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二附中2020学年第一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考试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
卷面满分:
150分)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2)
,白露未已。
(《诗经·国风·
·蒹葭》
:
(3)
《采薇》中运用了“以乐村哀”手法的两句是:
,
。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诗经》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与字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宛在水中坻(zhǐ)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弯曲
B.击鼓其镗(tāng)
踊跃用兵
死生契阔:合
C.说怿女美(rǔ)
取彼斧斨
洵美且异:特别
D.四月秀葽(yāo))
十月陨萚
朋酒斯飨:晚餐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水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欧喉,使人体味到了耿者所经历的坎坷、悲酸以及执著的爱。
B.诗人运用“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意象,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翼。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尊恋,更隐含思意为这片土地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并不是指诗人自己,而是一种独特意象的表达。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5分)
《不学诗,何知疫?》杨应奇
①“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日本在援助中国的物资上写上这八个字,在让人感到暖心的同时,又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雅。
②在这特殊时期,
《诗经》中除了有这些特别暖心的诗句,还有许多关于病疫流行及防治的描写。“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
(
(小雅·小旻)
)就是描写周幽王时期发生的一场病疫。这句诗的意思是:上天阵临的瘟疫在肆虐,无情的茶毒人间,可是防治的政策摇摆而又乖僻,这样的日子哪天才能终止。
《诗经》中还有许多防治病疫的措施和药物,对于今天我们如何应对疫情有许多启发。
③《诗经》中有记载高温杀菌的。在与病疫斗争的过程中,中华先民积累了不少经验与智慧,这首先体现在各类抗疫防病的民俗仪式中。
《庭燎》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诗,描述了周代王宫夜晚燃烧竹竿的习俗。正月初一在庭院里燃烧竹子是为了驱赶“山臊恶鬼”,山臊是一种生活于山间的鬼,往往喜欢在春节前后袭扰民间,造成严重的疫病。烧烤竹竿、驱除山臊的仪式反映了先民在高温杀灭病毒方面的认知。
④《诗经》中有描写饮酒除疫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网上曾说饮酒可以杀死病毒。虽然这未必科学,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喝酒避疫是一种生活经验和文化习俗。《诗经》中饮酒可以解忧,可以祭祀,可以庆贺,可以饯行,也可以保健除疫。如《豳风·
)中“八月剥枣,十月穫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这里的饮酒就是说可以除病长寿。《鲁颂·泮水》
“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此诗记鲁僖公派兵征伐淮夷,取得胜利,鲁僖公在泮宫设宴庆贺,祝愿健康长寿。正如《黄帝内经》中说酒的医疗作用是“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孙思邈将酒评价为:“一人饮,全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历代中医认为,“酒为百药之长”,对其本身的药用价值,以及以其制备药酒而使药力大增的作用倍加推崇。古人还喜欢饮用雄黄酒、朱砂酒等药酒,并以酒拌水洒喷庭院及内室,目的都是为了防毒避害。
⑤《诗经》中有中药防病的诗篇。《诗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由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也较广泛地记录了阴阳、五行、脏腑、疾病、药物、治疗、保健等医学内容。《诗经》中记录各种花草约有149余种,可以作为药物的有60余种。记录木本药的有20余种,如桐、柏、梨、槐等。记录虫类药物的有90余种,如鸿、蟾蜍、虿(全蝎)……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有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利用身边的药材祛除病魔。
⑥
