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三中晨测练习(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物体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
物体以某一速率做往复运动
D.
物体有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若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就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物体做直线运动,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则物体就做匀加速运动
C.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量是恒定的
D.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同
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张莉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位移s-t图象如图5所示,其中O~l0s商图象是抛物线,由此图象可知:( )
A.
小车在0~20s运动方向不变
B.
小车在20s~30g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小车在20s~40s内平均速率为零
D.
小车在0~l0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一物体在A、B两点的正中间由静止开始运动(设t=4s内不会超越A、B),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设向A的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从出发开始计时,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
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秒末在偏近A的某点且速度为零
B.
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秒末在偏近B的某点且速度为零
C.
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秒末在原位置速度为零
D.
一直向A运动,4秒末在偏近A的某点且速度为零
甲、乙两球质量分别为m1、m2,从同一地点(足够高)处同时由静止释放。两球下落过程所受空气阻力大小f仅与球的速率v成正比,与球的质量无关,即f=kv(k为正的常量)两球的v?t图象如图所示。落地前,经时间t0两球的速度都已达到各自的稳定值v1、v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释放瞬间甲球加速度较大
B.
m1/m2=v2/v1
C.
甲球质量大于乙球
D.
t0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相等
某品牌汽车有多种车型,如30TFSI,35TFSI
,50TFSI,(字母前的数字称为G值),G值用来表现汽车的整体加速感,数字越大,加速越快。G值的大小为车辆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km/h的平均加速度数值(其单位为国际基本单位)再乘以10,如图为某一型号的汽车尾标,其值为50TFSI
,则该型号的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100km/h的时间约为()
A.
5.6s
B.
6.2s
C.
8.7s
D.
9.5s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一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4v和v,所用时间是t,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B.
经过ab中点时的速率是2.5v
C.
在中间时刻的速率是2.5v
D.
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比-t时间内位移大
如图甲所示为杂技中的“顶竿”表演,地面上演员B肩部顶住一根长直竹竿,另一演员A爬至竹竿顶端完成各种动作.某次顶竿表演结束后,演员A自竿顶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竿底时速度正好为零,其下滑时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演员A质量40
kg,长竹竿质量10
kg,g=10
m/s2,则(
)
A.
演员A的加速度方向先向上再向下
B.
演员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保持不变
C.
t=2
s时,演员B肩部所受压力大小为380
N
D.
t=5
s时,演员B肩部所受压力大小为540
N
一物块从粗糙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向上滑行,到达某位置后又沿斜面下滑到底端,则物块在此运动过程中(?
??)
A.
上滑时的摩擦力小于下滑时的摩擦力
B.
上滑时的加速度大于下滑时的加速度
C.
上滑时的初速度大于下滑时的末速度
D.
上滑的时间大于下滑的时间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3m/s2,那么任意1秒时间内( )
A.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3倍
B.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3m/s
C.
第5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4s的末速度大3m/s
D.
第5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4s的初速度大3m/s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分析一个周期内物体的运动情况:
0-1s内,物体从原点出发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2s内,物体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2s末回到出发点;
2-3s内,物体从原点出发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4s内,物体沿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4s末返回原点。由于图线斜率大小不变,则物体的速率不变。所以物体做速率不变的往复运动。
故选:C。
由题是位移-时间(x-t)图象.其斜率大小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斜率不变,则物体的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斜率的正负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
本题关键抓住图象的数学意义:斜率表示速度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是学习物理必须培养的基本功.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判断。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不变的,与速度和速度变化量无关,是指速度的变化率不变。
【解答】
A
.任意时间内增加的位移相等,不代表是连续均匀增加的,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的位移相等,也不代表是连续均匀增加的,不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率是恒定的,与速度变化量大小无关,故C错误;
D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率是恒定的,故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恒定的,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解:A、由图可知,小车在前10s向正方向运动,10-20s向反方向运动,故A错误;
B、小车在20s~30g内做斜率不变,故说明小车做匀速运动,故B错误;
C、小车在20s~40s内位移为零,但是路程不为零,故平均速率不为零,故C错误;
D、小车在0~l0s内的图象为抛物线,故对应的函数关系为二次函数,则由x=v0t+at2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根据位移-时间时间图象特点可正确回答.注意图象上点的坐标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关键从数学意义来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点的坐标表示位移,而斜率表示速度.要注意和v-t图象进行区分,在分析图象问题时先明确坐标的意义,然后才能分析解答问题.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物体加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的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注意加速度方向,速度不立即反向。?解决本题的关键会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物体的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同向,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
【解答】
在0~1s内,物体向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2s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s末速度为零,方向未改变,以后又重复之前的运动。知物体一直向A运动,4s末在偏近A某点速度为零,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中小球的运动情况与汽车起动类似,关键要抓住稳定时受力平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由图看出两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都做匀速运动,重力与空气阻力平衡,根据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列式分析。
【解答】
A.释放瞬间v=0,因此空气阻力f
=0,两球均只受重力,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g,故A错误;
BC.两球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都做匀速运动,稳定时kv=mg,因此最大速度与其质量成正比,即vm∝m,则,由图象知v1>v2,因此m甲>m乙;故B错误,C正确;?
D.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由图可知,t0时间内两球下落的高度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关键是根据信息求得加速度。根据题意求得加速度,利用速度时间公式求得加速时间。
【解答】
由题意可知,50TFSI的加速度为a=50÷10=5m/s2,v=100km/h=27.8m/s,故加速时间,故A正确。
故选A。
7.【答案】CD
【解析】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公式,联立求出物体经过ab中点的速率;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求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平均速度推论求出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从而得出位移之差。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解答】
???????A、物体的加速度为:a==,故A错误。
B、设ab中点的速度为v′,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v′2-v2=2ax,(4v)2-v′2=2ax,解得:v′==,故B错误。
C、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在时刻的速率为:v″==2.5v,故C正确。
D、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t内的位移为:x1=×=vt,0-内的位移为:x2=×=,可知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比时间内位移大vt,故D正确。
故选:CD。
8.【答案】BD
【解析】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出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演员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从而得出演员B所受的压力大小。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的综合运用,知道加速度是联系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本题求出演员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演员A先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下,然后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向上,故A错误;
B.演员A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摩擦力一直竖直向上,故B正确;
C.t=2s时,演员A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加速度a=,解得:f=,则演员B所受的压力:F=m′g+f=100+380N=480N,故C错误;
D.t=5s时,演员向下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a′,加速度为:,解得:f′=mg+ma′=400+40×1N=440N,则演员所受的压力为:F′=m′g+f′=100+440N=540N,故D正确。
故选BD。
9.【答案】BC
【解析】A、设斜面倾角为θ,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μmgcosθ,物块上滑与下滑时的滑动摩擦力相等,故A错误;?B、上滑时的加速度a?上=μgcosθ+gsinθ,a?下=gsinθ-μgcosθ,由此可知,上滑时的加速度大于下滑时的加速度,故B正确;?C、由v?2=2as得:v=?,由于上滑与下滑时的位移大小s相等,,所以,故C正确;?D、因为上滑末速度为0,可看做初速度为0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下滑也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上、下运动过程位移x大小相同,,所以,所以D错误;故选BC。
10.【答案】BD
【解析】解:A、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3m/s2,则任意1s内物体的末速度比初速度大3m/s,不是3倍的关系。故A错误,B正确。
C、第5s初和第4s末是同一时刻,速度大小相等,故C错误。
D、第5s初比第4s初多1s,速度大3m/s,故D正确。
故选:BD。
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对加速度含义的理解能力.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