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 第2章第2节 水的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课件 第2章第2节 水的运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9 08:1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二节 水的运动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认识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意义。
2.掌握洋流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第二节
基础自主梳理
基础自主梳理
一、水循环
1.概念:自然界的水通过_____、植物蒸腾、_________、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其中①为_____,②为____,③为_________,④为_________,⑤为_____,⑥为_________,⑦为_________,⑧为_____。
2.类型:A为_______循环;B为_______循环;C为________循环。
3.成因:①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________;②外因:_________和水的_____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蒸发
水汽输送
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植物蒸腾
降水
海陆间
陆地内
海上内
三态变化
太阳辐射
重力
思考
1.“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其是否科学?
【提示】 不科学。黄河之水注入海洋后,又通过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循环不止。
4.意义:各种水体不断_____,从而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_____迁移和_____交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思考
2.下列现象反映了水循环的何种地理意义?
①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下雪不冷化雪冷
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④河水滔滔泥沙俱下
【提示】 ①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总量平衡;②水循环伴随着能量交换(高空水汽凝结成雪花释放热量,地面雪花吸热融化成水);③塑造地表形态;④地表物质得以运动。
更新
物质
能量
二、海洋水的运动
1.海洋水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______ (风浪、海啸)、______、洋流。
2.洋流的形式与分布
(1)概念:海洋_____海水大规模的沿着一定方向______地运动。_______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2)分类(按性质分)
①寒流:从_______流向_______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___。
②暖流:从_______流向_______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____。
海浪
潮汐
表层
有规律
盛行风
较高纬
较低纬

较低纬
较高纬

(3)洋流的分布规律
①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形成以_______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___时针、南半球___时针。
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____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旋型)。
③南极大陆外围:南纬40°附近形成_________。
④北印度洋海区季风环流:冬季受_______影响,海水向西流,呈________方向流动;夏季受______影响,海水向东流,呈_______方向流动。
副热带



西风漂流
东北风
逆时针
西南风
顺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
①暖流:___温___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__________暖流。
②寒流:___温___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北大西洋