《诗经》中有富于诗意的植物名字,实际上也是防病治病经常用到的中草药。其中以中药命名的诗词就有多首,例如《卷耳》、《茉苜》、《木瓜》、《蒹葭》等。《卫风·木瓜》中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可玩可食的青黄色木瓜,是情人间的赠物。药用首载于魏晋间《名医别录》,名木瓜实,谓主湿痹邪气,霍乱吐下,转筋不止。《卫风·伯兮》中的谖草,即今之萱草、金针菜,认为能舒畅情志,令人忘忧。《郑风·溱洧》中的蕳,是一种芳香的兰草,用之沐浴或佩带,可芳香辟邪,带来安康吉祥。《王风·采葛》中的艾、多首诗涉及的蒿之类,采来晒干扎把,点燃作灸用止痛,或生烟熏蚊,或烧灰淋水取汁浣衣,都是当时的药用植物。《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⑦你再仔细看看,《诗经》中还真的有用来清肺化痰、止咳去热防治肺炎的中草药。《国风·蒹葭》中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可不只是一首缠绵爱情诗,这里的“蒹葭”就是芦苇。芦苇在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里,用的是苇茎部分,叫“苇茎汤”,主要用于治疗肺痈,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的功效。《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其中的“杞”就是枸杞,“桑”指桑树,一般入药桑叶用于外感病、桑白皮用于肺热咳嗽,桑葚用于补肝肾。
⑧《诗经》有善待自然的诗篇。恩格斯说: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保护自然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诗经》中有许多告诫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诗篇。《小雅·鱼丽》是一首描写贵族宴飨宾客的诗。“物其有矣,维其时矣”表达了周人的自然资源保护观。毛传曾评:太平而后微物众多,取之有时,用之有道,则物莫不多矣。意思是说,物产所以丰足,鱼兽所以敷用,关键在于人的“取之有时,用之有道”。人类要生存发展,不可能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但开发利用必须合理适度。《鱼丽》强调的“时”代表了自然资源规律,遵循这一规律,山中草木、水中鱼鳖、林中野兽就会成为人们可以持续利用、永不枯竭的资源。周代规定春夏两季严禁采伐林木,季秋之月“乃伐薪烧炭”,仲冬之月“则伐木取竹箭”,以保护山林资源。又规定在动物繁衍生长的春夏季节,严禁捕捞斩杀,孟春之月“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天飞鸟,无庚无卵”,
仲夏之月“无大田猎”,
季夏之月“令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
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在这特殊时期,我们何不再读一读《诗经》,宅在屋中亲近诗词中大自然,相信你一定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有删改)
3.第⑥段中的刘线句选自《诗经·豳风·
篇目名)
)
(分)
4.下面选段是从原文当中截取的,根据文章段落的内容,应该填入到(
).
(3分)
《国风·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这里所说的“芣苢”实际上是车前草,其叶和籽都入药。中医认为车前子有利水清热的功效。用于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A.第④段
B.第⑤段
C.第⑥段
D.第⑦段
5.下列选项不符合原文作者意图表达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在援助中国的物资上的八个字让人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
《诗经》中有许多防治病疫的措施和药物,对当下疫情有启发作用。
C.
《诗经》中那些描写饮酒除疫的生活经验以及文化习俗是不科学的。
D.从《诗经》中可看出利用身边药材祛除病魔的传统在我国历史悠久。
6请分析第⑧段划线句引用恩格斯的话的作用。
(3分)
7.
《长江日报》记者认为在疫情中,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表达不如“武汉加油”有感染力,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16分)
《哦,香雪》
(节选)
①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
月亮原来是这样的!
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
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是这样的吗?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
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②对了,今晚台儿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火车拉走了香雪,为什么现在她像闹着玩儿似地去回忆呢?对了,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爹不是盼望每天都有人家娶媳妇、聘闺女吗?那时他才有干不完的活儿,他才能光着红铜似的脊梁,不分昼夜地打出那些躺柜、碗橱、板箱,挣回香雪的学费。想到这儿,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回去怎么说?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索索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是哪儿来的流水声?她寻找着,发现离铁轨几米远的地方,有一道浅浅的小溪。她走下铁轨,在小溪旁边蹲了下来。她想起小时候有一回和凤娇在河边洗衣裳,碰见一个换芝麻糖的老头。凤娇劝香雪拿一件旧汗褂换几块糖吃,还教她对娘说,那件衣裳不小心叫河水给冲走了。香雪很想吃芝麻糖,可她到底没换。她还记得,那老头真心实意等了她半天呢。为什么她会想起这件小事?
