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节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学前引路
【情景导引】
2010年10月3日,香港《南华晨报》社论题目为“中国的清洁水价格再高也不为过”。文章指出,中国内地有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而多达90%的江河湖泊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水资源是一种稀缺并不断减少的资源,更贴近实际情况水的价格将使人们珍惜水,并鼓励节约用水。
思考: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为什么说“水资源是一种稀缺并不断减少的资源”。
【课标定位】
1.认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水资源危机的主要表现。
2.掌握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措施,并能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加以说明。
核心要点突破
教材深化探究
知能优化训练
第三节
基础知识梳理
课外视野拓展
基础知识梳理
一、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世界水资源危机
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_____,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_______;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的水资源_____。
2.我国的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总量_____,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____,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水资源分布极_______。我国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农业和城市_____状况已倍受关注。
减少
不均匀
污染
丰富
不足
不均匀
缺水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_______的利用与保护;_____淡化;重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_______;加强对_____的处理和利用;注重水在_________建设中的作用。
地下水
海水
利用率
污水
生态环境
核心要点突破
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与主要对策
1.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分类 具体原因
自然原因 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 总量有限:在全球水储量中,淡水只占2.53%
可直接利用的有限:人类使用的有效淡水资源量约为每年9000立方千米,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受气候等地理条件的影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淡水资源丰富。北非和中东很多国家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总水量和人均水量都低
人为原因 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 人口增加,导致用水量增加
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需水量增加
其他用水量增加
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浪费现象普遍 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
水体污染严重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为保护人们的健康,提高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逐步解决缺水问题,其措施如下图所示:
名师点拨
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总量和人均水资源多少的方法
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主要是由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造成的。总的来说,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贫乏。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多少,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两个量的大小;一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二是人口总量。大洋洲虽然是水资源总量最少的大洲,但由于人口稀少,却是人均水资源最多的大洲。
①世界各大洲多年平均径流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②世界多年平均径流量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依次是: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
③各大洲的人均流量由多到少依次是: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例
材料2:有关专家分析,目前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人口数将近5亿,到2025年,随着人口增长,面临此问题的人口数将达到28亿。
材料3: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调查显示,20%的淡水鱼类已濒临灭绝。在埃及,尼罗河的“清流改道”使得40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类确确实实地给“清理”掉了。在欧洲,莱茵河河水严重污染,44种鱼类有8类已销声匿迹,还有25类处于濒危状态。
(1)漫画中反映了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分析材料2所反映问题的产生原因。
(3)如何解决材料3所反映的问题?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由漫画可知其所反映的水资源问题是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第(2)题,材料2主要反映水资源短缺问题,其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第(3)题,水污染主要是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方面造成的,解决措施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答案】 (1)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短缺。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和生物的生存。
(2)自然原因: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由于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农业中合理施用化肥;依靠法律、法规进行治理等。
针对训练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地下水枯竭的现象。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华北地区
(2)针对第(1)题的选项,该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 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 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新技术 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第(1)题,华北地区降水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源污染和浪费严重,因而缺水最严重。西北地区尽管水源不足,但耗水量小,故不是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第(2)题,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等都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
答案:(1)D (2)A
教材深化探究
1.图表点拨
(1)图2-3-2 世界淡水资源丰缺状况
从图例可以看出,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将地球陆地分为淡水资源缺乏地区、淡水资源缺欠地区、淡水资源基本满足地区、淡水资源丰富地区四类地区。年降水量大于年蒸发量越多,淡水资源越丰富。
【思考向导】 非洲的撒哈拉、阿拉伯半岛、非洲南部、亚洲中西部、澳大利亚中西部、美国西南部、南美洲西部。这些地区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地处大陆内部以及信风的离岸风处,降水少,蒸发量大,导致缺水严重。
结合自己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工农业用水、水资源总量多少、水污染状况等方面分析总结该题答案。
(2)图2-3-3 中国水资源丰缺状况及主要跨流域调水线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按水资源丰缺状况分为缺水带、少水带、过渡带、多水带、丰水带五部分,通过读图,可以清楚地感知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其分布规律是水资源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办法是跨流域调水。图中用箭头表示了我国7条跨流域调水线路,注意识记调水的方向。
【思考向导】 我国缺水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甘肃西北部、青海省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为上述地区距海远,深居内陆,加上重重山脉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进入,气候干旱,形成缺水带。
因为我国水资源分布东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因此要进行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的意义在于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实现资源的再分配,使水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地利用。
(3)图2-3-4 不同灌溉方式实际灌溉效率比较
图示提供了漫灌、喷灌、滴灌三种灌溉方式的实际灌溉效率景观图。实际灌溉效率最高的是滴灌,达到了80%~90%(即灌溉用水的80%~90%被农作物利用,损失了仅10%~20%)。大水漫灌不仅浪费了水源,而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容易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喷灌既节约了水源,而且使作物叶面湿润,改善了局部小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图2-3-6 污水处理流程图
该图主要作用是让学生了解污水处理过程,增强学生爱护水源,节约水源,防止水污染的意识。从图中可以看出,污水处理大致经过三个过程:一是初步处理,主要是沉淀水中杂质;二是再处理,主要是滴流过滤,分解污水中的废物;三是追加处理,主要是天然净化、氯气消毒。污水处理流程是较为复杂的。
【思考向导】 污水处理的基本环节有初步处理(沉淀泥沙等)——再处理(滴流过滤,细菌分解)——追加处理(天然净化、氯气消毒)。
污水处理的再生水可用来农业灌溉、厕所冲洗、园林喷灌、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河流恢复、洗洁等。现在还在向饮用水的方向发展。
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可用来制作花卉专用土、填充地下矿井、用于矿山土地复垦、改良土壤等。因为这些污泥经过处理肥力较高。
2.“阅读”指导
污水再生利用
该段材料介绍了什么是污水再生利用以及污水再生利用的用途;介绍了“中水”的概念;说明了污水再生利用的意义。通过阅读这段材料,应该明确:中水作为城市的“第二水源”,无疑是解决“水荒”的好途径。目前,大众对中水的认知、接受能力很低,我国的中水利用还很缓慢。
3.“案例研究”
北京城市雨水利用
图示的是科技部建筑节能示范楼顶层的雨水收集与利用状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楼顶层的雨水收集存于收集水箱中,再用水管引到楼下的花园中浇灌花草树木。这样做既充分利用了雨水资源,又节约了其他淡水资源。从图中可以看出,雨水收集利用的技术难度不大,容易在正常生产生活中推广利用。
【思考向导】 城市雨水利用除灌溉、洗车、冲厕、喷泉景观用水等用途外,还用于道路保洁、工业冷却设备补充用水、恢复河流、绿地用水、净化后作家庭洗洁用水、生活饮用水等。
雨水利用不能解决城市之渴。因为城市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发达,每天用水量都很大。而每次雨水收集数量总是有限的,且不是天天降雨。所以,城市雨水利用能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用水问题。
知能优化训练
课外视野拓展
我国的水源质量标准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我国的水源质量标准分为五类:Ⅰ类标准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地。Ⅲ类标准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标准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所有水质标准低于Ⅴ类的水域,习惯上被称为劣Ⅴ类,已经属于没有任何用途的臭水,低于Ⅲ类标准的水,由于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已高出国家有关规定的指标,影响人体健康,不能作为饮用水,也不能作为渔业水域和游泳区用水。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