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0-25 09:0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北洋舰队的覆灭不是一场战役的失败,而是那场持续数十年求索的失败。”文中“数十年求索”是指(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
2.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制外来侵略)。”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镇压人民革命
B.抵抗外来侵略
C.发展民族工业
D.维护清朝的统治
3.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C.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4.下列历史情景发生平壤战役期间的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左宝贵中炮牺牲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丁汝昌自杀殉国
5.民族英雄左宝贵组织清军,与日军在玄武门展开血战,最后以身殉国。上述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战役中
(
)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镇江战役
D.威海卫战役
6.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俄国外,还有(

A.法、德
B.德、英
C.英、美
D.法、美
7.日本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又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是
(
)
①征服朝鲜 ②侵略中国 ③实现称霸世界的梦想④帮助朝鲜国家实现独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清政府腐朽统治
D.《马关条约》的签订
9.报刊是了解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严复等人主持,号召变法图强,当时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的是
(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知新报》
D.《万国公报》
10.1902年北京城茶馆里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义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李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王平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阳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张义
B.李辛
C.王平
D.赵阳
11.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2.“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3.《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下列条款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
①割让香港岛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4.面对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及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初期的态度是
(
)
A.对义和团“招抚”,对各国宣战
B.对义和团“招抚”,对各国投降
C.对义和团“剿灭”,对各国宣战
D.对义和团“剿灭”,对各国议和
1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
)
A.廊坊阻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朝中期,内外交困。一些官僚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的派别是什么?这一派别的地方代表人物有哪些?
(2)请你说出这一派别开展的主要活动。(至少答出两项)
(3)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运动,你怎样评价?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三 不幸一发炮弹击中军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军舰沉没。他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他决心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1)材料一中的“此日”是指何时发生的何事?“公”是指谁?
(2)为材料二中的“东沟、致远”加个注释。“贼”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为何放弃了生的希望而选择了死?
(4)根据当时的情况,有人认为他的举动可歌可泣,令人敬佩;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这种方式牺牲不值得。你的看法呢?
18.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血泪史。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近代史上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导致落伍于世界,被动挨打?
(3)学习了中国近代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有何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
(4)据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有了近代化的海军为什么还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请回答:(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
(4)在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1.面对内外忧患,清政府部分有识之士开始筹办洋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要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洋务军事企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在它达到高潮的同一时间里,出现了最初的洋务民用企业,两者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一方面,出使外国的人们通过实现观察,目睹了西人工商业的蒸蒸日上,初知由富致强,坚船利炮苯非孤立之物。另一方面,西人入内地,折中周旋之际,商务之事目远多于军事事目,刺激既多,遂生保卫“利权”之想。
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企业主要包括哪两大类?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洋务运动取得的成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B
5.A
6.A
7.A
8.D
9.B
10.C
11.D
12.D
13.D
14.A
15.A
二.非选择题
16.【答案】(1)洋务派。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军;建立新式学堂等。
(3)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解答本题要熟记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内容及评价的有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是洋务派的目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要内容包括: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④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7.(1)1894年9月发生的黄海大战。邓世昌。
(2)注释:“东沟”即黄海大东沟,“致远”即致远舰(号)。“贼”指的是日本侵略者。
(3)战舰沉没大部分官兵牺牲,他不愿意独生,同时他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以选择了死。
(4)结论不限,但必须言之有理,思想要积极。
18.(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闭关政策。
(3)落后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言之有理即可)
19.解析:第(1)问,从材料“当缮舟舰,练水师”归纳,可知魏源注重海防。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筹建了加强海防的三支海军。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第二小问从中国海防建设不够牢固等方面回答。第(4)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只是学习了先进的技术等方面分析。
答案:(1)制造轮船,训练水师,加强海防。
(2)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近代中国“有海无防”(或海防废弛)。
(4)清政府学习外国先进科技,建设近代海军,但是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所以,甲午战争失败。
20.(1)封建制度;
(2)鸦片战争;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增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负担;破坏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破坏了中国关税的自主权;
(4)《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21.(1)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2)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作为军事工业的补充,为军事工业服务.
(3)洋务运动对于抵抗外国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4)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