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划分和近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2.了解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3.联系农业、工业、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系统与气候的关系,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知能层级突破
教材深化透析
学业水平达标
第二节
基础自主梳理
基础自主梳理
一、全球气候变化
1.地球上的气候一直是__________相互交替的。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我们将气候演化过程分为__________、历史时期和近代三个阶段。
2.近代气候是近一二百年中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资料表明这一时期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
__________现象。
冷暖干湿
地质时期
波动上升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
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影响古文明的兴衰
(2)影响________________的迁移。
动植物分布带
温暖
寒冷
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农业
①有利影响:北半球变暖,使温度带北移,利于作物生长;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生长期会______,产量会______。
②不利影响:热带半干旱区,作物产量______;中纬度“谷物带”,作物缺水,粮食生产潜力______;植物_________爆发,使农业受害的范围扩大。
延长
增加
下降
降低
病虫害
(2)工业
①能源消耗: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______,低纬度区制冷的能源消耗______,全球能耗______。
②产业部门: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等培育技术获得广阔市场。
(3)危害人类健康。
(4)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___________;地下水位上升,导致___________;航运和水产养殖业受损。
(5)生态系统失衡。
减少
增加
增加
沿海低地
土壤盐渍化
知能层级突破
全球气候变化
地球上的气候一直是冷暖干湿相互交替。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同。如下图所示:
技巧点拨 树木年轮分析推测古代气候状况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1)~(2)题。
例1
(1)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
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
(2)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解析】 由图可知,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说明全球在该时期在变冷,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全球气候变暖,雪线高度在升高。
【答案】 (1)B (2)C
学以致用
C.公元初到公元600年,中国气候寒冷干旱,迫使中华民族向南大迁移
D.人类历史以来,黄河流域的气候一直比今日温暖湿润,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解析:选D。近一、二百年以来,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故D错误。
全球变暖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技巧点拨 图表法记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农业
(2)对工业
(3)对人类健康
(4)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巧学速记】 图解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2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变暖,气温升高,0℃等温线将向高纬度和高处移动;高纬度的亚寒带针叶林带,由于气温增高,湿度增大,有利于其生长,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全球变暖使降水量重新分配,各地有增有减;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
【答案】 C
学以致用
2.近年来,人们发现高山滑雪场地普遍萎缩,这使得未来冬奥会举办地也将随之发生变动。据此回答(1)~(2)题。
(1)未来冬奥会举办地可能会( )
A.移向较低纬度的山区
B.移向海拔更高的地区
C.移到两极地区
D.移向海拔更低的地区
(2)这类问题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全球因蒸发加强而变得更干
B.导致环境污染
C.地表生物受过量紫外线伤害
D.导致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第(1)题,因全球变暖,雪线将向海拔更高的地方退缩,因此冬奥会举办地将会向海拔更高或纬度较高的地方迁移。极地气候恶劣,不宜举办冬奥会。第(2)题,因全球变暖,世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世界经济结构也随之变化。
答案:(1)B (2)D
教材深化透析
图标解读
1.图4-2-2 树木年轮
图示的是树木的横截面,树木在每年的生长季节,在树皮下都会长出新的一层木层,从横截面上看,这些木层构成了年轮。年轮的宽窄反映了树木生长时自然环境的优劣。年轮较宽说明气候温和湿润,反之则寒冷干燥。
2.图4-2-3 古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图中蓝虚线是挪威气候学家编绘的l万年来挪威的雪线升降图,红实线是竺可桢根据我国古代文字记载和考古发现绘制的中国近5000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的高低变化在时间上和程度上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彼此的变化趋势却非常近似。
这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波浪式发展,冷暖干湿相互交替。蓝虚线的变化反映出气候的变化:蓝虚线上升,表示雪线升高,反映气候变暖;蓝虚线下降,表示雪线降低,气候变冷。
(2)由图中可以看出,气候变化影响古文明的兴衰。气候相对暖湿的时期是古文明诞生、文化兴盛的时期;气候相对寒冷干旱时期,则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尤其是对农业造成灾害。
教材P83探索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为正负两个方面,从目前的认知水平和人们关注点来看,负面影响表现的更为突出。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部门。气候变暖后作物生长加快、生长期会缩短,可能减少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气候变暖将影响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相对的种植制度也将发生变化。同理,气候变暖后中国主要作物品种的分布也将发生变化。在大气二
活动点拨
氧化碳浓度加倍情境下,在现有的种植制度、种植品种和生产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到2030~2050年间,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将可能使粮食生产潜力降低。气候变化是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和面积萎缩的主要因子之一。我国西北各大湖,除天山西段赛里木湖外,水量平衡均处于入不敷出状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湖泊均向萎缩方向发展,有的甚至于干枯消亡。
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影响一般分解为两个问题:一是对天然径流的影响,另一是对水资源系统的供水与需水的影响。
未来天然径流的变化可能会有利于东北地区的北水南调工程。但是海河、辽河及淮河同时存在着水资源短缺及洪涝的威胁。黄河流域水资源有可能进一步减少。我国各部门用水中,农业灌溉用水的比重最大,占总用水量的77%~91%;其次为工业用水,大部分地区占总用水量的6%~19%;生活用水比
例最小,仅为3%~6%。在气候变化的情景下,用于农业灌溉的年耗水量将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黄、淮、海河的缺水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季,尤其以春季最为显著。气温升高、蒸发加大为共同的因素。松花江、辽河、黑龙江径流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夏、秋三季,并主要由降水增加引起,前者对水库蓄水不利,后者对防洪不利。
总之,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将是弊大于利。
学业水平达标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