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同步练】中图版选修6 地理:3.2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知能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同步练】中图版选修6 地理:3.2 荒漠化的产生与防治 知能优化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9 08: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干旱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根据其有关成因和特征,完成1~3题。
1.目前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制约,分布各具特色,下列关于荒漠化土地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
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C.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
D.内流河的上游和冲积扇上部
2.造成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荒漠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过度农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工矿开发和居民点道路建设
3.有关人口增长与荒漠化扩展的关联性,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增长导致毁林毁草开荒,引起沙化
B.人口增长导致载畜量降低,引起草原退化沙化
C.人口增长,居民点建设增加,引起土地荒漠化
D.人口过快增长的持续压力是造成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解析:在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当,例如中上游绿洲超量利用地表水,或者在冲积扇上部过度开发地下水,使得河流下游或者扇缘绿洲植被缺乏水源而生长衰退,加上樵采破坏绿洲周围的固定沙丘,导致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由于人口增长导致载畜量增加,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沙化。
答案:1.D 2.C 3.B
4.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江南丘陵—次生盐碱化
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
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
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
解析:选C。正确的搭配是:江南丘陵—红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黄淮海地区—次生盐碱化。
5.读我国西北地区沿4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列植被类型后面填上图中相应的字母:
草原地带________,森林草原地带________,
半荒漠地带________,荒漠地带________。
(2)图中自西向东,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载畜量变化规律是________。
(3)在草原荒漠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________,影响荒漠化进程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特别是______的变化。
(4)近年来,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一带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浮尘、扬沙、沙尘暴)就是________的一种表现。这给华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解析:解题关键是掌握42°N纬线穿过的主要地形区及各地形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判断该地区东西方向上自然、经济的差异。
答案:(1)C D B A
(2)由低到高 由小到大
(3)人类活动 气候 年降水量
(4)荒漠化 交通、环境、生产和生活、人体健康等
一、选择题
   读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完成1~3题。
1.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关于商都县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 ②耕地总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增加 ③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 ④人口密度降低,人均耕地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商都县的耕地面积增加是(  )
A.过度农垦沙质草原的结果
B.引水灌溉沙地的结果
C.抑制沙质土地荒漠化的结果
D.毁林开荒的结果
3.这种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荒漠化,主要分布在(  )
A.黄土高原 B.半干旱的农垦区周围
C.祁连山东南部 D.青藏高原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商都县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荒漠化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人均耕地减少,人口密度增加。商都县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过度开垦草原的结果。
答案:1.C 2.A 3.B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4~6题。
4.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解析:选D。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草原中的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而会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
5.在乙地,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解析:选C。绿洲地区,由于有植被而使地表反射率较低、植物枯萎后变为有机质使土壤肥力上升,则生物的生产能力得以提高;植被破坏后由于蒸发更旺盛,使原来较多的地下水被蒸发而导致土壤盐碱度上升;所以在原来绿洲地区若发现土壤盐碱度上升则说明绿洲开始出现萎缩。
6.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解析:选B。贫困迫使旱地居民无可选择地以牺牲长远利益来争取短期的生存,尽可能地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因此,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二、综合题
7.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流。
(2)为什么该地区的河流多是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
(3)在西汉时期,该地区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的原因是什么?
(4)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退化而被废弃?
解析:本题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自然条件入手,分析探讨古绿洲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解题时首先应分析该图的隐含条件: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其南缘为高大的昆仑山脉,由于该地区极度干旱,河流水源来自昆仑山的冰雪融水,河水自山口由南向北流出,因东西地势差异不大,故形成平行状水系。由于冰雪融水不大,且季节性差异大,从总体上看,河流流量不丰,加之蒸发、下渗及农业用水,河流流量急剧减少,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古绿洲的形成和演变则应从当时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入手进行分析,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答案:(1)南 北
(2)该地区的河流发源于南部的昆仑山地,高山冰雪融水为其主要补给水源,多属季节性河流。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西差异不大,众多河流流出山口后顺势北流,流程又不长,故呈平行状;由于河流均流向干旱的沙漠地区,流量季节差异大,沿途因不断蒸发、下渗和农业灌溉用水,流量急剧减少。故流程不长便消失在沙漠之中。
(3)西汉时期这里的居民利用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营造出片片绿洲,加上中央政府的长期管辖和经营,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富庶之地。
(4)唐宋盛世之后,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下游地区水量有限,难以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于是在河流上游盲目垦耕,破坏了固沙植被,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改道,水源逐渐枯竭,再加上战争、瘟疫等原因,古绿洲逐渐退化直至被废弃。
8.图中虚线内是世界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区域沙尘暴多发的季节是________。
(2)这段时期,影响该区域的________风越过________山脉,到达平原地区时,温度上升,变得干燥。
(3)由于100多年前对该地区的过度开发,导致了____________,才使该地区的沙尘暴日益频繁。
(4)沙尘暴的形成需具备哪些条件?
解析:根据经纬度判断,图中所示地区为美国大平原南部。该地区发生的沙尘暴曾被称为“黑风暴”,主要由过度的人类活动造成。沙尘暴的发生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主要从物质来源、动力来源、热力条件、气候环境四个方面来说明。
答案:(1)冬春两季 (2)西 落基 (3)植被破坏
(4)①地面上的沙尘物质,它是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来源;②大风,这是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来源;③不稳定的空气状态,这是重要的局地热力条件;④干旱的气候环境。
9.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见下图。
材料2: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27座平原水库,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3: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1)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________。
(2)弱水水源的补给源于(  )
A.大西洋上带来的少量水汽形成的雨水
B.祁连山北坡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地形雨
C.黑河地区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祁连山山顶的冰川融水
(3)弱水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其流量最小时期在(  )
A.春          B.夏
C.秋 D.冬
(4)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地也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地之一,沙尘暴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冬的________季(节)。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本题根据祁连山、黑河、酒泉、嘉峪关市、巴丹吉林沙漠等信息可以确定该地区属祁连山山麓的河西走廊地区,该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弱水的水源补给主要是祁连山冰川融水,由于工农业、生活用水使弱水下游草原缺水发生退化。该地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加大,但春季降水很少,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因此容易被西北风吹扬沙尘而影响华北地区。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 (2)D (3)D (4)中游张掖地区人口激增;农业、工业的发展,耗水大增;用水过度,不合理、不节约、中游的过度用水使处于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缺水退化 (5)春 那里春季降水很少,而天气渐暖,蒸发渐大,缺乏植被的干旱地已无冰雪覆盖;春季冷锋活动频繁,多以西北风形式吹扬沙尘影响到华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