(2)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北海道渔场、______渔场、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秘鲁寒流)。
(3)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_____,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稀释和净化,也扩大了污染的____。
(4)航海事业:顺风顺流,航速快,反之则慢。
纽芬兰
速度
范围
思考
3.暖流的水温是否一定大于寒流的水温?
4.为什么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
【提示】 3.不一定。如北大西洋暖流水温低于加那利寒流。
4.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绕南极大陆自西向东一周,南极大陆冰雪覆盖,气温极低,必然影响周围水域的海水温度;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形成的海洋上的冰山融化时吸热降温;南极大陆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造成海水的降温。
知能层级突破
水循环的环节及类型
按发生的领域,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具体如下列图表所示:
水循环类型 发生领域 示意图 特点
海陆间循环 海洋与陆地之间 最重要。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又称大循环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携带水量最大,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少
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而内流区域只有陆地内循环。
【巧学速记】 图示法记忆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
下列现象中,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
A.长江流域降水
B.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
C.南海海域的暴雨
D.孟加拉湾海域的飓风
【解析】 本题主要结合实例考查三种水循环与内流、外流区域的关系,是对水循环概念的深化。长江是外流河,既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又参与陆地内循环;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只发生在内流区域,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南海海域的暴雨和孟加拉湾海域的飓风都发生在海洋上,只参与海上内循环;如果是登陆的台风就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
【答案】 A
例1
学以致用
1.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写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_______________。增加G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_____,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________。
解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对水循环类型的判读和水循环环节的了解。改变地表径流是目前人类改变水循环的最主要途径,如通过跨流域调水来改变径流的地区分布。一般而言,地表组成物质疏松、地形坡度较小,植被覆盖率较高,降水的强度不大,降水历时较长,都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我国夏季东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为C。水循环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海洋蒸发到高空的水蒸气大部分以降水的形式落回海洋,所以E的水量大于B。
答案:(1)A↑ C← D↑
(2)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3)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4)F 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5)C E
1.寒、暖流及洋流流向的判断
(1)等温线判断法
等温线的凸向,即是洋流的流向。如图甲中箭头代表的洋流的流向,它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是一致的。
洋流
对于等温线图中洋流的判断,可以借鉴规律“凸高为寒,凸低为暖”,即等温线向温度高的区域凸出的海域为寒流(如图甲中的B区域),等温线向水温低的区域凸出的海域为暖流(如图甲中A区域)。
(2)纬度判断法
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的洋流即为暖流,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的洋流即为寒流。如乙图中A为暖流,B为寒流。
2.图表结合归纳四类环流的分布、组成、特点
名称 分布 组成 特点
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热带、副热带海区(南北纬5°~46°之间) 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东(侧)寒西(侧)暖
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北纬45°~70°之间) 逆时针环流,东(侧)暖西(侧)寒
南极外围洋流 南纬40°以南 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
季风洋流 北印度洋 随季节改变流向,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世界各大洋环流的分布
世界各大洋环流的组成,即组成大洋环流的洋流的具体名称应结合上述规律和海陆分布加以记忆。
世界洋流分布图
如上图所示:在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其赤道南、北两侧均分别是南、北赤道暖流,在南半球的中纬度海区均为西风漂流,在北半球的中纬度海区,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别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大洋的西岸为暖流,结合沿岸的海陆分布可知,在南、北太平洋分别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和日本暖流,在南、北大西洋分别为巴西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而在大洋的东岸为寒流,结合沿岸的海陆分布可知,在南、北太平洋分别为秘鲁寒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在南、北大西洋分别为本格拉寒流和加那利寒流。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洋流为线索,具体考查某一区域洋流对气候的形成影响,港口、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的扩散和净化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具体如下表所示:
类型 影响 实例
气候 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影响大陆沿岸气候 暖流对大陆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巨大作用
寒流对大陆沿岸有降温减湿作用 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地的荒漠环境形成,沿岸寒流起一定作用
海洋生物 (形成大渔场) 寒暖流交汇处 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等渔场
上升流 秘鲁渔场
海洋环境 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南极海洋动物体内的农药
海洋航运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最佳航线的选择
技巧点拨 字形法记忆洋流的分布模式
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一要理解它们的成因,可以结合所学的风带加以理解,因为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带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二可采用想象法,联想为8/0,中间可视为赤道,“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洋流以流经海域名称命名。如图所示:
图示是海洋某区域的表层海水等温线图,回答(1)~(2)题。
例2
(1)有关该区域所在半球和洋流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暖流     B.南半球,寒流
C.南半球,暖流 D.北半球,寒流
(2)如果该海域在太平洋,则A洋流应该是(  )
A.秘鲁寒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本格拉寒流 D.千岛寒流
【答案】 (1)B (2)A
学以致用
2.不同的海域,大洋洋流的流向、性质不同。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AB线的纬度为60°,则此海域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若AB线的纬度为南纬30°,且位于太平洋中,则(  )
A.甲洋流为寒流、丙为暖流
B.盛行西风为吹动乙洋流流动的动力
C.丙洋流给沿岸带来充沛降水
D.丁洋流与甲洋流交汇处为大渔场
解析:(1)可以从两个方面判定该大洋环流系统的位置。首先,根据该洋流系统的流动方向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判断,该系统为逆时针流动,北半球中高纬度有逆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另外,也可从60°附近的盛行风来判断,因为盛行风是促使海洋表层水流动的动力,在北半球北纬60°以北为极地东风带、以南为盛行西风带,在此形成以纬度60°为中心的逆时针流动的大洋环流系统。
(2)南半球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的洋流系统,甲为从热带海区向较高纬海区流出的暖流,乙为西风漂流(寒流),丙为寒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不可能带来充沛的降水。
答案:(1)A (2)B
教材深化透析
图标解读
1.教材图2-2-3 自然界的水循环
(1)从图中可看出,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三种类型。
(2)读图可知,每种水循环包括的主要环节,其中以海陆间循环包括的环节最多,下垫面最复杂(有海陆之分),它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并能持续利用,是最重要的一种水循环。海上内循环的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水量最少。三种水循环共有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海陆间循环特有的环节是跨越海陆的水汽输送和径流输送。
2.教材图2-2-5 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
这是一幅“气压带、风带”与“洋流模式”的组合图,以“洋流模式”图为主,读图时要注意:
(1)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对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要密切结合风带的分布,通过对风带的分布及对洋流的作用理解来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从洋流模式图可以看出,全球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学习时,可依据图示进一步深入分析(以北半球为例):①赤道北侧的海水,在东北信风的作用下由东向西流动,形成北赤道暖流;②北赤道暖流在向西运动的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③在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作用,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至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④当西风漂流到达大陆东岸时、一部分受陆地的阻挡,折向高纬度,加入极地环流;一部分折向低纬度,成为赤道暖流的补偿流。
3.教材图2-2-6 世界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
此图在“洋流模式”图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读图时可围绕下列问题进行:
(1)世界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分布。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①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②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③在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④在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作用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4.教材图2-2-9 世界著名渔场的分布
(1)在图中找出世界著名的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和北海渔场。
(2)在图中找出世界上面积较大的渔场:西北太平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东北大西洋渔场、东南太平洋渔场。
(3)对照该图和教材图2-2-6世界洋流的分布图,分析这些著名渔场的分布和洋流之间的关系: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为各种鱼类提供饵料,从而形成较大的渔场。比如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的海区形成北海道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的海区形成纽芬兰渔场。此外在盛行上升流的海区也易形成较大的渔场,比如秘鲁渔场就是处在秘鲁寒流盛行上升流的海区。
活动点拨
1.教材P46探索
从试验中发现器皿的内壁和塑料纸底面出现大量的凝结的水珠,塑料纸底面的水珠向中部聚集,并滴落到装满沙子的水瓶中,然后下渗到小瓶的底部。这个试验揭示了水的运动现象。在自然界中,这种现象是通过水循环表现的。具体过程是:海陆表面的水分因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水,降落到海陆表面,降落到陆地上的水有一部分会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水,有一部分形成径流流入海洋,然后再参与蒸发,这样不断的循环交换,形成水循环。
2.教材P50读图
图2-2-9中的世界上著名的四大渔场,有三个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具体有北海道渔场,分布在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分布在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分布在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分布在上升补偿流处。即大的渔场,主要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处。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发生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下面运用示意图分析正常年份及厄尔尼诺年份东西太平洋地区的差别:
案例研究
由此可见,在正常年份,太平洋西岸的东南亚气候温暖、湿润,而太平洋东岸的秘鲁境内干旱少雨,出现大片沙漠。而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导致东南亚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灾,而东太平洋暴雨频繁。东太平洋中上涌的冷水开始减少,导致大量浮游生物不能到达海面,这一带的鱼类因缺少饵料大量减少,从而影响渔业生产。
厄尔尼诺现象说明海洋和大气是相互作用的,如果海洋温度发生变化,会使大气环境受到扰动,造成全球环境系统的紊乱,从而导致邻近大陆的天气形势,乃至全球气候发生异常变化。
学业水平达标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