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二节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学前引路
【情景导引】
一些矿物的使用寿命
据专家估计,世界最主要非燃料矿物的储量寿命指数(当年探明储量与年产量之比)是:铝224年、铁167年、镍65年、铜41年、铅22年、锡21年、锌21年。据国际能源专家预测,地球上所蕴藏的煤将在200~400年内枯竭,石油只能开采30~40年,天然气按储采比(现在储备与年产量的比例)也只能用60年。
思考:1.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何谓矿物的储量寿命指数?
3.资料中各类主要矿产储量寿命指数都很小,对你有何警示?
【课标定位】
1.了解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能从开采过程、运输过程、加工过程、利用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2.认识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能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能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核心要点突破
教材深化探究
知能优化训练
第二节
基础知识梳理
课外视野拓展
基础知识梳理
一、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1.煤炭开采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直接破坏地表_____和_____。
(2)废弃物大量占用_____。
(3)污染土地、水域和大气。
2.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1)煤炭在堆存、装卸过程中会污染____和_____。
(2)石油运输过程中,油船外排的洗舱水会污染_____,油船原油外泄会造成严重的_________。
土层
植被
土地
大气
水源
海洋
海洋污染
3.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煤、石油在加工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从而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4.利用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1)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大气中________浓度不断增加,_____效应增强,全球气候有_____的趋势,危及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2)化石燃料燃烧时向环境排放________、_________和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导致_____的形成。
二氧化碳
温室
氮氧化物
二氧化硫
酸雨
变暖
(3)各类热电站的废热水排入水域时,影响和破坏整个水生_________。
二、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
1.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其模式主要有深层塌陷区水产养殖、煤矸石充填塌陷区营造_____用地、粉煤灰充填覆土______等。
2.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
基建
造林
3.建立循环型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循环流程,特征是___消耗、___利用、____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
4.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三、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的影响
1.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改变
2.促进___________的进步。
3.造成_________的改变。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低
高
低
减量化
再利用
再循环
技术和科学
生活方式
核心要点突破
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拨
中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比较
(1)中国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为主,煤炭所占比重最大。虽然中国煤炭储量巨大,但大量使用煤炭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近年来中国石油消耗量增长很快,进口量加大。
(2)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常规能源为主,且石油所占比重最大,这种能源构成不合理,因为常规能源不仅数量有限,还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同时现存的能源结构对常规能源的过分依赖,特别是油价的不稳定,严重影响着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元宝山煤田为内蒙古东部主要煤田,储量丰富,煤种为褐煤,含硫低。现有生产矿可采储量3.1亿吨。
材料2: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
(1)分析元宝山在开采煤炭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例1
