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课时训练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一、选择题
1.“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2.有一公司筹拍有关义和团的电影,下列哪一情节不符合历史事实( )
A.义和团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B.义和团捣毁教堂、拆毁铁路
C.盛行于广东一带,打出“扶清灭洋”口号
D.1900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了京津地区
3.1900年,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英国海军司令是( )
A.华尔 B.瓦德西
C.西摩尔 D.克林德
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剧,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火烧圆明园 B.强占香港岛
C.旅顺大屠杀 D.廊坊大捷
5.影片《八国联军》再现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史实,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情节有( )
①八国联军侵占大沽炮台 ②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 ③天津保卫战中邓世昌殉国 ④联军攻陷北京后烧杀劫掠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某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众,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由此判断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7.下图是漫画《扯线木偶》,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他们的感慨源于( )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非选择题
9.面对外敌入侵,我们唯有抗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所示旗帜属于哪一个民间组织?这一民间组织的斗争对象是谁?
材料二 列强在华掀起瓜分狂潮后,经济、政治和精神上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其中以义和团运动最具代表性。因此,1900年八国借口义和团运动损害了他们的在华利益,发动了又一次的侵华战争。
(2)“又一次的侵华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3)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怎样?有何历史意义?
10.学习本课后,八年级(1)班开展主题为“八国联军带来的屈辱与悲愤”的探究活动。
【联军的暴行】
材料一 “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藉。”英国人记载说:“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
(1)材料一揭示了八国联军的暴行,面对侵略者的暴行,你有怎样的感受?
【洋人的朝廷】
材料二 “八国联军侵大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晚清悲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赔巨款”和“严禁人民反列强”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失败的惨训】
(3)通过上面的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参 考 答 案
1. B 2. C 3. C 4. D 5. A 6. C 7. D 8. D
9. 答:(1)义和团。帝国主义(或西方列强)。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3)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历史意义: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10. 答:(1)反映了八国联军的凶恶本质;剥去了西方文明人的外衣;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近代落后的外部根源等。
(2)“赔巨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严禁人民反列强”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已无法抵抗西方先进资本主义的进攻;②清王朝已经腐朽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③落后就要挨打,必须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等等。