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寄情山水
课题:《寄情山水》
教学课时:1课时
年
级:八年级
课题类型:欣赏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1)中国山水画的意境。(2)初步掌握对中国山水画的赏析。(3)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图片导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初步学习并了解中国山水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领略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本节课通过欣赏与对比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初步学习并了解中国画山水画。
2、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对中国画绘画表现、审美和鉴赏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意境、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等画法赏析,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
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的理解,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三远法”。
四、教学准备
黑板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授课人XXX,我授课的课题是初
中二年级第三单元笔墨丹青中的第三课寄情山水。接下来是我的授课时间。
组织教学
老师:同学们,上课。
学生:老师好(起立)。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课题
老师:(以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导入)
1、播放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配以山水为内容的音乐,引导学生进行仔细的欣赏与观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写和赞美祖国山水的名诗名句”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对“你看到的山水和画家笔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乙:不知道!
老师:有同学说对了,看来大家都很聪明!
生:风景
师:这些风景图片除了有照片还有的是什么?
生:中国画
师:对,除了照片,我们看到的还有我国传统画作中国画。想一想,看一看,你觉得山水画与自然山水有什么不同?在画中,除了自然景色还有什么其他内涵吗?
生:……
揭题:中国古代诗人用文字做笔墨,寄情山水,而画家用笔墨做语言,抒情达意,让我们一起走进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殿堂。出示课题“写意山水”。
学生甲:知道,构图就是一般指在平面的物质空间上,安排和处理审美客体的位置和关系,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织成整体的艺术作品,以表现构思中预想的形象与审美效果。
师: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壮丽山河的自然之美,而且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寄托着艺术家对天地大美的无限热爱之情。中国传统山水画,强调面对大自然的想象活动,追求诗的意境,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历代画家以笔情墨趣营造可游、可居的图画,追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理想。他们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抒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播放图片本节课程的四点内容
1、中国画的起源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3、处理空间的“三远法”
(三)新课讲授
老师: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中国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人的性情。
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师:同学们来仔细欣赏这幅《寒江独钓图》。通过画面内容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一个老者在寒风中钓鱼。
师:那作者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生:寂寞,孤单,寒冷。
师:大面积的留白是什么意思?
生:不清楚
师:不清楚没关系,老师就为大家来讲解一下,整副画面中绘画了一个老者在寒江中孤身一人在垂钓,而存留有大量的留白,从而给欣赏这幅画的我们留下来想象的空间,熏染了整幅画的气氛,寄托了画家的情感,孤单寂寥。这也是中国山水画中所呈现的意境。
意境即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从而将人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
宋徽宗对画的要求苛刻,所以就出了一个深山藏古寺的题目,大家的画并不是因为画技低劣而被淘汰,而是因为画境太平庸,直到有一个人画了一个和尚在山脚舀水。
除此之外中国山水画的在以意境上的体现还有它的构图情趣
中国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其表现形态主要是笔悄墨趣;中国画又以意象造型为主,意象造型可使画家能比较自由地造型和处理构图。中国山水画的抽象性、意象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山水画尤其这样。情趣美是中国画的又一魅力,也是现代画家孜孜追求的目标。而在构图上具有代表的就是“三远法”
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
山水画的构图离不开“三远法”。三远法分为高远、深远、平远。可根据画中意境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
“三远法”的确立是中国传统山水画成熟的一个体现。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把人的视线引发过去,导向无限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的创造性。
师:同学们知道“三远法”指的是哪三远吗?
学:平远,深远,高远
师:同学们都很棒,那老师再来给大家仔细讲讲“三远法”
首先,平远:以平视的角度构图,使画面表现出开阔感。这种构图,往往离不开江、河、溪流。其次:高远:以仰视的角度构图,表现山峰高耸、壁立千仞的感觉。画面往往是巨石飞瀑,重峦叠嶂,山外有山,峰上有峰、最后:深远:以俯视的角度表现画面,有纵深感。其特点是山水多变化,幽邃曲折,深而且远。
【课后知识与回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注重笔墨的抽象意味,不刻意追求具体物象外表的形似,不拘泥于固定的时空表现,重视艺术形象的神情气韵,构成真实而又不等同于自然的图景,表现丰富的人文情怀。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关于中国山水画的知识,都有哪些呢?
生: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即情与景的结合过程,它实现了主观之意与客观之境的交融,从而将人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
师:还有呢?
生:
“三远法”分为:高远、深远、平远
(1)中国画的起源
(2)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3)处理空间的“三远法”:平远、深远、高远
【课后作业】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后,选择一幅作品,从构图和意境等方面撰写欣赏短文。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讲述法、思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为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接受本节课内容。
导入——讲解——探究——练习
【教学回顾与反思】
感受山水画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东方绘画富有特色的艺术,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审美活动的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诗歌,歌曲或优美的文学作品中描写山水的句子,通过回忆、思考、感悟、体验,获得对山水画的感性认识,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教学效果较好。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国画绘画表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板书】
寄情山水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处理空间的“三远法”
知识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