也许现在应该骗娘吧,因为芝麻糖怎么也不能和铅笔盒的重要性相比。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叫人瞧不起……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③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她告别了小溪,又回到了长长的铁路上。
④前边又是什么?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
“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
⑤香雪越走越热了,她解下围巾,把它搭在脖子上。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台儿沟在哪儿?她向前望去,她看见迎面有一颗颗黑点在铁轨上蠕动。再近一些她才看清,那是人,是迎着她走过来的人群。第一个是凤娇,凤娇身后是台儿沟的姐妹们。
⑥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腿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棍儿,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⑦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是那样不加掩饰、无所顾忌。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⑧哦,香雪!
香雪!
8.
《哦,香雪》的作者是
。(1分)
9.分析第①段中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3分)
10.第②段划线部分是否可以删除,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11.赏析第⑧段的作用.
(4分)
12.有人评价《哦,香雪》
“从头到尾都是诗。”请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4分)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3-15题.(8分)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3.“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这两句运用了“诗经六义”中的
(1分)
14.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全诗以男主人公的口吻,生动地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而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C.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情人约会活动。
D.
“搔首
踟蹰”这一细节描写表现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15.全诗如何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7分)
①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①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②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②,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③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③。”
④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
[注释]①率:行走.②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③宰:家臣,总管.
1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
(1)安有伯夷、叔齐(
)
(2)是吾丑也(
)
(3)使尔多财
(
)
(4)楚昭王兴师迎孔子(
)
17,用“/"给为第0R划波浪线断句。(2分)
夫
子
之
道
至
大
也
故
天
下
莫
能
容
夫
子
夫
子
盖
少
贬
焉
18.第③段画线句反映了孔子对颜回怎样的心情(
).(2分)
A.嘲讽
B.羡慕
C.欣赏
D.担忧
19.请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20.为什么孔子从三个人中选择了子贡出使楚国,而不是另外两个人.
(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4分)
《诗集传序》
(节选)
[北宋]朱碧
①或有问予曰:诗何为而作也。
②予应之曰:
,
,
,
。夫既有欲矣,
则不能无思。
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
则言之所不能尽,
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而不能已焉。
此诗之所以作也。
③曰:然则其学之当奈何。
④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於雅以大其规,和之於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性情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
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
21.将二个虚词填入第③段、第④段的方框中,最适合的一项是(
)
.
(1分)
A.者
也
B.于
也
C.乎
矣
D.也
矣
22.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下面四句话,填入第②段划线部分内。
(
)(3分)
①感于物而动
②人生而静
③性之欲也
④天之性也
A.
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①④②③
23.下列选项能够准确概括第②段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所以产生的原因。
B.诗歌的体制及其流变。
C.
《诗经》所以产生的原因。
D.
《诗经》的体制以及流变。
24.第④段论述了学诗的基本原则,请评析作者的论证思路。(4分)
25.作为一篇序,本文的写作方式颇具特色,请作分析.
(3分)
三
写作(70分)
26.请以“我想想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复杂记叙文.要求如下:
(1)要有具体的记叙与描写.(2)字数翼求:800字.
1.①怅寥廓
②蒹葭采采
秦风
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
(1)B
(2)
D
3.
《七月)
4.
D.
5.
C.
6.内容上,引用恩格斯的话,告诫人们不要企图战胜自然,从而扣住本段主题:人要善待自然。
结构上:引出下文对《诗经》中“告诫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内容的论述。
效果上:引用名人的话语,增强说服力与感染力,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反思。
7.不同意: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更有感染力
内容表达: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表明面对“疫情”这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中日两国同仇敌快,同舟共济,契合中日一衣带水的地缘文化联系.
表达方式: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表达含蓄势水,引发读者思考、回味,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中日携手战胜疫情更加耐人寻味.
