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同步练】中图版选修6 地理:2.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知能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同步练】中图版选修6 地理:2.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知能优化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9 08: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年3月22日是第19个世界水日,主题为“城市水资源管理”。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组国家中,需要全球环境组织帮助解决水源的是(  )
A.蒙古、朝鲜、沙特阿拉伯
B.苏丹、伊朗、阿富汗
C.中国、印度、埃及
D.伊拉克、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
2.造成许多国家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  )
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②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长
③环境污染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减少
④水资源的浪费
A.①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选择时要把握住一点,即需要全球环境组织解决水资源的国家一定是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只有B项符合。第2题,造成目前许多国家闹“水荒”的原因不仅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答案:1.B 2.D
下面是我国2009年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2009年我国主要河流水质状况看,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Ⅰ类水质 B.Ⅱ类水质
C.Ⅲ类水质 D.Ⅴ类水质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直接得出结论。
4.下列我国河流中,水污染状况可能最严重的是(  )
A.珠江 B.海河
C.塔里木河 D.松花江
解析:选B。水污染状况主要与两个方面有关:一是污染物的排放量,二是河流的自净能力强弱。海河是我国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工农业生产发达,排污量大,而且海河水量较少,自净能力较差,故污染可能最严重。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
(1)从图中可知我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_____。
(2)图中各地无机氮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这些无机氮主要来源是________。
(3)海洋中氮、磷含量过高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水污染后果的知识掌握程度。从图中很容易得出我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及近海中无机氮含量最高的海域。这些无机氮主要来自于陆地径流带来的人类生产、生活的废水,这些废水因富含氮、磷等营养元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浮游植物、藻类等的大量繁殖生长,进而引起水体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鱼类等因缺氧而窒息死亡,严重时会导致生物大量繁殖,引发赤潮现象。
答案:(1)无机氮 (2)杭州湾 农业化肥、工业污水
(3)浮游植物、藻类大量繁殖,继而又使得浮游动物大量繁殖。随着这些浮游生物大量的死亡分解,水中大量氧气被消耗,导致鱼类窒息死亡,甚至会导致赤潮现象发生
一、选择题
1.华北地区缺水的自然原因有(  )
①河川径流季节变化大 ②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③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不足 ④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华北地区缺水比较严重,其自然原因主要是降水总量少,年径流总量不足;同时,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夏季供水直接流入海洋。
2.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图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近年我国北京等许多城市都提高了用水价格,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国家税收 D.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解析:选A。北京等许多城市提高水价的目的在于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节约用水。
地处渤海之滨的河北省沧州市,水资源供应十分紧张,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为解决供水问题,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成为我国“成长”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沧州市中心地面整体沉降已达1.68米。据此回答3~4题。
3.河北沧州的地下水漏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A.引起地面沉降,危及建筑物安全
B.导致地下水污染并引发构造地震
C.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将导致当地年降水量大幅度减少
4.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进一步增大,应该采取的积极措施是(  )
A.限制发展需水量大的工业
B.雨季时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漏斗区
C.缺水时,向地下灌入海水,以提高地下水位
D.将水泥浆灌入地下漏斗区,防止地面进一步沉降
解析: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形成地下水的漏斗区,进而引起地面下沉、地上建筑物塌陷,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雨季回灌地下水。
答案:3.A 4.B
5.2009年6月22日,兴发集团造成兴山香溪河发生大面积水华,发生严重生态灾难,造成香溪河发生大面积水华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污水 B.工业污水
C.农业污水 D.固体废弃物污染
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香溪河发生水华是出现了水污染,属工业污水。
6.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C
二、综合题
7.(2011年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我国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材料2:1825年到1958年洞庭湖面积的变化(阴影部分为洞庭湖)。
(1)分析洞庭湖迅速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
(2)湖泊萎缩、消亡对环境的影响重大,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3)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湖泊减少的原因及危害。第(1)题,由材料2可知洞庭湖的面积逐年减小,人为原因是围湖造田和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第(2)题,湖泊属湿地,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它们的变化会使当地环境发生变化。第(3)题,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增多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变暖、气候干旱等;也有人为因素,如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导致湖泊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答案:(1)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缩小。
(2)削弱了调蓄径流的功能,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农业受到影响、生态遭到破坏;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荒漠化面积加大。
(3)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增多。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泉,是济南的灵魂。济南老城是泉文化精华的载体,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涌出,汇为河流湖泊,在泉涌密集处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人在石上走,清泉石上流”的旖旎风光。
材料2:济南市区地下水位和泉水流量的动态曲线与降水量、开采量的关系图。
(1)描述泉涌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说出泉涌量出现这种变化给泉城济南带来的影响。
(3)为实现泉水常年喷涌,可采取哪些可行性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从1960~2000年泉涌量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开采量增加,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第(2)题,泉是济南的灵魂,泉涌量减少会损毁城市形象,影响居民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第(3)题,泉水来源于南部山区,首先应加强南部山区的绿化,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其次,增强人们的节水保泉意识,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发展节水经济等。
答案:(1)泉涌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开采量的逐年增加。
(2)影响居民生产生活,制约经济发展;损毁城市形象;破坏城市环境。
(3)加强补给区(南部山区)的绿化;加强济南市水资源的统一规划调度和管理;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量;节约用水,杜绝水资源浪费现象(宣传教育、发展节水经济);加大保泉执法力度;加大地表水向地下水的转化量,提高市区地下水位,促进泉水喷涌等。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0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
材料2:2010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
(1)如按水质由好到差顺序排列,请写出水质列前两名的河流名称。
(2)上述河流中水质最差的是哪一条并分析其原因?
(3)据2009年黄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说明黄河水系水质类别状况并提出改善黄河水质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由题图可知:(1)七大水系中水质最好,即劣Ⅴ类占比例最小,Ⅰ~Ⅲ类占比例大的是珠江、长江。(2)水质最差的是海河,原因是该地区经济发达,工农业排放的污水量大,径流量小。(3)据黄河水质类别比例图可知,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比例高,Ⅱ类和Ⅴ类占比例小,采取的措施可结合教材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珠江;长江。
(2)海河。原因:流域内经济发达,生产排污量大;人口众多,生活排污量大;环保意识淡薄;径流量较小等。
(3)水质类别状况: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比例高,Ⅱ类、Ⅴ类比例小。
建议:加强环保宣传,预防水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实施水的循环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