【解析】 本题考查煤炭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第(1)题,煤矿开采过程中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废弃物的堆放,会引起土地、水、大气污染。第(2)题,由材料2可知,内蒙古由原来的输煤改为输电,对输入地来说减少了大气污染,但对输出地来说大气污染会加重。
【答案】 (1)剥离表土及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
(2)造成当地大气污染加重。
针对训练
1.下图为我国某一露天开采煤矿图,被开采煤矿附近的潭水变成含硫很重的“黄绿色”,一潭死水散发着浓重的臭味,一些以煤为燃料的化工厂在矿区周围广布,附近老百姓对化工厂的粉尘污染是苦不堪言。针对材料中煤矿的露天开采说法错误的是( )
A.破坏地表植被及基层土壤
B.矿坑废水是造成附近水资源污染的污染源
C.与地下开采相比,对大气的粉尘污染轻
D.矿区回填,恢复地表生态的成本高,难度大
解析:选C。露天开矿容易造成大气的粉尘污染。
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名师点拨
为了改变世界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和过度开采,应大力开发新能源,加大新能源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电,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水电、核电等。
读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图式,回答下列问题。
例2
(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都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
(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3)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区采矿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及人类的生态建设过程,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从黄土高原煤炭资源优势考虑。第(2)题,通过读图可以看出,会出现植被破坏、沙尘天气、水土流失、污染河水等问题。第(3)题,隔离护坝在河流与矿区之间,应具有双重作用。
【答案】 (1)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针对训练
2.针对煤化工厂造成的粉尘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优化当地用煤结构 ②禁止以煤作燃料 ③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④将燃煤后的产物如粉煤灰等“变废为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煤炭是目前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故不可能“禁止以煤作燃料”。
教材深化探究
1.“探索”发现
煤的形成与开采
本“探索”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反映了能源矿产资源形成难,消耗快,日渐枯竭的事实。揭示了以能源开采或矿产开采为主的城市经济面临转型的现状。
(1)煤的形成时间尺度是亿年,而开采时间是百年。这说明了煤的形成时间的漫长,远远长于人类的历史时期。针对人类的发展史来说,在人类的生存阶段,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煤,因此,煤是非可再生资源。
煤的开采时间尺度是百年,这说明了地球上煤的储量是有限的,人类利用煤的时间也是有限的。结合煤不仅可作燃料使用,而且也是化工原料,因此人类必须节约用煤、综合用煤,使有限的煤炭资源发挥出最大的资源价值。
(2)阜新曾经是全国知名的“煤城”,现在煤炭资源日渐枯竭,与煤炭工业配套的相关产业也萎缩下来。阜新煤矿经历了“发现—开采—高潮—萎缩—枯竭”的过程,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今后阜新经济发展的建议是: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做到产、学、研相结合;③加强技术改造;④治理污染;⑤引进民间资本,大力发展转型工业;⑥依靠政府的支持,发展外向型工业,改组污染严重的煤炭工业;⑦大力植树造林,建立治污设施,建设清洁城市,发展旅游业。
2.“阅读”指导
(1)“威望号”油轮漏油事件
本“阅读”资料介绍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之一“威望号”油轮搁浅触礁,燃油大量外泄的过程。分析整理如下:
油轮简况 巴哈马籍油轮“威望号”,装油7.7万吨
搁浅原因 在西班牙海域遭遇强风暴袭击失去控制
燃油外泄原因 船体开裂又断裂沉入海中,导致原油外泄
漏油污染情况 沉船处形成了一条宽5千米、长37千米的污染带。250千米海岸边的海滩上形成一层油污
漏油污染范围扩大的原因 油污受盛行西风的吹送和洋流的挟带范围扩大
漏油造成的危害 造成海洋污染,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石油运输过程中的原油泄漏会造成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鱼类死亡,引起海鸟死亡,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原油漂浮到岸边沙滩上,破坏了海岸环境,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
(2)日本节能面面观
本段“阅读”材料介绍了日本在各个领域的节能措施,这是日本产业增长了许多倍而能源消费量却基本未变的原因。阅读这段材料,同时要明确日本为什么十分重视节能,要联系已学过的日本知识:日本国内资源(特别是能源)缺乏,而能源需求量又大去分析总结。
日本的主要节能领域有非生产性领域(制冷设备、照明设备、供热设备、家用信息设备等)、交通领域、建筑领域、法规领域、新能源开发领域等。日本的主要节能领域及措施如下表所示:
主要节能领域 节能措施
非生产性领域 大力提高空调机、照明器具、供热设备、家用信息设备的能源效率
交通领域 家用轿车节能,实行公交优先,利用智能交通系统
法规领域 修改《节约能源法》,导入“领先原则”,提高产品节能性
