认这一原则的先后顺序是(

①苏联
②美国
③日本
④朝鲜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7.到2006年底,有147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是(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C.
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D.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8.下面邮票所纪念的事件反映了(
)
A.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B.
新中国“一边倒”政策
C.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9.“这真是一条遥远漫长的道路。这不单单指从华盛顿到北京相隔的空间距离……现在西洋头号强国的总统终于万里迢迢来到了北京进行访问。”《朝日新闻》所描述的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中美关系正常化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冷战时代的结束
D.
日内瓦国际会议成功举办
10.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
A.
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
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
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11.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
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清楚认识
B.
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等开展合作的新特点
C.
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
D.
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行为
12.中共领导人曾谈到:“……如果没有苏联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的帮助,在解放后的中国建立工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下列方针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
“另起炉灶”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一边倒”
D.
“两个拳头出击”
13.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动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这表明新中国(

A.
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
基本上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C.
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
已经和美国改善关系
14.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里的“新的基础”主要指的是(
)
A.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一致性
B.
国家利益的一致性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5.2014年,当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时,中国向科特迪瓦等疫区周边10个国家及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同时也向联合国、世卫组织和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为遏制疫情扩散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
C.
努力构筑睦邻友好的周边国家关系
D.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16.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是(  )
A.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17.中美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这主要是针对(  )
A.
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
D.
日本迈向政治大国
18.“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是某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这份报道(

A.
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
证明英国没有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C.
反映出英国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无奈
D.
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的态度
19.下表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
新闻报道的基础是国家实力
B.
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C.
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削弱
D.
新闻报道受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
20.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表明中国政府(

