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同步练】中图版选修6 地理: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知能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同步练】中图版选修6 地理: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知能优化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9 08: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年吴忠调研)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4~0.8℃,当今全球气候仍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回答1~4题。
北半球气温5年平均值的变化(以1880~1884年为基准)
1.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近百年的气温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C.近百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仍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
D.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全球将继续变暖
2.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是(  )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②大面积植树造林
③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3.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的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4.全球变暖对工业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增加高纬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
②明显增加低纬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③导致各地电力需求减少
④节水节能技术将获得广阔市场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解析:第1题,近百年来气温波动上升,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增加。地质时期有三次大冰期,因此近些年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不一定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气温。第2题,大气中CO2增多与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发展清洁燃烧技术、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第3题,气温升高,树种将易患病和遭受害虫侵袭,生物多样性有可能减少;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化,出现减少和退缩;大气中CO2增多,可能使部分地区的作物增产;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威胁人体健康。第4题,全球变暖导致空调的使用频率提高,电力需求增加。全球变暖可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而使节能等技术获得广阔的市场。
答案:1.C 2.D 3.B 4.B
5.读人类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A、B表示产生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原因: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箭头C、D表示的含义是:C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表示________。
(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__________。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4)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分别填入A~D(与图中箭头含义相同)空格内。
①滥采滥用石油等资源 ②燃油产生的烟尘 ③工业“三废” ④过度抽取地下水 ⑤植树造林,调节气候 ⑥酸雨
⑦水利工程 ⑧环境保护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由于人类过度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而出现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人类的不同活动从正反两方面作用于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从正反两方面反馈于人类。
答案:(1)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系统的反馈作用 人类作用于环境
(3)环境污染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生物物种锐减 臭氧层破坏 酸雨
(4)②③ ①④ ⑥ ⑤⑦⑧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2010年春节期间南方出现的冻雨
B.臭氧层出现空洞,危害人体健康
C.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
D.我国北方春季频繁出现的沙尘天气,使大气污染加剧
解析:选B。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属原生环境问题,如火山、地震、洪涝、干旱等。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B项臭氧层出现空洞,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大量释放氟氯烃化合物破坏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影响人体健康。
2.减少城市酸雨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少用煤做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些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大力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减少酸雨的措施:一是要控制“源头”,二是生产过程中“减废”。所以①⑤属于“控源”,③属于“减废”。
(2011年济南测验)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读图并回答3~6题。
3.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4.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5.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碳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B.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C.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
D.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
6.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D.要严格控制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解析:第3题,臭氧层空洞在地球的两极地区均有表现,尤以南极地区最为严重。图中信息表明该群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应该是受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影响而造成的环境问题。第4题,臭氧层位于大气的平流层,臭氧能强烈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生物免受其伤害,正是由于它的存在,平流层中上部的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上升。第5题,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此外,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子的影响,也会减少臭氧量,但不一定使臭氧含量降至最小值。汽车尾气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但不消耗臭氧。砍伐森林,会使二氧化碳增加,不会减少臭氧含量。第6题,臭氧层的破坏是由于冰箱、空调使用制冷剂产生大量的氟氯烃强烈破坏臭氧,造成大气中臭氧含量大量减少而出现的大气环境问题。因此,减少氟氯烃气体的排放,使用无氟制冷产品是主要的防治措施。
答案:3.B 4.A 5.B 6.C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来自青海省气象局近40年来的气象资料显示,青藏高原平均每10年温度升高0.16 ℃,而在过去的100年间,世界平均气温仅上升了0.7 ℃。从降水资料来看,虽然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量总体在增加,平均每10年增加1.69毫米,但降水增加主要在冬秋两季,夏季和春汛期降水却在减少,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年降水有所减少。
(1)青藏高原气候变暖对冰川有什么影响?对高原湖泊有什么影响?
(2)青藏高原气温升高且降水量减少对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源头的补给有什么影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高山上的草甸植被有什么影响?容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3)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除了气候变暖的大气环境因素外,还有一些人为原因,据你了解的资料列举2~3种。
解析:本题以青藏高原地区的气象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第(1)题,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雪线上升。由于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湖泊面积减小甚至干涸。第(2)题,草甸植被由于缺水而干枯,致使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第(3)题,近些年来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有不断恶化的趋势,除受气候变暖影响外,还与过度放牧、滥采滥挖、大量捕杀野生动物等因素有关。
答案:(1)冰川异常融化且面积缩小,雪线上升;蒸发量增大,湖泊面积萎缩,有的甚至变成沼泽或盐滩。
(2)三江源头径流补给减少。 蒸发量大,降水量减少,使地表径流损失量增大 草甸植被由于缺水而干枯。 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生物群落遭灭顶之灾,珍贵的高原物种减少
(3)过度放牧,破坏草甸草原;捕杀珍贵动物藏羚羊;不合理灌溉,使土壤盐碱化现象加重等。
8.(2011年烟台市高三质检)读“我国化石燃料在产生相等能量的情况下,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数量差异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污染物中,能够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酸雨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危害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主要气体中,还有一种主要气体图中没有显示,这种气体是________,这种气体的排放对环境能够产生哪些影响?
(3)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大气中60%的灰分、87%的SO2、67%的NO2均来自煤炭的燃烧。为减轻大气污染,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全面考查了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时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我国在今后能源利用中如何趋利避害。因此解题过程中要紧扣教材,即可解答。
答案:(1)SO2、NO2 酸雨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荒漠、建筑遭到腐蚀
(2)CO2 CO2可以作为绿色植物原料,促进植物生长,使大气增温,造成温室效应。
(3)①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②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洁净能源。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最近公布的一项气象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四大沙尘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近10年来,沙尘暴呈现明显减少趋势,而不是增加。统计资料还显示,民勤县年扬沙天气从60年代初开始明显减少;浮尘天气在80年代之后减少特别明显,在21世纪初出现不过几次,其减少速率远远大于沙尘暴和扬沙天气。
材料2:我国生态破坏严重区分布示意图。
(1)①地区沙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________。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1,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分析甘肃民勤县沙尘减少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破坏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第(1)题,①地区的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位于我国干旱地区,降水少,风力强,造成荒漠化进程快。第(2)题,②地区相对①来讲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等人为因素导致荒漠化严重。为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大,我国正在实施大规模的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第(3)题,③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黄土的特性(直立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强烈造成地表的高低起伏,加剧水土流失。第(4)题,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为,人类与环境必须和谐发展,民勤县虽然处于荒漠化严重地区,但只要人们改变不合
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就能使环境得到改善,逐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答案:(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工程
(3)黄土的特性,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质构造强烈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4)民勤县人民改变了原来与环境对立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退耕还林还牧,因地制宜,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环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