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城市中,见证了《新青年》杂志产生、发展的是( )
①上海 ②北京 ③天津 ④广州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胡适在1923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描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指的是(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4.孩子给父母写信的称呼,由“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变为“亲爱的爸爸妈妈”,得益于(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D.孙中山的《讨袁檄文》
5.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其中“中体西用”与“民主和科学”这两“步”应指(
)
A.洋务运动与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与新文化运动
6.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标志是( )
A.新文化运动的展开 ??
B.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C.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7.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8.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上述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
A.爱国
B.进步
C.民主
D.科学
9.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C.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D.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10.《北京学生界宣言》中写道:“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极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讲,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着。”从上述宣言发表开始的运动(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C.发展成为波及全国的爱国浪潮
D.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
11.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不包括( )
A.打倒军阀
B.推翻帝国主义
C.统一中国
D.领导工人运动
1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13.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确定了党的名称
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C.提出了党的奋斗目标
D.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14.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表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
A.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
B.以领导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C.以推翻北洋军阀为目标
D.组织工人武装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15.1923年2月,调动军队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二七惨案”的军阀是( )
A.吴佩孚
B.张作霖
C.段祺瑞
D.冯国璋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革命之命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院之敌,高举‘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1)通过这段材料你可以了解新文化运动哪一方面的内容?
(2)有些史学家认为陈独秀的这些主张是胡适主张的进一步发展,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陈独秀发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指出:“中国欲求生存,必须抛弃官僚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他号召人们积极干预政治,认为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民的政治觉悟,自居于国家主人的地位,不要把实现民主共和的希望寄托在“善良政府、贤人政治”上面。
材料二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对文学改革从形式到内容提出了许多意见,主张以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同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把反对文言文和封建文学同政治革命联系起来,竖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
(1)那些年陈独秀、胡适发表的文章会刊登在哪一本杂志中?据所学知识,指出这本杂志创办的背景。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陈独秀、胡适发表的文章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并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出该历史事件的内容。
(3)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在学习了有关巴黎和会的一课后,创作了上面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巴黎和会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导致德国人沮丧、日本人得意?
材料 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根据材料,哪个社会群体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
(3)为弘扬五四精神,某校团委向全体同学征集题为“我的青春宣言”的誓词。请你尝试写一段誓词。(30字左右)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由马星驰创作于1919年2月(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材料二
学生们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
材料四
13名代表,50多位党员,星星之火,终成燎原;90余年艰苦辉煌,60余年国运昌隆,气壮山河,声震寰宇!
(1)材料一漫画中“穿和服的人”和“坐在身着和服人身上的人”分别指的是日本和中国北洋政府。联系巴黎和会对华决定,简析漫画反映的主要史实。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3)材料二、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4)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由“13名代表”“50多位党员”,到今天的“8900多万党员”,数字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20.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不久,在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起航。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几个栏目,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问题。
五四运动后,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准备。1920年,金华籍教育家陈望道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同年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
(1)陈望道等人的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2)图片中的四个人物哪一个没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又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简表
项目
内容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A__________
中心工作
B__________
选举中央局书记
陈独秀
(3)请你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简表中的A和B处填写完整。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大意义中,你是如何理解当中的“新”字的?
(5)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从中得出了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B
5.B
6.D
7.B
8.A
9.B
10.C
11.D
12.A
13.B
14.B
15.A
二.非选择题
16.(1)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文学革命。
(2)同意,胡适提倡白话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则进一步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17.(1)《新青年》(《青年杂志》)。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后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
(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8.(1)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青年学生。
(3)如:青春是一首诗,隽永的字句里流露出理想的渴望。青春是一支歌,律动的节拍间跳动着时代的音符。(符合题意、积极向上、语言精练即可)
19.(1)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4)1921年。启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进步的政党,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得到了人民的拥护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2)④人物没有出席。因为他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3)A共产主义;B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4)“新”指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定的领导者;从此中国开始了真正的革命时代,工农运动日益高涨。
(5)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