中心思想;这里两句话充满了慷慨激昂、豪迈乐观以及热情互助的精神,这种精神和勇气使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值得永久发扬和继承。
同意:
“武汉加油”更有感染力。理由:
(1)言简意赅,通过精炼的语言传递了坚定的支持和必胜的信念。而“岂日无衣,与子同裳”则因为语意的含蓄和解读的多样性,削弱了战斗力。
(2)
“武汉加油”,用拟人手法,形象传递祖国大家庭对武汉人民的坚定不移支持,可谓言浅意深,而诗歌则会因为阅读者的文化修养和身处疫情中的紧张情绪,未必带来较好的稳定人心效果。
8.铁凝
9.写“风也柔和、月亮明净”、树叶在“歌唱”
(1分,注:
“写了什么”必答点)
,烘托出香雪得到铅笔盒后喜悦的心情(1分)及她美好纯净的心灵(1分)
(环境描写的特定作用“烘托心情”是1个必答点),心境的转变带来了视角的变化,三个“原来是这样”的句子表现出香雪对于台儿沟的新认同.(1分)
,表达出她对故乡的深情热爱(1分)
("表达情感”又是必答点)
。
(扣住三个必答点赋分,给满3分为止)
10.否。插叙(1分)
,是香雪在回台儿庄途中思考如何向娘解释为什么用40个鸡蛋换铅笔盒(1分)时的自然联想(1分)
,想到小时候没有拿汗衫换芝麻糖的事,表达出铅笔盒对于香雪的意义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1分)
,突出香雪诚实质朴的性格(1分).(5分给满4分为止)
11.结构上:照应标题,使得文章结构完整。(1分必答)
内容上:运用反复/呼号/咏叹的手法(1分。手法出任何一个都可。此为必答点)
,借姑娘们的呐贼强烈地表达了对香雪的理解、肯定、赞叹、期待(任出两个)
(1分)
,赞颂了香雪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挑战自我的美好品质。(1分)
效果上:增强了文章的抒惰性。(1分必答)
(答满4分即可)
12.语言质朴流畅,
(1)写“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纺织娘油葫芦“鸣叫着提醒她”、大山的“严峻而又温厚”
,把物当作人来写,增强了文章的诗情。
(2)写“群山被月光笼單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柔和、树叶作响,富有诗情画意。
(3)语言诗意、语言质朴,使得山水万物都充满了感情。
(4)写香雪坚守善良、淳朴的人生底色,始终如一地看待世界,是作者笔下的理想人格,富有诗意。
(5)文章使用大量意象,如火车、铅笔盒等,类似诗歌的表达技巧。
(4分,任选人物、手法、语言、意象等2个角度,并举例分析)
13.赋
14.
B.
15.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2分)
方法:直接描写:
“静女其妹”、“静女其变”运用“赋”
,直接表现女子的美丽.
“爱而不见”通过动作行为表现了女子调皮、可爱,
“贻我彤管”
“自牧归萸”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
(任意两条即2分)
间接描写:通过男主人公“搔首踟蹰”侧面烘托其美丽、可爱的形象。(1分)
16.
(1)安:哪里/怎么(2)丑:耻辱(3)使:假使,如果(4)兴:发动
17.
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18.
C
19.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忍。
(“修”
“道”
"“纲”
“纪”
“容”
“为”
(被动句)
)
20.子贡认为天下难容夫子,他想着改变自己去适应天下,说明他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出使并不是逞口舌之快,而是要能够审时度势。
子路的想法是改变别人适应自己,这实在是无法实现的理想主义。颜回认为过不在夫子,不要因为不容而感到困苦。
(2分分析三个人的思想)
总结:三个人中,只有子贡最了解那些王侯的想法,懂得变通,能言善辩,因此是出使的最佳人选。(总结子贡是最佳选择)
21.
D
22.
C
23.
A
24.作者首先指出,学诗的途径首先是按照风、雅、颂的不同体制分别“求其端”、“尽其变”、“大其规”、“要其止”,也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基本精神(1分)
;然后“章句以纲之,训沽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即通过“章句”、“训话”、“讽咏”“涵濡”
,来探究诗篇的具体含义。
(1分)最后,
“察之情性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诗的教化作用就能落实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之中。(1分)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论证严密.(1分)
(评分原则:把握诗的基本精神(1分)
,探究诗篇的具体含义(1分)
,从而悟出"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
(1分)
,评价1分)
25,本文采用问答方式(1分)
.
通过两问两答,自然地转移论题,使得论题醒目、条理井然。(1分)
加之论说透辟、浅显,语言整饬、精炼,清晰交代了诗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阅读《诗经》,对读者更容易理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