A.
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
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
愿意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第九条
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摘编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要指出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分析造成两国革命道路
之“异”的不同国情。
(2)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了中苏(俄)关系的何种变化?分别反映了两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怎样的特征?分析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22.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
在这个共同基础上,亚非国家间有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可能。因此,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会议时,抱着积极把会议开好的态度,而且认为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而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代表团是如何化解“关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的?中国的这一外交活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注:本题要求只选三次建交高峰中的一次,若选答多项,只评阅所答第一项。)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2)读图2,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24.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现,外交舞台纵横捭阖、风云变幻。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史更是跌宕起伏,几经波折,回首这段历史,令人深思。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曾几何时,我们遭受着外国列强的侵犯;曾几何时,我们饱受困苦的饥荒。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是一段令人反思的历史,弱国无外交,记住这个硬道理。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外交也揭开了新的篇章,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
(2)图一、图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在图二的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图三反映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其意义如何?图四中的美国领导人是谁?中美及中日关系的改善有何影响?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5
年4
月,万隆会议召开。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代表团出席会议。会议期间,美国派特务到万隆活动,企图操纵会议。与会国之间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对中国抱有敌意……
周恩来表现出了杰出的外交智慧,他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材料三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重申了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再次强调,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二)“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待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1)材料一中的①②分别与哪两次列强侵略战争有关?
(2)材料一中④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⑤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针对与会国之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提出了什么方针?
(4)根据材料三
,指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1955年亚非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故C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从材料“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到1979年正式建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进展缓慢的原因包括ABC项;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故D项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D。
3.【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毛泽东就酝酿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之一就是“另起炉灶”,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把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当作普通侨民对待,故C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①《联合国家宣言》是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国家共同签署的宣言,故排除。②③④符合题目要求。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意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运用排除法。“一边倒”外交政策使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③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即可。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项,苏联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④朝鲜,与中国建交,紧随苏联之后;②美国,③日本,与中国建交,日本先于美国。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的基本特点,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参加维和行动体现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所以答案选D。
8.【答案】B
【解析】邮票中的“中苏友好同盟”等汉字字眼可以看出邮票是反映建国初期中苏关系的,并且反映的是新中国“一边倒”政策,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9.【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尼克松1972年访华签署了《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选A。B项是在1971年,在美国总统访华之前;冷战结束是在1991年;D项是在1954年。都不符合题意。
10.【答案】B
【解析】材料引用周恩来的话,说明了中国的对外政策。旧中国没有实现国家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屈辱的;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C、D都是其具体方针或表现,答案为B。
11.【答案】B
【解析】“国际局势紧张,大国对抗日趋激烈”是不合当今的时代主题的,当前国际关系中仍存在“冷战”思维而非“冷战”行为,这两种观点错误之处就在于他们并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等开展合作的新特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12.【答案】C
【解析】二战之后,世界政坛上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对立集团,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和新中国建立之初时,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国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支持新生的政权,而美国却敌视并且不承认新中国,还阻挠中国的统一,所以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政治和外交上就倒向了苏联一边,称为“一边倒”的外交思想。
13.【答案】B
【解析】A项错误,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拒绝承认新中国;C项错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D项错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改善中美关系,实现关系正常化;“求同存异”的方针突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因此选B。
14.【答案】D
【解析】“新的基础”主要指的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教材的基本知识点,由此可见牢记教材的基本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向联合国、世卫组织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符合题意。而B错误,本题不是在说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的国际组织活动。C,D明显错误。综上,本题选A。
16.【答案】C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这一原则,毛泽东把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概括为三句话,故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进行外交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A、B、D三项只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
17.【答案】A
【解析】 根据对题目材料的理解、分析可知,这是中美1972年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当时美国处于美苏争霸中的守势,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对外关系中处于咄咄逼人的态势。《中美联合公报》不可能针对中美任何一国,故排除B、C两项;D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
18.【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大)都在共产党的手中”“拥有近5亿人民”的中国“政府”,可知题干报道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项符合题意。A与材料中信息不符;B和C材料中基本没有体现。
19.【答案】D
【解析】题干中1960年关于美国的消极报道是323篇,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1975年对美国的消极报道减少为81篇,这种数量的减少是跟中美在1972年关系缓和有关,故选D。
20.【答案】D
【解析】题目信息“1955年”、“周恩来”、“国际会议”表明,这是万隆会议;“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
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就是“求同存异”,因此可推断答案为D。
21.【答案】(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夺取政权。
异:俄国走的是城市暴动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反动统治力量在农村较为薄弱。
(2)由军事同盟关系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明确针对日本到不针对第三国。
建国初期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当前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我国外交指导思想的变化,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武装夺取政权。异:俄国走的是城市暴动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反动统治力量在农村较为薄弱。
(2)结合出处可以的出变化为由军事同盟关系到战略伙伴关系,结合条约内容可以得出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两个时期外交活动的基本方针的变化,即由一边倒转为不结盟,第三问等同于回答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
22.【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成就:中苏建交、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答出3点即可)
(2)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解决了这一争论。影响: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拉各国的联系;中国与更多的亚非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中国近代与西方帝国主义签订不平等条约,是“跪在地上办外交”。这一现象的改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有很多,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有深远意义的来列举。
(2)本题考查万隆会议中国的外交成就。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这次活动,也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升,尤其是针对亚非拉国家,密切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使得中国与更多的国家建交。
23.【答案】(1)选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2)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而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解析】(1)这一题需要考生先做选择,将三次建交高潮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阶段,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国际国内因素,来回答出现建交高潮的原因。三个高潮无论选择哪一个都同等给分。如选答1:国内因素应该考虑当时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从对外关系角度考虑,应该是当时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如选答2:从国际因素考虑,应该是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从中国角度考虑,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如选答3:从国内因素来说,应该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从国际角度考虑,应该是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2)由材料二中的时间和事件可以知道,从1980年的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到1984、1985、1988、1990年的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再到随后的1992年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最终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24.【答案】(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求同存异”的方针。
(3)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尼克松。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解析】(1)鸦片战争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的独立主权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与鸦片战争有关;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
(3)国际会议:材料所示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参加的国际会议,根据教材所学,可以知道是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方针:图二的会议是万隆会议,所以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这个会议上,由于西方国家的极力阻挠,使得会议有可能走向歧途,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最终推动会议取得成功。
(3)意义: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意义是: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四是反映尼克松访华时的图片,所以图中的美国领导人是尼克松。影响:考查学生的知识记忆与迁移能力。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改善,意义在于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25.【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尼克松访华。影响:标志着中美关系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或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或中日建交。
(3)“求同存异”的方针。
(4)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解析】(1)从材料一中图片①②信息中可以看出,①圆明园被焚烧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劫掠行为所致,《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2)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出的信息不难判断出乔冠华开怀大笑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跨洋握手”是指尼克松访华,中美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这一事件对中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出现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高潮;(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4)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美建交的核心原则是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