民用与办公建筑领域 提高隔热性能,注意开发建筑物“开口部位”的隔热技术
新能源开发领域 重视新能源(如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利用
3.“案例研究”
中美节能示范楼
本“案例”主要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美节能示范楼的位置及节能效果;二是中美节能示范楼的节能原因简介。中美节能示范楼主要是从照明节能、自动控制系统节能等方面进行节能的。照明做到了灯的亮度因位置而自行调节,人走灯熄,人入灯亮。该案例充分说明了节能建筑不仅节能、舒适,而且经济划算。
【思考向导】 (1)节能示范楼主要是从节能照明、自控系统等方面节能的。
(2)可以设置太阳能热水器、将背阳处的窗子设计小、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发电供晚间使用等进行建筑物的节能。
知能优化训练
课外视野拓展
我国石油资源战略
1.清醒地认识国内的石油资源及其供应能力
我国石油资源相对不足,增储、稳产难度大。我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约为130~150亿吨,仅占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约4563亿吨)的3%左右。到2000年底,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约为24.6亿吨,仅占世界剩余可采储量(约1402.8亿吨)的1.8%。按每平方公里国土的平均资源比较,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的丰度值约为世界平均值的57%。
剩余可采储量丰度值仅为世界平均值的37%,与世界石油资源量相比,我国具有技术和经济意义石油资源量相对不足。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国内石油资源,仍有一定潜力。根据我国近50年来探明的储量演化规律,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可采储量可以增加24~33亿吨,加上2000年剩余可采储量24.6亿吨,到2020年这20年间,可能有50亿吨的可采储量供作开采。
年采油2亿吨左右,稳定20年是有资源保证的。到2000年底,我国石油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为61亿吨,到2020年,预计会达到85~94亿吨。按我国石油资源的最终可采储量为130~150亿吨测算,到2020年以后,仍将有45~56亿吨的可采储量有待确定。按照最高年产油2亿吨测算,我国石油可采资源可延续到2040年。
要考虑经济性开采因素。应该对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发展战略进行反思,不能以降低经济效益为代价,片面地追求产量的稳定。同样,在实现我国石油工业战略西进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性开采因素,努力求得投入和产出的最佳效益比。
对于国内目前技术条件尚未具备、或即使技术条件已经具备,但开采成本高,效率低的那部分资源,可不急于开采,为将来提高采收率技术进步留有余地。
2.正确认识世界石油资源及其为我所用的可获性
世界石油资源丰富,有较大发展潜力,可保证中长期稳定供应。世界石油资源可保证全球长期供需平衡的需要。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未来20年世界能源的消耗量将稳步增长,到2010年世界石油总需求量将达47.9亿吨,2020年将达57.35亿吨,但世界剩余可采储量仍可长期满足供需平衡的要求。2001年国际能源论坛也认为,未来石油的供应数量主要取决于环境保护的压力,而不是石油资源问题。
世界石油资源为我所用主要地区分析。未来20年世界石油资源增长主要来自中东、俄罗斯、中亚、南美、北非等5个地区。这些地区应成为我国开发利用世界石油资源的战略地区。
3.我国石油资源的战略构想
树立全球化的石油资源观。全球化的石油资源观的内涵:一方面,要求我国石油产业的石油开发建立在比较经济学的基础上,以降低我国总的石油开发成本。促进我国的石油企业,尽快地成为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型企业,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效益。反过来,也将推动国内石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求制定全球化石油资源战略,使我国的能源优质化进程和能源供应能够得到长期的保障,还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我国能源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竞争力。
经济开采国内资源,保障国内石油基础供应。对国内石油资源,要实行经济开采。对于那些勘探开发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的国内石油资源,在国际油价处于低价位时期应有节制地或不予开采,待将来开采成本下降或国际油价处于高价位时再开采。促使我国的石油企业在从事国内石油勘探开发中降低成本,使国内的原油生产成本与国际上具有可比性,从而使我国的石油企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可以将这部分目前不“经济”的石油资源作为我国长期战略资源储备。
积极利用国外资源,保障我国优质能源长期、稳定供应。从比较经济学原理出发,我们必须积极利用国外石油资源,以适应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的需要。应及早制定和实施大量利用国外石油资源的战略部署。在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区域的战略选择上,当前应把重点放在中东、俄罗斯,并积极进行中亚、北非和南美等地区的工作,实行进口多元化。中东是我国长期石油供应最主要地区,在积极发展和沙特、科威特的石油合作关系时,不失时机地与伊朗、伊拉克开展石油外交,实现该区对我国石油供应的多元化。应成立专门机构,大力推动我国与俄罗斯在石油领域双边合作,使其能在近期成为我国另一个重要的石油进口国。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