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优化方案 精品同步练】中图版选修6 地理:5.2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知能优化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优化方案 精品同步练】中图版选修6 地理:5.2 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知能优化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1-10-09 08:3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根据国际地球年中国全委会总体部署,为提升公众对地球的认识程度,增强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据此回答1~2题。
1.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C。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它不包含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即可得出结论。
2.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①自然保护,万物共存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节水节能,减少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D。各选项均属于绿色生活的内容。
绿色住宅是我国住宅建设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兴建的住宅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其目标是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内容符合可持续发展绿色住宅要求的是(  )
①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
②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
③生活污水净化后排放
④公用绿地和停车场各占一半
⑤隔音效果好,噪音低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
4.我国下列住宅布局能达到绿色住宅光照、通风要求的是(  )
A.住宅建筑取正北或正南朝向
B.住宅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C.北方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D.南方住宅区的走向应呈东南—西北方向
解析:第3题,“供热制冷使用清洁能源”“装修材料的化学污染低于规定标准”“隔音效果好,噪音低”都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而生活污水是要集中处理的,公用绿地和停车场不能各占一半,还要建设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等,它们不是绿色住宅的组成部分,而是属于绿色社区。第4题,我国是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强烈、寒冷、干燥的西北风,因此,北方住宅区的窗户要避开西北方向。
答案:3.B 4.C
5.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叶子,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
材料2: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重庆50余名环保志愿者在南山黄桷垭进行环保宣传活动,来往游客仅对活动派发礼品感兴趣,对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志愿者对游人破坏环境行为劝阻时,还招来责骂。一位妇女将擦嘴用的纸巾扔到树林里,却振振有词:“这才是让它回归自然。”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火烤焦了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答4条以上)
解析:第(1)题,两则材料均反映了当前环保行动阻力重重,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的现象。第(2)题,木炭本身就意味着森林被砍伐,而木炭火又烤焦了绿化树,更说明它使森林遭到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因此从森林的环境效益的对立面来回答即可。第(3)题,公众参与最基本的态度是爱护、保护环境。第(4)题,注意本题中强调的是“抵制”“不良行为”,因而应从自身可能具有的不良行为来回答。
答案:(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绿化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不良行为。
一、选择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浪潮已经掀起。然而根据中国低碳网调查显示,对“低碳”一无所知的占49%以上。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低碳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就是指要减少煤炭的燃烧
B.低碳经济就是指企业要降低能耗
C.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
D.低碳经济主要是约束企业行为,与消费者无关
2.低碳经济要求低碳生活,关于低碳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
B.低碳生活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能量消耗
C.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中不要用煤取暖
D.低碳生活要求我们不做剧烈运动,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量
3.中国低碳网调查结果告诉我们(  )
A.环境保护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B.实现低碳生活需要行政干预
C.实现低碳经济只能依靠法律手段
D.需要加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宣传
解析:“低碳”是为了减少能耗,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要求经济活动全过程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生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能量消耗;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人对“低碳”一无所知,因此需要加强宣传。
答案:1.C 2.B 3.D
4.中央要求在全社会开展环境警示教育,其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在全社会树立环保意识
B.使人们了解我国目前及世界的环境状况
C.要在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呼吁公众参与
D.了解《京都协议书》
解析:选C。在全社会开展环境“警示”教育,说明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需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倡导公众参与,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颜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6.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等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绿色消费是指人们消费完商品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伤害,绿色消费必须与“安全无公害”联系起来,而不是与绿颜色进行联系。绿颜色的物品是绿色消费的干扰信息,对题意理解不对的人、缺乏常识的人易误入歧途。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不是绿色消费。绿色食品应是低污染、低毒、可再生、可回收的产品。在生产绿色产品过程中,不应大量采用农药、化肥,不能在食品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答案:5.A 6.B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0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北京奥组委与温哥华奥组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方负责人共同签署了《2007“少开一天车”——六五环境日倡议书》,并于今年世界环境日在北京、温哥华两地共同发起2007年“少开一天车”活动。
材料2:贴有少开一天车标志的车辆。
(1)过去我们的环保工作仅限于政府和环境教育工作者,材料中说明搞好环境保护应该还有哪一部分群体?
(2)说明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有哪些?
(3)你认为青年学生如何参与环保行动?
解析:环保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和环境教育者,还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汽车尾气容易产生光化学烟雾的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及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青年学生应当积极地参与当地的环保活动,做好宣传工作、检举违法和不环保行为等。
答案:(1)公众的积极参与。
(2)汽车排出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细微颗粒物及硫化物等有害污染物。这些一次污染物还会通过大气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二次污染物,对城市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3)积极参与当地的环保活动,做好宣传工作,检举违法和不环保行为等。
8.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是________国的环境标志,某商品带有环境标志,就意味着该商品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在人们的生活中,提倡“绿色消费,环保选购”,请列举一些符合此要求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倡导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实施环境标志认证为什么能达到上述目的?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解析:本题以中国环境标志为载体,考查了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等方面的知识,要联系实际,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第(1)题,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意味着其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并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方面的环境优势。第(2)题,可结合实际生活回答。第(3)题,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最终目的是维护人与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第(4)题,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可使企业走向清洁生产。
答案:(1)中 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2)用无氟制品、无磷洗衣粉、环保电池、购买绿色食品等
(3)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有益于人类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安全。
(4)环境标志越来越成为消费者心目中衡量商品信誉的重要指标,而商品的信誉直接关系到商品的销售和企业的效益。所以,实施环境标志认证是保护环境、引导企业走向清洁生产的有效措施。
9.口香糖的生产已有很长历史。咀嚼口香糖有很多益处,但其残留物也会带来污染。为了研究口香糖的粘附力与温度的关系,一位同学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除去糖分的口香糖与瓷砖地面的粘附力,得到了如表所示的一组数据。
次序 温度(℃) 粘附力(N)
1 15 2.0
2 25 3.1
3 30 3.3
4 35 3.6
5 37 4.6
6 40 4.0
7 45 2.5
8 50 1.4
(1)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图中绘制出粘附力F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根据上述数据以及画出的曲线,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准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口香糖的消费量和人们对其污染的认识,在确定调查对象时,他有两种选择:一是公众;二是销售口香糖的商店。请你在两者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
(4)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两个减少口香糖污染的建议或者措施。
解析:第(1)、(2)题,考查了图表转化和探究归纳能力,根据表中数据绘制折线或曲线图,然后归纳结论。第(3)题,考查了个人参与环保行动的实践能力,选择合适的调查对象。第(4)题,考查了口香糖污染治理措施,从口香糖残留物的特性着手分析。
答案:(1)见下图。
(2)随着温度的升高,粘附力先增大后减小
(3)选择公众。理由:便于客观了解公众对口香糖污染的认识。(或选择商店。理由:便于了解口香糖的消费量。)
(4)①研制可吞食的口香糖;②改变口香糖成分,使其离开口后粘度迅速减小;③通过制定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任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